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29 12:17:58瀏覽1557|回應11|推薦41 | |
《偉斯泊奇探台灣》譯者序 去年(2013年)八月,經由朋友李鈺美女士、張欽盛博士的推薦、介紹,我認識了小說家 Ingrid Anders,她寫了一本"Kat Vesspuci Takes Taiwan"的旅遊文化小說。張博士那 時是中華民國駐美國台北經濟及文化代表處(TECRO)文化組組長,鈺美是該組秘書,他倆為宣揚台灣文化、提升台灣在美國的能見度,不遺餘力!幾回交流溝通,開啟了我英中翻譯的另一個里程碑,是助人、也是自助!其實,私底下,我也業餘地翻譯過不少證明文件(結婚證書、離婚證書等)、圍棋文章、各類雜文等,但,翻譯一整本英文小說,不瞞讀者,卻是我的第一次(哈,也可能是最後一次)!整個譯書過程,很具挑戰性、也很有滿足感!走過,就有足跡;邊譯邊學,也有"譯"趣橫生[註一]! 翻譯《偉斯泊奇探台灣》,我的第一步驟是,有請谷哥翻譯(google translate)來幫 助。我將英文原件分批拷貝、貼上、譯,一秒鐘,中文翻譯就出來了,哈,這工具真好用,我愛死谷哥翻譯了!谷哥的譯作千奇百怪、千變萬化,有精準到位、也有狗屁不通,有出人意料、也有笑料百出,有前後顛倒、顛倒黑白、顛三倒四、顛沛流離,不一而足;但谷哥翻譯對我至少有兩大好處,一是節省我輸入中文的時間,二是帶給我不少歡笑! 第二步驟是我本人的一校與二校。一校中,我細讀原文、詳修譯文,重點在瞭解原文、並將谷哥譯作搬動挪移、加減增削,務求信實、達意;二校中,我再次檢視一校,在信實、達意的基礎上,更求譯文的雅緻及中文語法的口順!在細讀原文的過程中,我對原文有任何疑問、看法與建議,例如:用字、遣詞、成語、俚語(Ingrid的小說似乎特別多成語俚語)、本意、隱寓、文法、標點、句型、人物、文化、習俗等等等,就直接email給Ingrid,她也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回給我滿意的答案!(好,有一些是來來回回的emails才弄明白的。)東西合作、文化交流、完成翻譯,是倆人的共同目標。美臺密切合作,是倆人的第一次,過程中,我學到很多,Ingrid也是,倆人互為教學、教學相長、譯作相得。 我的翻譯過程受益於不少人,我的第三步驟是,找來好友協助審稿。作家、譯者、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都要反復修改、不斷修正、精益求精。先自我反反復復、再求他人過目剔誤,從不同的角度提供不同的觀點。我加加減減、陸陸續續找了四位好友協助審稿,她們是Z、楊云、羅盛陵、劉一麟。「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金阿婆"仍在梳理髮絲之際,允許(懇請)這四位好友來看,呵呵!每一位審稿者都能為我初稿的疏忽處、錯誤點提供糾正、建議,這也就是我所需要的啦,說我在"利用"這些審稿者,也完全正確! 英文系畢業的Z在臺北從事翻譯工作多年,是專業的翻譯家,本身又出過書,她在專業術語、臺灣慣用語上,對我的譯作有畫龍點睛之效。我譯好數章後,就email給她,因為是間接認識、又從未謀面,她改得很客氣,常常輕飄拂面、蜻蜓點水、點到為止,有時她回「一個字都沒改,你翻得很完美!」或回「能寫文言文式現代文,大概很少人有這樣的功力吧!」謬讚之語、溢美之辭,私下我封她是鼓舞士氣型的審稿者!有時我"嫌"她改得太少(我膽大包天呀?!)她則回:「沒大幅修改,是覺得你翻得太好了,無大修之必要。文學本來就是見仁見智,蜻蜓點水,不表示不認真,翻譯家也是另一種型態的文學家,你的文筆能力會輸給那些給你審稿的人嗎?」她也不忘讚許小說:「作者雖然平鋪直敘,但也高潮迭起,真感謝她如此巨細靡遺,將她可貴的台灣經驗忠實呈現!」 楊云是公司的同事,她是名左腦寫軟體、右腦讀小說的才女!她來自中國大陸,肯定能對我的翻譯、用語提供些"大陸觀點"、另類視野;但她對譯作客客氣氣,倒是對小說原著提供不少她身為資深小說迷的深入見解!我封她為小說才女型的審稿者、並回她:「譯文是我的,我可以動刀弄斧;小說是作者的,我只能反應意見!」楊云常在不疑處抓到小瑕疵,例如:小說中 over a cup of steaming hot water,她就提供了稍微不同的譯法,導致我深入細究此一極其普通的一句話,原來此句是over a cup of coffee的變形,老美 愛喝咖啡,over a cup of coffee引伸為自在隨興之意,小說主角凱初到臺灣時,對於臺 灣人、中國人喝熱水,很不能適應,但在最後幾章時,她已能入境隨俗、隨興自在的端著熱水杯啜飲了! 