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童心童語 -- (多謝電小二錯愛)
2010/09/15 05:40:43瀏覽3030|回應36|推薦164

雖然女兒不上班,通常不需要我們為她看孩子,但是,除了她有時帶孩子回來之外,妻和我固定每個星期分別去看他們。一方面帶去台式、中式的午餐,一方面得以利用機會和愛珊和凱智兩個小傢伙玩上幾個鐘頭。和小孫子玩的日子通常是我們生活中的高潮,當天晚上妻和我一定有說不完的話,交換兩個小傢伙當日的點點滴滴,聊得起勁時,往往超過半夜而不自覺。

愛珊現在五歲多,開始上小一。凱智剛滿四歲,還要在學前班待一年,才會上幼稚班。我們去探訪的日子,除了和他們共進午餐外,還要陪他們玩、唸書、畫畫等等。愛珊喜歡的是洋娃娃、芭蕾舞、唱歌等女孩子的東西;凱智則是恐龍、各式車輛、樂高等男生的寵物。他們兩人也都喜歡看書、玩拼圖。天氣好的時候,我們會到後院去玩。愛珊喜歡採花,以便貼黏成圖,或者要我或妻帶回來”送給阿嬤”、”特別給papa”(愛珊剛學講話的時候不會說”grandpa”,”papa”就成了他們對我的稱呼);凱智則喜歡找昆蟲,小心翼翼把他們裝在特製的盒子裏。觀察、賞玩一陣之後,他又努力專心地將他們放回原位,”免得他們找不到家和爸媽”他常常這麼說。

有時他們會心血來潮,用他們非常有限的台語,要我們跟他們”來樓頂走、走、走!”(“到樓上賽跑”)。在閣樓上,當跑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時,他們就會舉手高喊:”We won!”不僅我們的言語、動作、想法要與他們相像,充滿童稚之氣,我們的心靈也跟著年輕了一甲子。返老還童,誠哉是言!

雖然,為他們準備午餐需要費神耗力花時間,其實,兩個小傢伙帶給我們的快樂遠非這些小小的不便所能比擬。他們的童心童語常常讓我們又感恩又感動。

暑期中的某一天,我到了女兒家中,兩個小傢伙給了我一個hug之後,就頻頻交頭接耳,同時黠慧與興奮之神情清楚地寫在臉上。我已經習慣了他們的”花樣”,不以為意地等著他們下一步的動作。只見他們轉身跑到遊戲的房間去、又很快地回來,兩個人同時大聲說:”Da!Da!We have a surprise for you!”愛珊給我的是一張照片,照片中是從她一歲不到就幾乎寸步不離身的夥伴 -- 猴子,特別的是照片中的猴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全身珠光寶氣。看我有些錯愕,愛珊笑著告訴我說她有猴子陪她,一直很開心;想到我沒有猴子可以作伴,因此,就想到給我猴子照片的辦法,而且還特別幫她打扮。想到這個五歲的小丫頭如此體貼,我眼眶有些紅了。我連聲道謝後,趕忙移轉自己的注意力、而轉身去看凱智。只見他一本正經地遞給我一個看起來是他自己做的信封。我問他:”What’s this?” 他笑著說有一張卡片在裡面。”卡片?” 我一面打開信封,一面問著:”可是,今天既不是聖誕節,也不是我的生日…”聽我這麼一問,他顯得有些腼腆,不好意思地走過來,抱住我,輕聲說道:”because I love you.”哇!... 我忍住早已在眼眶裏伺機奔流的淚水,一手一個,緊緊地把他們抱住,整個臉埋在他們小小的身軀裏,久久不敢抬頭。聽到他們問說:”Are you all right, Papa?”也只能點頭,怕哽咽的聲音出賣了我。我心中感恩地念著:我何其幸福有如此乖巧、惹人疼惜的小孫子?!

我一生為情所困,雖然學佛多年,不夠精進的結果,對親情、友情的牽掛仍然經常讓我亂了方寸。明知孩子、孫子都不屬於我們所有,而僅是上天賜下與我們結緣的菩薩,卻偏偏常會癡望彼此之間的緣能夠連綿不斷。也明知執著於情,經常帶來痛苦與失望,但是當小孫子的童心童語讓我在此風燭殘年時得到如許快慰之時,我往往又陷入貪戀的迷惘。啊!就希望在這緣起之後,我能把握良機,愉悅地與他們互動;緣滅之際,我也能滿心感恩,瀟灑地上路。

( 休閒生活雜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su43&aid=4413616
 引用者清單(1)  
2010/09/15 07:59 【Happy Helen】 Bond and bound are like luck and lock.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yo66yo66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中華民國的滅亡危機』12
2010/09/21 15:23

 抱歉..文不對題

.....只是想讓您知道!!!!

中華民國的滅亡危機

好書贈送 * 敬請傳閱
只送不賣 * 非選舉廣告
贈書專線:【04】2708-1459

各位,這個法律,到底是在保護『好人』?

