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科學腦、人文心──鄭洪的「南京不哭」
2018/04/11 12:16:29瀏覽1686|回應1|推薦21

科學腦、人文心──鄭洪的「南京不哭

3/31(週六)趕到悠閒世界(Leisure World )聽鄭洪的演講:「南京不哭」。是日春和 日麗,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鄭洪教授趁著學校春假期間,悠閒地走訪華府探親、踏青,悠閒世界老人中心的中國俱樂部(Chinese Club)趁著鄭教授到訪的難得機會,邀請他 演講他的新作《南京不哭》,也正是南京大屠殺80週年紀念日剛過三月餘,現場吸引了六十人聼講

鄭洪教授的弟弟鄭熹(我的臺大學長)就住在馬里蘭州,由鄭熹介紹主講人,最是恰當:鄭洪畢業於建中,保送台大電機系,受了物理學家吳大猷的影響而改唸物理,後來到加州理工學院深造,二年就拿到博士學位。1965年至MIT擔任助理教授及正教授,至今已53年,仍然在MIT授課、硏究。他熱愛籃球,自幼喜好文學、愛看武俠小說,第三志願才是他終身從事的科學研究。他費了十年的時間,於2016终於出了Nanjing Never Cries一書,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隨後,又花了一年的時間,將它譯為中文,去年由譯林出版社推出了簡體字版的《南京不哭》。鄭洪教授將英文書的版稅加上自己的退休金捐給了MIT做獎學金,中文書的版稅所得全部捐給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館,創立了鄭豐基金會紀念他父親,並資助、改善抗戰老兵的生活。鄭熹提到哥哥的成就、才情與大愛,敬仰之情,溢於言表。

鄭洪教授隨即開講,他在開場白中幽默地表示,這回來華府,太太在網上東比西找買了便宜機票來到華府,突然因為此演講而延長一天,便宜的機票立即不便宜了。不過,能有機會與華府的文友們分享自己的著作、談談抗戰歷史,很榮幸更是高興⋯⋯尤其是自己在家裡很少有發言權了(一笑)。他也曾在中國大陸北京某所重點高中介紹《南京不哭》的創作動機,因為人數爆滿,校方只好限制一個年級入場,並說鄭教授不是帥哥,只是個老頭子,又勸退了不少學生(再笑)。鄭洪初到MIT擔任助理教授教第一堂課前,戰戰兢兢地準備教材、演練講課,女朋友(現在的太太)還充當學生、給予建議,結果,第一堂上課時仍是一糊塗⋯⋯從此,上課或演講就不再準備了(三笑),「今天,講得不好,還請見諒。」不少朋友問,目前工作上的好設備、生活上的好環境,為什麼還要重提八十年前遙遠東方的悲慘歷史呢?

鄭洪教授提到參觀波士頓新英格蘭大屠殺紀念碑(New England Holocaust Memorial時 内心的震撼,「歷史是真實的,悲劇是發生過的,人性易健忘,有必要重新記起。」反觀,加州舊金山慰安婦紀念館,多少年了卻是一波多折,仍未完成。去年10月,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議會通過了「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動議,這是西方國家中首個通過相關動議的地區。真是得來不易,為了這個「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義工們站立街頭向人講解、請人簽名,最後終於收集了十幾萬人的簽名,達成目標。但是,70%受訪的的加拿大人會簽名,70%受訪的的中國人卻不會簽名,何以至此?

一位物理學家,怎麼會想要寫這樣的一本歷史小說呢?鄭洪說:19954月的某一天,他受邀參加了一個研討會,地點在MIT九號樓150室,講席上有四位主講人,三位白人、一位日本裔。某位主講人在會上說,「日本廣島事件並不應該發生,它理應不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惡果⋯⋯日本因為抗抵西方國家而是損失最慘重的國家」。鄭洪義憤填膺,忍不住舉手發言表示:「如果一群強盜闖進了你的家,強姦了你的妻子,殺了你的兒女,還要割斷你的喉管。警察打進屋來制服了強盜,救了你的命,對你來說,這是一位警察暴力執法的故事嗎?」會後,他寫了一封信給《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強調廣島事件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惡果。幾個月後,他發現刊登出來的信被刪得只剩短短半頁,而該次會議上一位主講人在同一雜誌發表的文章,卻至少有五頁的篇幅。鄭洪深感不公,於是有了寫一本小說來「向世界發聲」的念頭。最後決定以英文書寫二次大戰、南京大屠殺的悲慘歷史。

