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30 07:49:13瀏覽1149|回應5|推薦6 | |
展出動機: 兒童畫中的美和感人,並不是藝術的美,而是真實地反映了人性,反映了人的成長。要了解這種自然的人性,我們必需認真地對待孩子。此次展出我們將藉由兒童塗鴉作品的展出與仿作活動,以參與的方式走進兒童塗鴉的世界,以體驗的方式探索人類發展初期的身體化認識如何可能。 隨著人類心智從身體運動機能到視覺化、概念化的發展,(運動機能-視覺,視覺-運動機能),身體作為認識的本源,漸漸被大家給遺忘了,但西方自然主義傳統的二大哲學家杜威和梅洛•龐蒂,以非二元論的觀點,說明了意義如何源自我們與環境相適應的身體,讓我們明白認識與身體運動是緊密地相連的,重新開啟了有關身體化認識的討論與重視。此次展出,我們將透過兒童塗鴉作品的賞析與仿作,與大家一起以身體化的方式,走進兒童塗鴉的世界,體驗塗鴉中的兒童如何被拉回到原初的世界和自己的身體交談,如何體驗著生命的律動,探索塗鴉作為把意義帶進存在的活動,作為意義的實現化(realization )過程,意義的生成和湧現過程如何。 ( 文: 台北醫學大學 林文琪教授 )
展覽內容: 本次展覽由台北醫學大學林文琪教授,與資深美育工作者鄭素勤( 台南科大幼保系講師 ) 與 方傑 (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 )所共同策劃,展出他們過去幾年在兒童美育領域的研究成果,展出內容如下:
(一)繪畫作品 本展覽作品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為一般兒童的塗鴉作品及具線型運動的速寫圖畫,第二部分為文山特教學生的作品,第三部分為臺北醫學大學學生摹仿兒童塗鴉的作品。 為了讓觀賞者更能進入畫者的世界,作品旁將輔以有關兒童繪畫的賞析文章,讓作品欣賞與導覽同時並行,引導觀賞者體驗兒童繪畫所展現的、特殊的認識世界的方式及其情感世界,並在日後面對兒童畫或特教學生的圖畫時,能有更多的尊重與思考面向。 展出臺北醫學大學學生摹仿兒童塗鴉的作品,主要在揭示:募仿是一種認識,是走進兒童畫的一種方式。藉由塗鴉活動的摹仿主要在敲開自己早已封閉的身體記憶和身體知覺,回歸自身身體化認識的過程,在塗鴉中與自己的身體進行交談。
(二) 演講座談 為了更深入探討兒童塗鴉的意義,本次展出中安排有演講座談活動,談兒童塗鴉的認識論意義,美育與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兒童繪畫發展,作品賞析等議題。 歡迎對兒童繪畫有興趣、對人類認識活動感到好奇的朋友,一起參與向子孩子問路的活動,重返意義的生成和湧現的身體化過程。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