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修行
2013/10/29 18:01:00瀏覽691|回應1|推薦5

我的修行

 

弘一法師(李叔同)臨終手跡:

弘一法師(李叔同)臨終手跡,僅悲欣交集四字。惜紙,隨手取舊紙反面而寫。其書法已反璞歸真矣!李淑同書法看似遜於襄昔,其實反璞歸真的絕筆才是真情,允為其書法之最勝!我甚愛之。

 

 

 

 

 

 

CHF散文集之一

弘一法師

                                      March 1, 2004

每次單身一人離家萬里總是想到了李叔同,也就是後日苦行僧侶的弘一法師。想到他坐在硬板凳上勤抄金剛經的情景。誰能想像這樣一個譽滿國內,又在東瀛令許多日本仕女絕倒的中國近代第一才子,後來居然兩隻芒鞋、一缽、一袋(濾水袋)不顧二妻情牽出家為僧,每日刻板的抄著佛經,拋棄了華麗文字、悠悠琴聲。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至今仍然在人間縈繞呢。

我無佛緣,亦無李的文采風流,然則這三、五年來每當此際,總矇朧見到李叔同在簡樸的佛堂中抄經的單薄背影,世間的風華、六朝金粉早已湮湮遠遠,煙波江上的魂魄依然愁於無著。許是如此心境,隱隱綽綽不謀而合吧。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今宵別夢寒。李叔同曾如是說!今宵夢中是否淒寒?心,是否真覓得了皈依?是否就是「悲欣交集」,似解而終無所解呢?苦修僧人弘一終究知幾分,天涯行者的我又能了多少??

CHF寫於新竹困學斗室

是日之夜。飯後歸

 

********************************************

 

弘一法師出家前夕寫給弟子的金縷曲詞摘記

- 對兩妻的黯然

 說相思,刻骨雙紅豆,愁黯黯濃於酒,漾情不斷淞波溜,恨年年飄萍泊,遮難回首。

* 我嘆:雙紅豆者兩妻也。自恨心情漂泊無寄處。明朝出家遮莫回首難矣。

 

- 回想國難又云

 破碎山河誰收拾? 零落西風依舊!!!!!

 *我嘆:深感辜負者,家國也,也嘆文人無力回天云云...

二十年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 ?亦如陸游曰:塞外長城空自許,鐘中白髮已先斑然。

 

-出家後唯一憾事:

度群生那惜心肝,是祖國,忍辜負。

*我說:這首詞曲是非常感人的。也為上次談弘一法師做一注腳。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f2013e&aid=9243299

 回應文章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My two cents worth ? !
2013/12/03 22:34

度群生那惜心肝,是祖國,忍辜負


http://classic-blog.udn.com/mbr8879576/9500963

http://classic-blog.udn.com/mbr8879576/9662223

懇請不吝賜教?


懇請不吝賜教?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04 07:23 回覆:

我看了你對弘一法師的看法,也不能講,你的批評有何不妥。更難站在弘一法師的立場來講甚麼。僅能以個人經歷來說說這個問題。我曾在台修行十年。點滴心頭。

1996年三月,個人精神崩潰,在台切斷右手小指,隨後徹底崩潰,曾在中榮精神科住院三四週,然後返回多倫多。接後兩三年,努力工作養家,約在1998~1999年,返台替投資人建廠,當然,身上賺的前也都有眼睛,認路回家。幾乎兩年沒回家。所謂修行自此始。重創的精神必須獲得解決,爾後十年,獨居於台灣父母留下的殘破的眷舍,生活來源靠任教幾個機構(如倫飛等)的高階英文以及接受翻譯社委託翻譯(雙向翻譯,中英兩向都做,包括台灣留學生繳交外國的MBA論文翻譯,藝術家國外展出,企業的英文網頁,台電風車發電手冊等)。家中生經濟來源,靠早年個人經營工廠積蓄,以及陸續所賺取的零碎。這種狀況持續至2008年先父去世後,才結束返家,返家之時就是歸隱了,至今。

十年情況顯現了心神無依,無自信,厭生等嚴重精神狀態。斷定任何圓滿之家庭均無法治癒,必須孤獨。個人非佛徒,亦非基督徒,修行秉持為羅馬之思多葛派哲學,代換成中華概念正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在精神崩潰時,曾經被動靈魂出竅一次,為未知力量教訓過一次,謂今生僅能持一念。我之修行並非受到未知神祇指引,而是洞穿了名利,以修行自救。

修行其間得到家人體諒,一兩年返家一次,為時一個月。修行其間,以昔日所學為基礎,開拓了多領域的融會貫通。逼迫自己在筋骨勞,體膚餓,全身放空,在台四季均為冷水浴可知矣。學識倍數成長,已非昔日,以此超脫此身。2008年喪父,2012年心血管有毛病,更不執著於學識,視之為身外物。兩三年來都在散學。

今日檢討,那可能是一個憂鬱症的發病與自療過程。弘一法師在李叔同階段,定然也有某種情況,使他無法承受家庭與二妻,這種情形並非我等能夠捨身處地能夠了解,我在文中所謂的皈依,講得是心有所處。不管信不信宗教,皈依的原理/價直是不變的。爾後我談詩詞時,會貼出我的詩詞,你可以看到我對過往,與今日覺悟的感覺。

弘一講:渡眾生那惜心肝,可以看出他的慈悲;從創作曲長亭與回憶兒時中都能看到他的失落與悵然。怎樣的個性就會走入怎樣的生命。我們也很難了解海明威為何寧可海釣,也不去領諾貝爾獎,最後自殺了。在The Indian Summer中,我們看到他無法忍受生命,在A Soldier's Home,我們看到他連性慾都喪失了,只是坐在屋內。

上述皆實,給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