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27 00:41:05瀏覽458|回應0|推薦4 | |
公孫龍,公孫雙姓,龍單名,字子秉,戰國趙人,大約生於西元前320至250年之間,以「白馬非馬」學說著名於世。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孫龍與其門徒前往燕國,想要勸燕昭王偃兵非攻,路上經過一個市集,有兩個彪形大漢正吆喝著販賣東西,一個賣的是矛,一個賣的是盾。 賣矛的漢子大聲地叫道::「我這矛是什麼都刺的穿的矛只賣十兩,不買可惜啊,趕快!趕快!晚來就被別人買走了。」 賣盾的漢子不甘示弱地叫道:「我這邊才稀奇,我這盾可是什麼都刺不破的盾啊!十兩就可以買到什麼都刺不破的盾喔!」 兩個人不停地叫賣著,圍觀的群眾越來越多,其中一個年輕小伙子瞎起鬨地說道:「既然一個是什麼都刺地穿的矛,一個是什麼都刺不破的盾,乾脆比一比,看是你的矛比較銳利,還是他的盾比較堅固.。」 眾人齊聲說好,但那賣矛盾的二人卻一再推託。一個說怕刺破別人的盾,毀了人家吃飯的傢伙;一個說怕頂歪了矛,無法和別人交代。無論眾人怎麼說服,兩人不比就是不比。 公孫龍對其門徒說:「你們有誰能為他們排解疑難?」 弟子孔穿應道:「弟子願意一試。」 於是孔穿走向人群,對眾人說道:「你們都想知道到底是賣矛的矛利,還是賣盾的盾堅,是不是?」 眾人應聲說是。 接著孔穿對賣矛盾的二人說道:「你們都怕弄壞別人的兵器,並不是不敢比試,是也不是?」 兩人應聲說是。 「那我到有個方法可以不傷彼此雙方的和氣。」孔穿說道:「你們兩個比試一下,贏的人把兵器拿給輸的人。假如賣盾的輸了,他就可以拿到什麼都刺的穿的矛。相反地,賣矛的輸了可以拿到盾牌做補償,你們說好不好?」 賣矛的心想:「原本這矛頂多賣十兩,如果輸了可以拿到刺不破的盾,最少也可以賣到十五兩,用十兩的本錢去換十五兩,這個算盤打的響!」 賣盾的心想:「用比較差的東西換比較好的東西,這種只賺不賠的生意錯過可惜,當然要比!」 於是兩人都同意比試。 兩人齊聲喊道:「快來,快來,看看是誰的盾堅?是誰的矛利?」 這麼一喊圍觀的群眾更多了。孔穿則悄悄往公孫龍一行人走去。 路上,孔穿向公孫龍問道:「老師,我實在想不懂。如果照我的講法,賣矛的等於是用一隻矛去換一個更有價值的盾,賣盾的等於是用一個盾去換一個更有價值的矛。這場比試對雙方都有利,可是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同一場比試對雙方都有利啊!」 公孫龍道:「我們看事物不能只看表象,否則我們容易受到表象的誤導。這場比試只對輸的人有利,我們會認為對雙方都有利,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誰贏誰輸,可是那只是表象,實質上一定有一方贏,有一方輸。贏的人什麼都沒拿到,輸的人可以拿到對方的兵器。對兩方而言,這場比試是公平的,因為誰也不知道誰會贏,誰會輸。平常我一直跟你們談論名實相符的重要性,只有名實相符,我們才能看穿表象,進而察覺真相。」 眾弟子稱是,一行人繼續往燕國而去。 |
|
( 創作|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