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穎卿專欄(每周五刊出)
這似乎是家家都有的教養問題,只要孩子犯了預料中的過錯,
我們浮上心頭的第一句話常常是:「我不是早跟你說過了嗎?」
每次想說這句話之前,我學著分析自己的心態,究竟我是想證明
自己總有先見之明,還是希望孩子能了解我的擔心?如果在開口
前思考一下,通常我就不會說出事後感到懊惱的話。
前兩天我們全家出門旅行,有一天小女兒午餐時臉色一片慘白,
陣陣發冷。發現她不舒服,雖然很心疼,著急中還是很想脫口說
出:「媽媽不是一直在提醒妳多穿衣服嗎?看!不聽話,感冒了
吧!」我之所以忍住沒說,是因為突然想到這句話不好回答。我
該期待孩子聽到我生氣的抱怨時說什麼呢?「是的,媽媽,我錯
了!」這種演戲的台詞,孩子說起來想必不自然,所以我在照顧
她時好好地想了一下才開口。
我摸著眉頭輕蹙的孩子,問她頭很 痛嗎?她虛弱地點點頭。我一
邊幫她按摩一邊說:「媽媽跟妳說 要穿暖,不要等覺得冷了才加
衣服,現在懂了嗎?」她輕輕說:「懂了!」我把床邊的燈光調
暗,幫她把熱水袋放進被窩,又說起我的擔心:「再過半年就要
去上大學了,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就學著好好照顧自己。常常感冒
對身體很不好,妳生病沒有人照顧,我們會很擔心。」她柔柔地
牽動嘴角笑著說:「好!」
父母生氣多半是因為擔心,那些擔心會跟生活中其他相近的經驗連
結,所以,父母罵孩子常常一發不可收拾。可是,如果我們不學習
好好把擔憂說清楚,總讓憤怒的話語模糊真正的意念,不但無法達
到勸導的目的,也會讓親子氣氛深受影響。
~轉自中時電子報 浮世繪 2008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