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未走之路
2008/05/28 21:55:45瀏覽8237|回應0|推薦2

這篇是美國詩人佛羅斯特膾炙人口的詩,尤其是最後三句「...曾有兩條小路在樹林中分叉,我選了一條人跡稀少的行走,結果後來的一切都截然不同」最為有名!

而縱觀全文,我會覺的上圖的二條岔路更能表達出詩人的原意,而且也更接近事實!

大多數的人所面臨的選擇,無論「選擇」的多少,其實大部份的時候都像上圖一樣,差別並不會太大,「向左走,向右走」雖然是截然不同的選擇,但是在一開始的差別 根本是微乎其微,而最後「結果後來的一切都截然不同」!

君子慎乎始....可是,有誰真的能夠在一開始就做出正確的選擇呢?

所以,人生其實不真的決定在「起跑點」上,我真心的希望是決定在對「選擇」的釋然....


未走之路

金色的樹林裡有兩條路岔路
可惜我不能沿著兩條路行走;
我久久地站在那分岔的地方
極目眺望其中一條路的盡頭;
直到它轉彎,消失在樹林深處。

然後我毅然踏上了另一條路,
這條路也許更值得我嚮往,
因為它荒草叢生,人跡罕至;
不過說到其冷清與荒涼,
兩條路幾乎是一模一樣。

那天早晨兩條路都鋪滿落葉,
落葉上都沒有被踩踏的痕跡。
唉,我把第一條路留給未來!
但我知道人世間阡陌縱橫,
我不知未來能否再回到那裡。

我將會一邊嘆息一邊敘說,
在某個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後;
曾有兩條小路在樹林中分分叉,
我選了一條人跡稀少的行走,
結果後來的一切都截然不同。

The Road Not Taken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2006年,台北市「愛詩社」出版,「PURE-佛羅斯特永恆詩選,中英對照版」,頁272-273,曹明倫譯,ISBN 986-7388-47-x)

※情境導讀

• 在一個初秋的早晨,風意微寒,太陽尚未昇起,一個孤獨的旅人走到了黃樹林邊,眼前有兩條路,一條看起來像是岔路,但是旅人沒有把握,該走那一條路呢?

• 結果旅人選擇了那一條他以往不會走的岔路,那是一段更美的旅程嗎?旅人會後悔嗎?誰知道呢?

• 多年後旅人也許會突然想起這個早晨,然後深深地嘆息,因為這個早晨的一念之間,改變了他後來的一生。(「導讀」,尤克強看佛羅斯特,頁8-12。)

「未走之路The Road Not Taken」是美國詩人佛羅斯特 (Robert Frost,1874-1963),最有名的一首詩。

這首詩表面上描述旅人在樹林裡遇到岔路而躊躇不決的心情,實際上卻是在告訴我們大家, 我們的人生道路是靠自己決定的,有得才有失,有捨才能得。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wu246&aid=19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