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17 16:05:31瀏覽676|回應0|推薦6 | |
再談霸權~~文化惰性 文本
文化惰性成因的背景:緣於社會文化的形成乃由社會生活集體相互的創造而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個體行動若隨意改變會使整個社會網絡內的互動都發生混亂現象,使得個體日常生活要繼續如常,普遍會產生窒礙難行的困難。因此,若沒有迫切必要的需求,個體即使覺得有應該改變之處,但他仍會與生活裡的團體、社會文化相配合,「文化惰性」於焉產生! 個體在政治意識「封閉」的環境中,從事某種文化軌跡的遵循,其實無從爭論其「正當性」如何。意即是,如果我們被所處時代的思想氛圍嚴密地包圍,那麼我們就無法看到「現實的另一種存在」。如果我們要撼動此「封閉」結構,我們就必須在意識層面上向「文化惰性」挑戰。 例如在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在張藝謀者策劃下,獻上的《茉莉花》驚撼與聞的全球人士,讓世人體會到《茉莉花》的輕柔婉約,讓《茉莉花》的內涵與中國文化劃上等號。但是據中國民歌研究考證,早在18世紀中葉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球》中就記載了茉莉花的歌詞。1804年,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所著的《中國旅行》一書中已將《茉莉花》著錄在內。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創作以中國公主為主人公的歌劇《圖蘭朵》時,也採用了《茉莉花》,所以《茉莉花》這首中國民歌早為世界所知。再看08年北京奧運開幕會,畫卷、文字、戲曲、絲路、禮樂等凸顯“中國元素”的文化符號滿溢,閱聽人的解碼是意圖再現中國古代燦爛的文明,以及禮樂之邦的盛世氣象;而太極、“和”字等符號,則要說明的是中國對“文明與和諧”世界的追求,欲體現傳統文化的精深意涵。 上述“中國元素”在國際舞臺極盡耀眼的意象表現,能否與霸權主導(hegemonize-dominant) 的文化意識及其社會組織做精神上的契合呢? 亦或是由 “中國元素””所創造出來的“傳統文化圖象”,只是如鐵道上的轉轍器,讓統治者更容易決定軌道的方向,因而在這軌道上,用霸權去推動著人民的行為。 觀察中國在經濟發展方面,現在對外皆可說是順差;但在文化上,卻顯示出逆差,當大國利益與地域政治等原因所導致時有發生的矛盾與衝突,其中潛藏著文化隔閡的隱憂和文明衝突的隱患時,這些都讓世人為之憂心,而一再擅長“中國元素”的再現,只能說明是文化惰性的操弄,在前人的樹陰底下取利,如同政治行銷!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