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鐘擺
2013/06/25 08:59:00瀏覽1551|回應0|推薦118

                        

剛踏進107病房時,就聽到「呼、呼」的聲音;只見床上昏迷的病人戴著呼吸輔助器,藉著機器強迫灌入的氧氣,苟延殘喘,暫時保住生命。

 

根據資料,秋英(非真名)才四十歲出頭,得的是肺腺癌,而且已轉移至骨髓。某著名的治癌醫院治療過一陣後,告訴秋英的家人:醫師們已盡力了;要他們送病人到安寧病房。於是,他們回到老家羅東,入住到這裡。

 

經常陪在秋英床邊的是她的先生志雄(非真名)和兩個女兒,據說還有個尚在念高中的小兒子,夜間也會來探視媽媽。

 

志雄個子不高,一臉樸實卻不失精明的模樣;大概是因為愛妻生病之故,經常顯得疲憊不堪。

 

有一次,志雄告訴我秋英在我為她做了能量治療之後,情形好了許多,甚至可以睜開眼睛,也會擺動雙手。於是,想進一步了解能量治療的種種,也請我為他試試。一試之後,不知是否精神作用,他告訴我他可以感受到能量的效力,請我每天也為他施功。

 

因為有了這段因緣而產生的信任,他開始與我談到秋英的病情。

 

他以為秋英目前之所以陷於昏迷,是因為肺炎所致;他希望肺炎好了之後,秋英卻可以繼續進行治療。我提醒他:既然某大醫院已經診斷癌細胞已轉移到骨髓,現在能做的應該是讓病人減少身體上的痛苦,促進心靈上的平安。

 

他卻說:秋英上次在某醫院出院前所做的檢查,根本沒在骨髓裡發現癌細胞。我根據我粗淺的醫學常識告訴他說:也許該醫院做穿刺取樣時,剛好沒取到染有癌細胞的;我強調那個醫院以癌症治療馳名,他們斷定癌症已經轉移到骨髓應該是有根據、而不是憑空杜撰的。

 

他想了一想我的話,神色黯淡地說秋英還是那麼年輕,如果那麼快就放棄治療,他於心不忍,也覺得愧對丈夫應盡的職責。

 

終於說到重點了!我心裡這麼想著。

 

要病人放棄治療,很多家屬都會不捨。畢竟,那就像是把病人判處死刑一樣;因此,一般的直覺想法就是「盡量醫治吧!什麼手段都用上也在所不惜!」我們有健保,一切由國家負責。若是急救有效,病人就可以多活幾天,那是賺到了;若是無效,反正當初也是存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的,沒啥損失。

 

這是由家屬立場出發的傳統照護模式。

 

秉持傳統理念的醫護人員,則以為病人在他們照顧下死亡,是一大恥辱,因為那表示是他們的失敗。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插管、電擊、氣切、化療、電療等,無所不用其極。

 

           

然而,這些家屬與醫護人員有沒有將病人的權益考慮在內呢?儘管暫時的措施也許可以將病人的生命做了有限度的短暫延長,但是對滿身插著管子、一切生活的需要完全仰賴旁人的病人來說,他們的尊嚴何在?他們活著的意義又是如何?

 

在這種情形之下,安寧照護或許是比較適當而且有人性的模式。到安寧病房,並非來等死。在安寧病房,病人的疼痛等症狀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他們在身、心、靈各方面都可以得到比較人性化的療護,舒適地在他們家屬的陪伴下,度過餘生。與傳統照護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這裡,並不針對疾病本身做任何治療;而是著重病人身體的舒適與心靈的平安。

 

家屬的矛盾我們絕對可以理解;他們願意病人痊癒,卻也不希望他們的至愛受苦。

 

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之下,當病人氣色好,精神十足時,他們會以為治癒有望,就一下子傾向傳統的模式,希望多做些治療的措施。 但是當病人疼痛難當或奄奄一息、生機全無時,他們又希望接受有人性的安寧模式。就這樣,他們就像鐘擺一樣,一下子擺向「傳統」,一下子又擺向「安寧」。

 

志雄就是這種鐘擺心態的一例。當醫師告訴他秋英的昏迷並非肺炎作祟,而是癌細胞已經轉移多處的結果,他竟然要求「提出證據來」,把醫師弄得啼笑皆非,只得告以此時秋英實在不宜再做電腦斷層之類的檢查;同時也誠摯地告訴他說:如果他堅持為秋英再做治療的話,我們可以將她轉到一般內科病房去接受傳統照護。這時,他們的孩子大概也看出媽媽病情並不像爸爸一直告訴他們的那麼樂觀,私底下贊成她繼續留在安寧病房,卻礙於父親的情面與堅持而不敢做聲。

 

那幾天志雄的心情,就隨著秋英的病勢起伏,簡直就是鐘擺的寫照:一下子往東,一下子往西。我們團隊也不去逼他做任何決定;只希望秋英能夠舒適、安穩地走完她的人生,而她的家人也可以早日接受她即將往生的事實,而早日調適心境、得以準備各項即將面臨的事宜。

 

我也繼續每天為他們夫婦做能量治療,也傾聽志雄的無奈與掙扎。我的做法雖然每次都讓志雄感到體力恢復,卻喚不回秋英日益消失的生命力。

 

這樣過了四天,有一天,秋英的血壓急劇下降,血中含氧量逐漸降低,手足也開始變得冰冷,這些瀕死現象顯示秋英的時間近了。

 

為了遵循讓秋英留一口氣回家的習俗,志雄全家忙成一團,護理站也通知了救護車,同時準備協助秋英在車上可以撐住一口氣的「製氧機」。

 

當秋英的病床從病房移出、經過護理站時,在場的人員都站起來,向秋英道別,也向志雄等人致哀;當時手邊沒有馬上需要處理的要務者,更跟著病床到電梯門口,送這位大家曾經照顧過的病人最後一程。我拍了拍志雄的肩膀,要他保重。他也哀戚、卻帶感激地向我點頭示意

 

類似志雄的故事,每天在各個重症病房、甚至安寧病房都持續不斷地重複上演著。那是家屬人性的表現,卻對病人沒有好處,也常會造成安寧團隊照護上的困擾。

 

加強安寧理念的宣導,而讓大家對它有更多的了解,以便做出適當的抉擇,的確是當前的一大要務。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su43&aid=764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