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27 21:38:02瀏覽1015|回應0|推薦3 | |
如何在圖畫中看見身體動作 ---豊心的【公主照鏡子】(圖一) 這有什麼好看的?臉上怎麼出現小丸子的三條線?下面的人怎麼會倒下來?我想很多人看到這張畫常會有如此的反應。 美術在九年一貫課程被歸為”視覺藝術”,畫畫既然是與視覺有關,為什麼又能在圖畫中看見身體動作,尤其是孩子的一張簡單速寫圖,與身體其他感官又有什麼關係?這是大家想問,也是我們想要探討的。 這是一張4歲7個月的孩子畫的【公主照鏡子】,此張圖畫主要的作畫步驟:上面圓形鏡和鏡中的人---中間方形桌和桌上東西---右方的人頭---下方另一個人。 一、線條的生命 --- 用線條表現手部的動作和觸感 為什麼公主的臉上會畫上小丸子的三條線?大人常常會問,臉上乾乾淨淨的為什麼要畫上這些線條? 且讓我們看看這些線條是規律的?還是混亂的?讓我們拿起筆來試著學孩子畫臉上這些線條,你感受到什麼?我想應該是流暢滑順的,這樣滑順的線條若與摸東西的動作連結,什麼東西會讓我們的動作是流暢的呢?是軟質的布料、棉花、、?還是硬質的牆壁、鐵板、、。而在臉上的東西會是什麼?當然是軟質的布枓,布料上怎麼還畫線條?原來!原來畫在公主臉上那幾條黑線,就是豊心在表達她觸摸公主頭紗時”從上往下的滑順動作”和”絲綢的柔軟觸感”。 這讓我們恍然大悟,這些我們視為破壞畫面的線條,竟是孩子的手部動作和觸覺,原來一張紙在她的手上不只是一張紙,而是她正畫著的那個對象,所以她在紙面直接用手(即身體)觸摸對象(筆即手的延伸),紙與她的身體密切相連,是她認識世界表達自己,與世界連結的橋樑。 孩子用這麼簡單的幾條線,就告訴我們不要忘了最初認識世界的身體,若說繪畫只是視覺的藝術,不免太忽視我們的身體感官了。 二、我「正在」照鏡子 ----- 「身」入其境的身體空間感 畫完鏡中人之後,豊心在右邊畫了一個照鏡子的人,但畫一半之後, 她又改畫在下方,並畫成倒下來的人。這時我們又要質疑她為什麼要將人畫倒下的呢?為什麼她不像圖三那樣?馬上就能讓人看懂想要表達的空間和造形,甚至有人覺得圖三畫得比較好,在此我們先不論「畫畫沒有好壞」的議題,來探討豊心為什麼要將人畫倒下來的原因: 請先看圖(二),你發現什麼? 當我們把一張平面的紙張沿著桌子邊緣摺起,公主(其實就是畫畫的豊心),也就是被畫成倒下來的那個人突然坐起來,並且正在照著鏡子,我們會發現立體的現場馬上被還原回來。原來豊心是要表現她自己正在照著鏡子的身體經驗,而不是如圖三站在旁邊看一個人在照鏡子。她所重視的是身入其境正在做這件事的身體經驗,但想要在一張平面的紙上表現一個立體場景,要如何畫呢?她想到了把人畫在下方,就變成大人看到倒下來的樣子,但是在她的想法裡,人並不是倒下來的,而是如照鏡子一般實際地坐在對面。我們不得不驚呼孩子對身體的高度感受與投入,也讚歎孩子竟是如此簡單又貼切地就解決平面紙張畫出立體場景的困難。 我們看到孩子為了表現自己親身經歷的參與感,不管美醜在臉部畫上很多線條,不管定向把人畫成倒下來的樣子,這種不同於大人常用美醜觀念和定點視覺來看圖畫的方法,讓我們百思不解。但我們常說要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她們,然而孩子的立場到底是哪一個角度,您找到了嗎? 圖 : 陳豊心 文 : 鄭素勤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