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9/29 01:09:52瀏覽1330|回應3|推薦16 | |
爺爺的苦心 我已警覺少談家族的事,多講些有學理的東西。不過這一篇是我想和同學分享的珍貴親情。 前些時,我的二女兒惟行來聚會時,掏了一張小紙片給我。她說: 爸爸:這是爺爺在病重時用信封背面寫的親筆,是否能做掃瞄?這片親筆,她放在手提包裡十四年,大概看了多次,斷成四截,用透明膠帶修補的。 上面的內容是爺爺一生奉行的兩原則。他知道孫兒女中文不行,特別用白話和接近正楷寫的。文云: 老子説:「天下事,為之不必然,不為必不然」 又說:「既已為人已愈有,既已予人,己愈多。」 道教宗師 我掃瞄後,印出三份。準備下次孩子來聚餐時,三個孩子一人一份,我會講解這兩句話的深意。 …………….. 實踐 惟行小、中學同學被先生殺死了。遺孤住在原有房裡。政府每日送給他們食物銀行取出的兩餐,可能也有津貼給他們。惟行固定去探望孩子,提供幫助。常帶他們到餐廳打牙祭。 前幾個月這些孤兒住的房子的水管壞了,惟行找她表弟大牛去修,大牛是在舅舅家和表哥、表姊一起成長的。大牛修完後,把兜裡的錢全給了孤兒。回來向表姊覆命。惟行要拿錢給他。大牛説: 二姊,妳鍋裡燉的湯可好,搯一碗給我喝,就折了工錢了。他是核電廠的安全主管。只因爲會修房子、水電,如此成了修理義工。 爺爺給的這張最後手跡就是要孫兒女替別人着想、助人,要付出。想想,這不就是實踐嗎? 我心中很寛慰。
爺爺這張手跡 ,第一句話說是老子講的,他自始至終都堅持是老子的話。但是在網路搜索,找不到這句話的出處。只見『墨辨』使用了「不必然」以及「必不然」這組語文邏輯,卻不是這句話。 我認為最合理的推斷則是他早年讀書看到了書中有「老氏有云:為之不必然,不為必不然…」。書應是古書。古人托名、托古比比皆是。『莊子』為多人着作,屢屢出現孔子的話,多為托言,用做嘲諷。 先父是戰將,兵學上精審之至,對於泛讀的書,他不會多考究。然而老子説:「天下事,為之不必然,不為必不然」是很珍貴的概念。 做事,要告訴自己:不管多難、多艱苦,必須要去做,不做,一定一無所得,固然做了,也未必能成功。這是對自己的激勵。 第二句是待人原則,為人要替人想,要付出。這句話確實出自老子。 可以注意到,他在寫自己的己時,第一次差點寫錯了,及時修正了,寫已經的已時,病勢沈重,視力糢糊,把已封口了。 這是他最後遺筆,依然可以看到字的骨力。已經不可能有毛筆和墨盒在身邊,他用的是一種日製簽字筆。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