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戛」然而止
2009/05/29 21:12:14瀏覽1787|回應1|推薦0
 四月清明時節,人在小團山上,讀著我的朋友張大春的部落格。他看了「縱貫線 Super Band」的演唱會,歌唱雖然精彩,其中一首〈亡命之徒〉中有這麼一句「曳然而止」,寫了個大別字,他忘不了說書人的角色,不免評破一番。他對「戛」字的解釋,採用了我的說法:

 郭中一教授告訴我:「戛然而止」本於「戛敔」,古代雅樂終止時會擊奏一種「止樂」的樂器「敔」。進一步再去查考「敔」的形製,就會發現其形如伏虎,背上有金屬或木材的鬣狀物,郭璞注《爾雅‧釋樂》中的「所以鼓柷謂之止」時說:「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連底挏之,令左右擊。止者,其椎名。」而唐代的孔穎達解釋《書經‧益稷》中的「合止柷敔」時說:「樂之初,擊柷以作之;樂之將末,戛敔以止之。」

 看了他的引述補釋,我跟他如此說:「因為返鄉掃墓,人在小團山上,許多朋友自台灣來訪,所以遲到今天才看到你的文章,至為抱歉。昨天送走一群友人後,今天趁空去買了些樹木栽種,有與春風一家的桃李杏,有地中海畔的聖果—無花果,有燒雞用的板栗,有酸甜沁人的百香果、萇楚(獼猴桃),有傲雪的紅梅。我現在周遭蛙鳴響應,星斗競燦,煞是熱鬧,又得暇細細讀你的部落格,真是享受! 」我又補充:「『戛然而止』的典故,未見於任何辭書,唯『戛敔』一見,其意豁然而解。我料過去『戛敔』為常見之物,所以不多加註而人皆知之,未料一旦傳統斷絕,反成難以索解之語。」

 念高中的大兒子巡山一週,回到四合院內,看了我們的問答,很是好奇,問道:「既然沒有任何辭書如此解釋,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我告訴孩子:我與此字的因緣,起於高中時參加孔孟學會作文比賽,題目又臭又長:「孟子說:『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試申論之。」這段文字,對高中生來說,實在太難。但是我花了不少時間理解古代樂器和樂曲,因而了解了何謂「金聲玉振」,與人格的相關為何,以此發論,僥倖獲得冠軍。從中認識了「戛敔」這種樂器。 

 我過去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各種作文比賽,每次冠軍的人選雖然論替,但是佔得魁首的文章不是通篇引用《總裁嘉言錄》,就是《蔣院長言論集》,我則是「永遠的第二名」。唯有這次孔孟學會舉辦的比賽,評審守住了學術底線,而有不同的結果,因此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大學畢業後,在金門服役,工作壓力很大,深夜讀書、寫作紓解壓力,當時看的「閒書」是Steven Weinberg的《廣義相對論及宇宙學》和孟瑤的《中國戲曲史》。《中國戲曲史》一書四冊,台灣坊間少見,我在金門書肆的角落中無意見之,拂去塵埃,置諸案上,時時遣懷。其中有一段文字頗引起我的興緻,就是宋朝流行的大型歌舞形式「轉踏」,末尾須擊樂器,終止樂音和舞步,而由領導者高歌,此種歌舞形式似乎高陽先生也曾提過。我頗疑終止樂音和舞步的方法,便是刮擊戛敔,因手邊資料不足,只能置而不論。 

 我告訴兒子:過去胡適有篇文章名為《我們還不配讀經》,就是因為訓詁考據的資料都不充足。我們現在已經遠較前人幸福,市面上各種注本、白話譯本充斥,入手容易太多。讀經的問題就在於手頭的資料太少,而考古挖掘方興未艾,新資料仍持續出現。過去錢穆曾經寫了長文證明只有孫武兵法,而沒有孫臏兵法,不想文章方出,大陸便傳來孫臏兵法挖掘出土的消息,我常在課堂藉以作為學生的警惕。我們其實對真正的中國障蔽太多,任何人的知識都很難周全。所以我們不需固守舊說,認為過去的註解已經足備,應該勇於蒐羅新資料、提出新觀點,但是也要力求周備,留心新出資料的考驗。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ikuo&aid=2981205

 回應文章

ongkian
前戛敔,後戛齬?
2009/06/10 12:13

郭教授好,

有幸拜訪。

是注音輸入的問題吧。

畸人(cikuo) 於 2009-06-10 18:20 回覆:
謝謝,已修正。的確是因為注音輸入有誤。

然兩字同音,並非偶然,戛敔形為長鬣獸,背上鬣毛與齟齬之齒列不齊,當為同源。又偏旁「吾」當為聲符,有「吾」偏旁的,於河洛話中發音率皆相似。

歡迎時時到訪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