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25 02:52:14瀏覽1797|回應4|推薦21 | |
剛剛熬夜在看衛視電影台的「十月圍城」。 看完之後,居然沒有那種應該為了許多人眾志成城拋頭顱灑熱血獻身於革命事業的感動。 就理論上來說,看到這部電影中許多不懂革命意義的老百姓,為了中國的將來而奮不顧身,是應該要感動的。 小時候,會覺得為革命獻身是一種光榮,看那些小人物躺在地上死去,還打上姓名、籍貫、生足年的字幕,感覺倍極哀榮,現在一邊挖著一桶45塊錢一公升裝的冰淇淋邊熬夜看「十月圍城」,只有兩個感想:第一,革命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二,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沒有錢又沒有力的,那就出一條命吧!孫文只要出一張嘴就好。 話說回來,小時候經常看「忠烈千秋」、「四行倉庫」之類的愛國電影,看得是熱血沸騰。 儘管黃飛鴻對革命情節輕描淡寫,不過,一夫當關跟清廷武功高手對決保護孫中山的氣派,就顯得強很多,讓孫中山不至於擔憂革命血脈斷送於一朝,也讓革命先烈們不用死傷慘烈。 不過,後來有人創造出「鐵拳無敵孫中山」,還好這個題材不太流行,萬一「鐵拳無敵孫中山」太受歡迎,「十月圍城」那個只會跑給人家追的孫先生就沒辦法參加「十月圍城」的演出,就靠孫先生的鐵拳無敵一路打出一條血路,喔,不!我是說打出一片江山,也不用犧牲這麼多革命志士。 基本上,我們從國語片名的「十月圍城」,就可以感覺到監製或片商有意勾起觀眾對於清末革命的情感認同,不過,英文片名寫得很清楚「Bodyguards And Assassins」,保鑣與刺客的意思,就是在革命事業中,一定有人要當保鑣,一定是因為有刺客,只是沒想到保鑣都是臨時招募的志願軍,素質良莠不齊,相較之下,擔任刺客角色的素質就高很多。 只是電影的劇情與結局,總是要面面俱到,因此就會呈現很合邏輯,與不合邏輯的層次交織在劇情中。 最合邏輯的劇情,無非就是無論如何,因為中華民國已經順利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不要懷疑,這是我小時候的歷史課本寫的,有意見去質疑中華民國政府,別來煩我。 想當然爾,孫先生一定能順利與革命同志串聯成功,順利的離開香港。 我的結論就是,不論好人和壞人怎樣一邊一國,(好人就是孫先生這一國的,壞人就是滿清政府那一國的),只要堅持到最後,就能看到好人得到最後的勝利。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