為了寫這本心目中的歷史小說,鄭洪參考了不少西方的資料,並曾於1999年在南京待了三個月,居住在一般老百姓的環境中,沒有冲水馬桶的房宅,像一個普通市民般生活。在那段期裡,他與妻子和南京大屠殺的兩位倖存者(常志強和姜根福)長談,聽他們述說戰時的經歷,七、八十歲的老人憶起往事,仍是潸然淚下

日本侵華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日本人鄙視中國人為次等人,某一日本兵說「殺一個中國人比殺一隻雞還要容易!」隨後,鄭洪唸了書中最後一章節的某一段落,直指人性「⋯⋯人是善與惡的兩棲動物。我們所有的人,你和我都不例外,身體裡面都有一個邪惡的種子和一個善良的種子,我們可以成長為其中之一。」

Nanjing Never Cries一書的出版過程並不順遂,甚至險些「夭折」。起初,鄭洪的 朋友伊麗莎白·查迪斯將小說初稿送到了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被社長艾倫·法蘭一口回絕,理由是他們不出版文學作品。後來,艾倫·法蘭說願意在閒暇時間翻翻這本小說的第一章和最後一章,再給鄭洪提些意見。兩個月後,鄭洪收到了郵件──艾倫·法蘭一字一句地把小說初稿讀完了,並願意設立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子公司Killian Press,出版包括 「Nanjing Never Cries」在內的文學作品

提問階段,問題此起彼落,鄭洪一一詳細回覆,展現科學家的人文關懷。

為何要寫成歷史小說?華裔作家張純如於1997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殺》是紀實體,已經寫得非常完備了,並且躋身《紐約時報》非文學暢銷書冠軍。鄭洪想要以不同的形式描寫南京大屠殺,以歷史小說的故事性與文學性來詮釋戰爭與人性、人世間的愛與情,或許更能打動人心、更能留傳久遠。也曾想要在台灣出版正體中文版本的《南京不哭》,接洽過台灣的出版社,因為種種原因,目前是「胎死腹中」。若有機會能改編為優良的電影劇本、去拍成電影,也將不會收取任何費用。

寫這本書時,鄭洪參考了許多資料,融會貫通後,找到自己的看法,刪減串聯,轉換為文學作品。書中許多故事改編自真實歷史,部分情節參考歷史資料寫成,例如,南京女子大學校長明妮·魏特琳被日本軍人掌摑的故事出自《拉貝日記》;「美國帕奈號炮艇事件」也確實發生過;蔣中正對戰敗日本的「以德報怨」,應該是「不念舊惡,與人為善」之誤傳。

在售書簽名時,也是排成一長隊,多位讀者趁機近距離討教。我問寫作、問小說,鄭教授回:「小說要有主題、觀點、人物不宜過多。」又問書中提到的「國聯」,回:「國聯是聯合國的前身『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該組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 下構想出來的。

晚餐由鄭熹學長做東,在附近的怡和飯店舉行,有兩桌文友出席,我就坐在鄭教授左手邊,同桌的沈葆老師囑咐我要為客人多添菜。席間話題很廣泛、很隨興,較多著重在鄭教授的科學專業上,例如,暗粒子、光年、黒洞、AI、楊振寧、李政道、霍金及其過世、理論物理、實驗物理,也提到最近剛過世的李敖,原來鄭洪與李敖在臺大時同屆,他說到李敖曾經為外文系一位張性女同學寫了一篇文章,我立刻接上,是<紅玫瑰>後來她用筆名「黎思」發表在《台大四十八年外文系 同學通訊》上⋯⋯共同話題還真不少

後記:後來由新聞得知,陳香梅於前一日(3 30 日)逝於華府,享壽94歲。《南京不 哭》的女主角名叫陳梅(黑毛),也有一點點陳香梅的影子,這就是小說,這就是文學

《2018年4月9日於華府》


[鄭熹介紹主講人]

[鄭洪教授演講]

[觀眾提問]

[鄭洪回答問題]

[簽名時與書迷們交流]

[美國飛行員隨身攜帶的翻譯文字]

[悠閒世界(Leisure World )戶外一角]

[晚餐聚會]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8673&aid=111474657

 回應文章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12 10:20

仇恨可以放
歷史不能忘

向大師的鉅著致敬

 

金大俠(chin8673) 於 2018-04-12 11:35 回覆:
謝謝🙏多同學⋯⋯在中國大陸應該可以買到簡體版⋯⋯隔陣子,我或許會為本書做個介紹、書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