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曾參殺人之後......
2009/04/02 10:50:06瀏覽2644|回應2|推薦19

昨天的聯合報有篇特稿(附於文末),引用包達列夫的心理實驗,證明周公錫瑋只是一個「民調上不來的人才」。
有沒有言外之意,或者說「司馬昭之心」,我不予置評,但是,周公錫瑋說整個事件是「曾參殺人」,這就頗值得令人玩味。

值得玩味的部分在於,如何解讀這個出自於「戰國策」的成語,而不是政治問題本身,或政治背後隱藏的陰謀或權謀。
假設,「曾參殺人」指的是周公錫瑋的民調從中國時報的26﹪掉到聯合報的36﹪,這意味著,民調就像「曾參殺人」這個謠言,將會「三人成虎」,不僅曾子的母親會害怕到翻牆逃走,周公錫瑋更害怕黨政高層像曾母一樣落跑,因此,聯合報的特稿必須引用包達列夫,代替周公錫瑋澄清一番,避免刻板印象成真。

像這個周公錫瑋的個案,其實也不需要搬出俄國心理學家,在不少中國古書也有類似的例子,說的是有個人丟掉斧頭,一直疑心是鄰居偷的,怎麼看鄰居都像偷斧頭的賊,當斧頭在自家床底下找到以後,這下就覺得鄰居像個好人。
我必須說,聯合報的特稿引用包達列夫的實驗,實在很像把台北縣民或者台灣民眾當成容易被實驗擺弄操控的白老鼠。
只不過,選民的每張票是不是進行「民主實驗」,這真是一件非常需要「自求多福」的殘酷現實。

與其多吃周公錫瑋的口水,把整個民調事件當成「曾參殺人」的可畏流言,或者指摘台北縣選民容易被「包達列夫」實驗愚弄,不如認真思考「曾參殺人」這個成語背後還有另一層更為悲哀的意義,那就是,流言固然可畏,但是,經營三年多的台北縣政,縣民總會有個評價吧,俗話說:「知子(女)莫若母」,為何曾母聽到街坊接二連三傳來「曾參殺人事件」,會連忙投下機杼連忙逃亡去也?

「曾參殺人」是用來形容流言可畏,但是,這個典故的悲哀之處,也在於曾母對於曾子的信心太低,相信兒子殺人,若是當母親的對兒子有基本的信心,恐怕也不會有這個成語出現。
最不濟曾參好歹也在孔夫子門下受業,豈有聖人老師會教出殺人徒兒的道理,也難怪道之不傳久矣。

因此,周公錫瑋引用這個成語,表面上看來是突顯黨內民調作為流言的可怕,卻在不知不覺中,投射出台北縣民或者台灣民眾對於周公錫瑋的信心,就像曾母對曾參一般脆弱不堪。或者更精準的說,周公錫瑋在台北縣經營的點點滴滴,當地人看在眼裡,心知肚明。

不過,更慘的還在後面。
曾子生了孩子以後,特別為孩子宰了一頭倒楣的豬,我們不知道曾子的孩子以後有沒有成為偉人,至少,韓非子紀錄這個故事,極有可能是要強調「信用」的重要性,(因為韓非子放在「外儲說」,而沒有大加申述,很難了解韓非子的目的),不過,一般來說,我們都會藉著「曾子殺彘」的故事來強調信用的重要性,也有其他的例外,在此恕不列舉。

這也讓我想到,如果國民黨內不把那份「傳聞中周錫瑋大輸蘇貞昌N﹪」的民調拿出來,又不想辦個民調初選,不知道要拿什麼來取信選民,至少曾子知道不應該虎爛兒子,還懂得要花錢去宰一頭倒楣的豬。

想想看,國民黨這次要是捍衛超級選區成功,台北縣民還要在周公錫瑋這位人才的統治下享受民生樂利的四年,難道國民黨不應該像曾子一樣,花點本錢去宰頭豬,來教導選民:誰才是正確的人才?正確的選擇?

至少,在「韓詩外傳」裡頭也說過,孟母跟孟子開玩笑,說鄰居宰豬是給你吃的,回頭一想,自己搞胎教這麼多年,卻為了這個虎爛而破功,只好掏出省吃減用的私房錢去買豬肉給小孟子吃,幹!這就是告訴我們,沒事別讓孩子看到人家殺豬的重要性,不不不,我是說,這又是一個「取信於人」而強調信用的重要性的故事。

原則上,民調如何呈現民意,除了抽樣方法與問卷設計的影響之外,在這個周公錫瑋的「曾參殺人」事件中被賦予黨內外政敵陰謀的詮釋,但,好像沒有人願意承認,民調是否也有機會反映民心的向背,儘管不是完全反映或呈現,至少也顯示部分民眾的好惡。
如果還是對此表示懷疑,也許可以考慮採用「市場經濟學」目前正在實驗卻認為準確率相當貼近結果的事件期貨交易方式作為觀察選民好惡的傾向。

但不論,是「曾參殺人」或「曾子殺彘」,甚至「孟母買彘」,這些成語都突顯「信心」與「信用」的重要性。
只是,作為執政黨,到底有沒有將取信於選民,或者讓選民有信心擺在第一位,我看,如何詮釋「曾參殺人」的態度就能百分百說明,選民在執政黨或連任縣長心目中的地位。

我只能說,根據《論語·顏淵第十二》的說法,子貢問政,他的老師孔子給他一個作為執政者非常「不得已」的最後抉擇,那就是:如果沒得選,那就餓肚皮,因為自古以來,哪裡沒死過人,但是,沒有信用就無法立足,這是確立不移的事實。(原文:「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不過,民以食為天,民眾都快餓死了,先發糧食填飽肚子,政府的公信力才有用,要不然,把老百姓全餓死了,去跟鬼講信用,每天多燒一點紙錢,應該也是有用的吧!