羅盛陵是我成功大學的學長,已退休,大部分時間在康乃迪克州的女兒家幫忙帶兩個外孫。她含飴弄孫之餘,仍抽空為我審稿,晚上得空時再打電話告知她的修稿建議。她是逐字斧正型的審稿者(她一直都是如此),小刀細斧、淩波微步,錯字、虛字、白字、別字,字字不放過,例如,躹躬還是鞠躬,我倆在電話中找到答案;譯作中我原寫著"60顆餃子、幾粒餃子"等,她堅持餃子的量詞是"個"、不可用粒、也不可用顆,我懷疑,說,我從小到大都是包幾粒水餃、吃幾顆水餃呀!她在電話那頭立即查字典(紙本字典喔),誰怕誰,我在電話這頭立即查zdic.net字典及Yahoo![註一],為了粒、顆、個,我們重新鑽研中文!羅學長退休前是會計、週末是中文學校老師,一數字、一文字,務求字字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精準到位。當然,品質總在細微處發光。 劉一麟是我成功大學同系的學長,也剛退休(哈,正好有時間為我大力審稿),自動晉升為大刀闊斧型的審稿者(令我也嚮往退休生活呀)!她逐字點撥、逐句糾纏,紅筆點染,圈點刪補,字詞的更換,句段的挪移,頗能一字見真意,一語透精神。她細針密縷,是除誤能手,誤繁不及備載,就舉些小例子,leave for school,這國中的英文,我也 不慎而誤譯,被她糾出;春雨菲菲,被改正春雨霏霏;不受歡迎的客人,被精簡為不速之客;piece of piss在小說中不同場合出現四次,此成語的意思就是很方便、很容易的意 思,根據上下文的適切性,有一處我成語對成語,翻為"易如反掌"、有三處我模仿原成語一樣玩文字趣味而翻為"如小便般方便",但,其中一處被她改為"真方便"或"太容易了",觀其上下文的連串性,此糾正更為恰當。 第四步驟是最後總校閱,自己從頭至尾,地毯式地再一次細心品讀、微調。翻譯是一項漫長的細膩藝術、細緻工程,是文字學習、也是文化交流,過程有趣又充實,令我獲益匪淺,對於作者及四位審稿者,我是滿心感謝!現在,"金阿婆"頭已梳成,臉紅心跳,靦腆出場與世見面! 《2014年9月29日於華府》 [註一] :請見拙作《偉斯泊奇探台灣》翻譯趣談 [註二]:我在Yahoo!中,分別輸入"粒餃子"、"顆餃子"、"個餃子",捜尋結果如下,餃子的量詞"個"的用法較普遍。 粒餃子 329,000 results 顆餃子 57,900 results 個餃子 3,340,000 results
[9月30日補記如后]……今天我將這篇"《偉斯泊奇探台灣》譯者序"email給作者,她回函如下: Wow, what a great translator's note. So interesting! There is so much culture in our joint work, like talking over a cup of coffee/hot water and the measure word for dumplings. These are things I didn't think about when I wrote the words in English, but when you translate them into Chines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emerge. The bi-lingual novel is richer than a single-language version. The English readers will want to read your translator's note as well. That means I think we should translate the translator's note. But how best to do it? If I did it myself, it would take me two weeks. Would you like to write a first draft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send it to me for fine-tuning? ~Ingrid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