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書籍】孤獨六講
2009/01/29 12:11:28瀏覽646|回應0|推薦5

  每個人都希望有一段屬於自己獨處的時光,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做我們想做的事,又或者什麼都不做,只是靜靜的發呆而已,但這段時間,是自我成長所必須的。若沒有時間讓自己獨處,就如作者所說,我們不會懂得如何和別人相處,因為唯有在獨自一人的時間,才能反思自己,讓自己處世更圓融。

  可是剝奪我們自我思考的人,往往是最親近的家人、朋友等的關心,例如父母親對我們的關愛,其實他們是出自好意,但當關心超過了應有的程度,我們得到的不只是溫暖,而是更大的束縛,就像為了讓花朵開得更漂亮,而施了太多的肥料,最後反而適得其反,花朵枯萎了,而受太大束縛的我們,將產生更大的反彈,這種反彈的力量,來自於我們無法得到自我空間的孤獨。

  孤獨的情緒來自個人心裡對獨處的渴望,有時孤獨並不等於孤單,如書中所講,更不等於寂寞,因為孤單和寂寞,都是外在的環境所造成的情緒,而孤獨卻是自我本身產生的慾望。很喜歡作者在書中的一段話「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其實孤獨正是讓我們了解自己、做自己的表現,只是從另一層面來看,真正的孤獨者,是背負背叛感而活的。

  會如此說,是因為在犬儒的眼光下,「孤獨」本身是一件不好的事,是違背倫理常規的,我們有我們所謂的道德感,在其壓迫下,個體孤獨成了一件不為世人所推崇的事,然而矛盾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孤獨。在這樣的環境下,歷史中出現了竹林七賢,道家是在儒家體制外,一個崇尚自然、表現孤獨的最佳例子,或許竹林七賢最後的結局不是一般人所希望的,但他們活出了他們對生命的真,更滿足了他們對孤獨的渴望,這卻是大多數人無法達到的境界。

  小時的我很喜歡看小丑的表演,但從未思考,在這樣的歡樂下,背後隱藏的是多大的孤獨感。在極度歡愉甚至是玩世不恭的態度下,為的只是掩蓋心中那巨大的孤獨,因為害怕,所以更顯得不在乎、不在意,這些行為只是想證明自己並不是一個孤獨者。其實每個人在潛意識中,都是孤獨者的一份子,只是差別在於,我們能否享受孤獨、面對孤獨,將孤獨轉化為另一種能量。

  希臘神話中的伊卡路斯,忘了父親的叮嚀,背著臘做的翅膀朝太陽飛去。其實這是另一種孤獨的表現,這故事想表達的不是不顧爸爸警告而遭遇危險的小孩,而是表現真實自我,努力向前飛的勇敢。孤獨不止一種,當我們被社會環境、教育體制所壓抑時,自然產生的反抗情緒也是孤獨的延伸。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能夠朝自己的夢想往前飛,即使天空什麼也沒有,但我已經飛過,這種不顧一切的信仰,就是藉著孤獨而產生的勇氣與堅定。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indy9331&aid=260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