所以,現任的縣長要是只擔心自己像遭到流言指控殺人的正牌曾參,那麼,選民可以考慮,選擇相信黨主席吳伯雄掛保證一力保薦的人才,或者,是執政黨百死不悔一言而決的拔擢人才方式,既然如此,往後何必投票,只要找個黨主席認為的人才來當總統就好了,至少,民無信不立,誰管你周公錫瑋與台北縣的關係是:「人的判斷非常容易受外在資訊的影響,並形成先入為主的觀念,即使事實並非如此。一旦刻板印象形成,只怕是神仙也難以改變。」像不像三分樣,好歹擺個姿勢裝模作樣弄個可信度高一點的民調給選民看看吧!即便是作個樣子彰顯民意也好!

在這些難解的政治問題還沒解決之前,最起碼,周公錫瑋提供「曾參殺人」這個成語,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春秋時期名叫「曾參」的菜市場名而引發的社會問題,因此,周公錫瑋的成語時間,要提醒為人父母:

第一、必須好好的幫孩子取個名字,千萬別用菜市場。千萬不要用「曾參」這麼菜市場的名字,以免哪天犯太歲過度倒楣被扯進「曾參殺人」事件。

第二、古代當聖賢或者當聖賢的父母,一定會殺豬或買豬肉來讓小孩提早發育,懇切希望各位望子成龍的父母,一定要燉一鍋豬肉給孩子補一補轉大人。
謝謝!

只不過,在周公錫瑋開完記者會,記者都在追這則新聞:到底是誰這麼倒楣,被曾參殺了?
--------------------------------------------------我叫分隔線
聯合筆記》周錫瑋的刻板效應
【聯合報╱楊湘鈞】 2009.04.01 06:23 am
前蘇聯社會心理學家包達列夫做過實驗,他拿一張眼睛深凹、下巴外翹男子的照片給一組人看,先說明此人是罪犯,再要他們說出特徵。結果,大部分的人都說其眼神凶狠、狡滑,下巴外翹表示他思想僵固。
包達列夫再拿同一張照片給另一組人看,並說明此人是「學者」;結果,多數人都說此人的眼神顯示其具有深邃思想,下巴反映他探索真理的精神。
這個實驗證實,人的判斷非常容易受外在資訊的影響,並形成先入為主的觀念,即使事實並非如此。一旦刻板印象形成,只怕是神仙也難以改變。
有人散播國民黨內部民調,稱周錫瑋若與蘇貞昌對決,支持度大輸卅六趴,懸殊的差距與北縣傳統「藍大於綠」的板塊炯異,因此惹來周錫瑋大反彈。的確,若真演變成周蘇對決,周在實戰中的得票率不太可能輸蘇貞昌卅六趴。而這份民調更深層的意義在,周的民調正「穩定下滑」中,顯示台北縣民對周的刻板印象有擴散跡象。
相較於其他政治人物,周錫瑋的表現真那麼離譜嗎?一則,他未曾鬧過緋聞,二則未發生貪瀆弊案或操守受疑,雖然他的左右親信有些事端,但畢竟不是他本人犯錯。相較之下,綠營還任用過有小老婆的行政院長,更有縣市長涉貪被收押呢!
周錫瑋沒有大錯,唯施政未見太多建樹,卻積累了若干負面事件。如從就任之初的「上山打虎」,以迄最新的副縣長李鴻源緋聞事件,縣民不斷接收的訊息是:周錫瑋只會作秀、不會做事、用人不當等。這類積累的負面印象,才是周錫瑋難以卸除的包袱。未來除非有重大事件讓縣民改變刻板印象,否則其民調將持續在低檔徘徊。
現實經驗告訴我們,刻板效應絕非朝夕可解。周錫瑋除了積極施政,努力拉抬民調,國民黨更得認真思考重量級人士在初選與他作君子之爭,探測真正的民意底蘊。台北縣長的大位,不能賭氣,更不能賭運氣。
【2009/04/01 聯合報】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gjackal&aid=2808276

 回應文章

左軍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又跑到火星了嗎??
2009/04/15 00:03
大哥
好久沒看你的新文了
又跑到火星了嗎??
快回來喔~~~~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民調?什麼叫「民調」?
2009/04/04 06:18

哈哈哈…

呵呵呵…

嗚嗚嗚…

某種方面…

民調是一種方向…

但是另一個面向…

卻是告訴那些權的人啊

在政治的考量之下…

你們聽到了人民的聲音嗎?

你們瞭解這些苦諍時事的人的聲音嗎?

當然…

因為當這些訊息傳到你們那些權貴的面前時…

已然不是我們所堅持的樣子……

但小老百姓的心聲…

卻不會變的…

哈!

呵!

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