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21 00:16:55瀏覽2011|回應2|推薦11 | |
有人說:掌握媒體的人,就是贏家。
戲中最真實的,也許是音樂人訪談的部分,亦是最吸引我的部分。可是這種真實,也是經過剪接的,觀眾看不到問題,只聽到答案,不知道受訪者對這部電影了解的程度,那麼這種真實,是否也要打折扣呢? 我們往往覺得紀錄片比劇情片真實,然而這種真實是透過編導的主觀去表達的,導演的視角決定了觀眾的視野。真實,是相對而非絕對的客觀。 紀錄片只是這部片的形式,其實從片中一些戲劇化的安排,便可窺出虛構及刻意編排的軌跡,而編導也沒有把它定位成紀錄片,只是透過假戲真做的成立樂團、真演唱假吵架等手法,模糊了真實與謊言的界線,從而諷刺娛樂圈真假難分的荒謬。
團體原本就比個人有更多的可能。通常唱片公司在組合團體時,不會挑選外貌、歌藝程度一樣的人,而是將不同特質的人結合在一起,藉以吸引不同層面的觀眾,在商業運作上,也方便運用各人特質的強弱去製造話題。 在影片中,編導針對四個男星戲外的形象和演藝資歷,設定了各人的角色性格,也決定了故事的發展。這樣真假混雜的設計,配合追蹤鏡頭的生活化拍攝,讓觀眾在觀看時,有對號入座的猜想和探看藝人隱私的快感,然而這一切又出自於創作者的佈局,反將了窺看成習的傳媒和觀眾一軍。
電影,也是一種傳播媒體,編導透過影像去表達思想。 《四大天王》一開始便揭示了唱片業的衰落,卻仍有大量新人湧入市場,繼而在多位音樂人的訪談中,道出問題的原因,尤其請來真正的「四大天王」中,歌藝無人置疑的張學友現身說法,更是點題。訪談穿插在似紀錄片的故事裡,和樂團成軍的經歷對照,是一種隱喻。成員表演上的缺點和似是而非的補救方式,是建立在自嘲上的反諷;戲劇化的解散危機,則似真似假的帶出了戲裡戲外主角們性格及利益的衝突,又暗扣了音樂人應同心協力的期待。 在模糊真假的《四大天王》裡,最初成軍的友情期許和最後虛擬的成員未來,也許是最真實的心聲。就如片中非紀實的動畫,有時最能如實反映人無法宣之於口的真正想法。
我們每天都從各種媒體接收大量的訊息,無形中也被其左右。雖不是每個人都有心去掌控媒體,但卻能做自己心的主人,去判斷和分辨接受的訊息。無論媒體多發達,主控權始終操之在己。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