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12 01:33:22瀏覽2671|回應3|推薦6 | |
想看《伊莎貝拉》,是因為它入圍柏林影展時,導演在訪談中提到,這個名字在西班牙文裡的意思是:「給上帝的承諾」。
《伊莎貝拉》也不例外。自身難保的頹廢警察馬振成,被叛逆古怪的青春少女張碧欣纏上,一夜情的疑惑碰上父女的可能,已經是極具張力的基礎,但彭浩翔的野心不僅於此,還有澳門回歸的歷史情意結。 《伊莎貝拉》的時間點設在1999年,澳門回歸前的48天。澳門離中國不遠,卻在祖國外漂流,張碧欣自小在澳門長大,馬振成卻對她相見不識。歷史的定位,地理的座標,回歸對照尋父,都將作品的格局拉大,呈現突破前作的企圖。 和之前的幾部喜劇不同,《伊莎貝拉》比較接近《公主復仇記》,散發歐洲電影的文藝氣息,同樣是聚焦在兩位主角的互動上,但《伊莎貝拉》不論場景設計或畫面構圖都更精雕細琢,對白不多而用配樂來帶出情緒,並穿插字卡連結回歸的歷史背景。 美麗的影像、迷人的異國風情加上歷史對照、懸疑、曖昧等元素的精心佈局,構成一部精緻的電影,但是有時候,計算得太精密反而會流於刻意和匠氣。《伊莎貝拉》最吸引人的,不在於劇本,而在於兩位主角的互動和火花。
《伊莎貝拉》是梁洛施繼《蟲不知》後,再一次擔任主角,這部戲讓她在柏林影展受到注意,上映後演技也大受肯定。我並不覺得她演繹的層次已達影后的水準,但她的確是個深具潛力的演員,張碧欣這個角色的說服力,就建立在她奔放投入的演出上,外表叛逆內心孤寂,有引男主角遐思的性感又不流於狐媚,兩者間的互動曖昧卻又感人。其實這複雜的角色拿捏得不好就會變得流氣,但梁洛施展現出青春的神采,為角色注入了生命。 而杜汶澤呢?他曾是港劇裡的熟面孔,也是港片中出色的喜劇綠葉。可是從《六壯士》裡自卑尋死的小男人、《情義我心知》中真情流露的小混混,到《伊莎貝拉》放棄自我又難忘舊情的貪污警察,連續三年非喜劇而近文藝的演出,一次又一次拓展角色的深度,杜汶澤持續的證明了自己演員的可能性,也因為其低調樸實卻不失層次的演繹,和梁洛施的青春奔放恰成對比,各自突顯了角色又融合成動人的火花。
始終覺得彭氏的電影裡,存在著一種男性對女性的窺視,即使是女性主角的《公主復仇記》,也是男性眼光對女性情誼的看法。有人說,父親是女兒最初的戀人,女兒則是父親最後的戀人。《伊莎貝拉》踩著亂倫的界線,卻巧妙的解套,讓主角間有著曖昧的情愫,又沒有越界的危險,而能以父女的名義,讓時間和等待去淡化或延伸種種的可能。 其實我很好奇,究竟張碧欣知不知道自己的生父另有其人呢?早熟敏感如她,是真的相信母親的話,還是流著母親的血液、繼承母親的願望、愛著母親的戀人,就是她懷念母親的方式? 有時候人活在世上,是需要一些羈絆,一些責任,才能確定自己的位置。因為有約定要遵守,有承諾要完成,才能有勇氣撐過現在。馬振成接受了沒有血緣的女兒,是對舊愛的難忘還是補償?也許他是以一個父親的承諾,來和過往道別。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