................還是『壞人』?

各位,這個國家,是在照顧『有錢人』?

................還是『窮人』?


各位,這個政治,是在挺『老百姓』?

................還是在幫忙那些『黑道』?

黑道』、『白道』為什麼會同一道?


看一下:

國民黨』、『民進黨』統治下的『廉能政府

它們的『貪婪』有何不同呢?

http://blog.udn.com/yo66yo66

子建 (chsu43) 於 2010-09-22 00:59 回覆:
多謝來訪!

蔡碧航(大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是一對可愛的小天使
2010/09/19 21:18

多情是苦也是福

所有的情緣還是值得寶愛珍惜的

子建 (chsu43) 於 2010-09-20 00:02 回覆:
希望懂得惜緣,學會放下之後,就會得福離苦. 不過這可是大功課呢 ! 謝謝大咪回應.

ez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恩分享~~
2010/09/18 04:16

含飴弄孫之間

不知不覺也返老還童了起來

呵呵~~

連眼淚都快控制不住啦

真有福報啊~~

擁有這麼純真可愛的小孫子,小孫女

也是善緣啊~~


子建 (chsu43) 於 2010-09-18 04:58 回覆:
多謝 ez 的分享. 現在我該努力學習的就是珍惜,把握這善緣! 

洪明傑〔洪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幸福啊!
2010/09/16 23:03

子建兄   幸福啊!

俗話說  含飴弄孫

真的  在您的身上  印證了  看到啦!  ^_^

子建 (chsu43) 於 2010-09-17 00:46 回覆:
子建的確幸福,當知道知足感恩. 謝謝杰兄的鼓勵.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10/09/16 16:06

您應該年齡蠻輕吧

歡迎有空常來我們的部落格聊聊高見

子建 (chsu43) 於 2010-09-17 00:58 回覆:
年輕?  哈! 哈! Lisa (Wendy?) 錯了! 我已早過耳順之年,只不過心還不老就是.

HanaSuyi 60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真幸福啊
2010/09/16 15:08

最近常聽朋友提起退休以後最重要擁有的是

老伴   老友及老本

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健康的身體

而讀了子建大哥的文章之後

我才體會到親子關係的融洽及家人之間的關懷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謝謝分享好文章

子建 (chsu43) 於 2010-09-17 01:00 回覆:
親情之重要自不待言, 我們都需要努力經營. 多謝 Hana 分享!

Ywe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動
2010/09/16 13:17
祖孫之間的感情,真的是靠累積而來的,子建先生和孫女孫子的生活文章,充滿著溫馨!
因為佛緣,我覺得子建先生是更懂得珍惜當下的每一刻!

子建 (chsu43) 於 2010-09-16 14:44 回覆:

謝謝Ywen分享回應. 其實,不只祖孫之間,人類所有的感情互動都靠累積而來; 要想有所得,必須先長期付出.

現在大家都把"活在當下"掛在嘴邊,希望也真正用在生活上. 祈願我們都朝這個目標努力!


JamieCh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個小朋友好可愛
2010/09/16 10:40
原來如此!難怪我媽帶哥哥的小孩會那麼開心,原來是件幸福、年輕的事!
子建 (chsu43) 於 2010-09-16 14:47 回覆:
多謝 Jamie 以自家母親的例子現身說法. 真的,與孩子打成一片,充滿童心, 一定會幸福年輕!

芸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想~
2010/09/16 09:06

親情是一輩子最可貴也是最難割捨的,這句話真是一點也沒錯!

今天看到這樣溫韾的文章除了感動,也覺得有點鼻酸。因為其實自己何嘗不也是如此,總脫離不了親情的執著。

我想,在子建大哥志工生涯裡,見了太多生老病死,世間的變化無常,感悟和體認一定比我們更深。也祝福子建大哥。

子建 (chsu43) 於 2010-09-16 09:25 回覆:

就像芸之說的,世事變化無常,因此我們都該努力學會隨緣 -- 知道把握,更懂得放下.

謝謝芸之同理心的分享.


溫哥華 千里傳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太羨慕啦
2010/09/16 08:28
愛珊和凱智實在太可愛了,連我們看照片的陌生人都看得喜孜孜的,更不要說你這阿公擁他們在懷時,是多大的快樂!
你這篇圖文,引人心癢,我們這種可當阿公阿嬤年齡層的人,真要怨歎,何時孫子女才能到手啊!
Amy


[溫哥華 千里傳音]
[AVの館:電老大]
子建 (chsu43) 於 2010-09-16 09:20 回覆:

雖然心癢,卻不是我們"努力"就能得到的 -- 這是子女們的專利呢. 現在的年輕人實行遟婚遟生, 奈何?  只有耐心地等囉, Amy and Vic. 就把它當作訓練忍耐力之方吧!

謝謝鼓勵!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