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08 19:27:25瀏覽1748|回應1|推薦1 | |
就算是之前被放在城邦論壇上的文章,最高記錄不過是一天1300的點閱人次,回應人數是零,我從來沒有料到有一天文章會被放上網路首頁,然後出現一天一萬四千人次的點閱,說真的,我被嚇到了。 快速回應幾個網友的批評,先從簡單的開始:錯別字很多,對,我承認這是我的罩門,從小到大考國文時寫改錯題,我的分數都不好,檢查多次也看不到,包括自己寫的文章在內,請大家多包含。 邏輯混亂!主題跳來跳去。我開頭有寫,這系列的文章不完全在論誠品,只是有個聳動標題「還好我的書大部份不是在誠品買的」。我不是真要批評在誠品買不到書,也不是要推薦大家去買簡體書或直接去AMAZON,而是用個人立場評論台灣社會的出版現狀,嚴格來說,在這個問題上,我是借題發揮,拉了誠品當墊背。 我很喜歡用很長的連接句,前後好像不相干!對我自己而言,整個部落格都只是個寫作練習,我喜歡在部落格上使用嘗試性的寫法,我通常是寫完放上網後再作修改,真的沒有想過這麼多人會看到,我去投稿的文章,會把論述改的直接一點,有人警告過我,我的文章句太長,這個勸告我很少聽就是了,抱歉! 除了第一篇之外,整個系列文章是嘗試探討,誠品以人文為名的社會形象與企業的商業行為之間的交互運作,誠品的商品畢竟不是李雲迪的鋼琴演奏或許芳宜的舞蹈,是完全獨特的,書籍的通路有很高的代替性(至少目前還有),消費者的「感受」才是誠品的基礎,不僅僅只是它的企業形像,更是區別並鎖定消費客群的作為,然而獨特的感受與商業利益的極大化之間,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 可能有人會問,我就因為會員卡事件所以有這麼大的失落嗎?答案是沒有,只是有點不滿,我沒有辦信用卡,我連辦新會員卡的意願都不高。 我從頭到尾只是在說,我認為誠品最大的錯誤就是信義店,因這項決策才觸發了違背會員感受的商業決定,而那些「感受」,才是誠品能成為人文地標,並轉化成商業營收的關鍵。我完全沒有用一個所謂文化人的關點(我的等級還差遠了),在主張誠品只能成為少數人喜歡的附庸風雅之地。那些書店其實都被連鎖書店擊倒了(尤其在美國)。 對於誠品經營上的問題(如果可以被稱為問題的話),我只有個人觀點(所以不代表是對的),沒有解答(我沒領吳清友的薪水,寫這幾篇文章又沒有錢)。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