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04/16 18:10:41瀏覽1817|回應0|推薦40 | |
經過摧殘的桐花 我們社區中央有個小山崙,高約25公尺,從崙底闢有小徑通往崙頂,兩旁花木扶疏,其中最多、最耀眼的,非油桐樹莫屬。每年花開時節,桐花從樹頂飄落,宛如下雪,十分壯觀,是社區的特色之一。 印象中,當地方政府推出「桐花祭」時,社區桐花早已盛開,因而向朋友提及:我們社區桐花可稱得上「全台首開」。兩年前,利用相機記錄桐花變化(註一),約在3月下旬,即見含苞待放,3月底就有桐花開始掉落,4月上旬達到高峰,4月中旬結束花季。常言:桐花又稱「五月雪」,對我們社區而言,似乎名不副實。 去年的今天,邀約一些朋友來社區賞花,許多人對於都市裡,居然有如此壯觀的桐樹群,表示難得。有位朋友說:你們住在這裡,要欣賞桐花飄落,不必遠赴苗栗,出門就有,令人羨慕!我說:鄰居就有人因為看上這裡的桐花,才定居於此。其實,台灣的油桐樹極為普遍,只是聚集這麼多,著實不易,所謂「數大便是美」,確有道理。 不幸的事,去年來了一個「蘇迪勒颱風」,把社區油桐樹吹得七零八落,有十多棵不堪強風襲擊而斷裂,其中一棵枝葉繁茂的老油桐,也傾倒在路旁,雖經過搶救,似乎沒有一棵復活,也僅能感嘆:「風雨無情」;唯一期待的是,小油桐樹能儘快成長,彌補颱風所受的損失。另外,去年底又來了一個「霸王級寒流」,加上今年春天較冷,原本該結束花季的4月中旬,至今依然不見盛開,想必今年花況不復以往。 本人在《化作春泥更護花》乙文(註二)提及:「桐花雖美,總在轉眼之間,經過太陽曝曬,迅速枯黃;經過雨水浸濕,又化作泥濘;惟有不斷清掃、不斷掉落,才能保持地面桐花的清新脫俗。」至於掃去的花朵,則置於油桐樹根部,再滋養茁壯中的油桐樹,這就是清朝詩人龔自珍所說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本來,期待社區油桐樹不斷落花、不斷滋長,讓社區有一座更壯觀的桐花林,無奈天有不測風雲,經過摧殘的油桐樹,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恢復舊觀。 註一:參閱【記錄社區桐花】乙文。 註二:參閱【化作春泥更護花】乙文。 去(104)年4月16日,邀約朋友來社區參觀桐花,背景就是社區最大的一棵油桐樹。 這是社區第二大油桐樹,去年被蘇迪勒颱風吹倒,橫躺在登山小徑上。 將被颱風吹斷的油桐樹從根部鋸斷,不料今年又冒出新的枝葉來。 這是自然生成的小油桐樹,想要成為大樹,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這棵從幼苗長到一層樓高的油桐樹,大約花5年時間。 去年這個時候,這裡已掉滿桐花,今年依然不見花影。 社區最大的一棵油桐樹,截至4月16日為止,僅見含苞待放,較去年晚了半個月。 在登山步道已見少許桐花掉落。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