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19 18:31:12瀏覽1442|回應5|推薦23 | |
前幾天看到連家生金孫,終於正名為連爺爺,而蔣家給他的大禮,竟然是連環大霹靂,真他馬的勁爆到極點,一口氣就把連爺爺和他家金孫的光彩給搶走了。 看到目前為止,一堆人批評蔣友柏的論調,實在是相當無趣。 有意思的是,好像民進黨沒有人對蔣友柏的評論表態附和。 如果站在藍綠的不同立場來看,有人會覺得,民進黨能夠慰留「上杜下謝又連莊」的新三寶,對於藍營或馬囧都是「功在黨國」,相對的,長期以來扛著正藍大旗的人們,更不希望蔣友柏繼續說話,讓民進黨發一塊「功在黨國」的致敬匾額。 話說回來,吳敦義砲轟蔣友柏與「大多數台灣百姓」的觀感和認知有很大差異,不過只是仰仗著大批正藍旗對於民進黨的「逢綠必反」,以及長期以來對於民進黨執政的嚴重不滿,實際上,國民黨內人士基於對大選衝擊所產生的「觀感」與「認知」差距,是否能代表蔣友柏說的不是「事實」? 這讓我想到那個很古老的童話故事「國王的新衣」,當有個小孩不知好歹的指著國王說:「國王光屁股。」結果呢? 畢竟,蔣家雖然只剩老弱孤寡,不過,蔣家大院好比「楊家將」的天波府,在講究政治倫理及從政排班論輩的國民黨大宅門裡,還是不能造次,這也是那個剛剛當老爸和當爺爺的先生,只能話中有話的原因。 講難聽一點,演義小說裡的楊家將一門孤寡,也沒人敢這樣出來叫楊宗保或楊文廣回家去找當家的佘太君「靠北」。幹!這不是擺明了要欺負人家一門孤寡? 所以說,國民黨內講什麼政治倫理、排班論輩,無非是檯面功夫,實際上,說穿了,蔣家餘蔭只是用來當成可以消費的「符號」,可以用完就丟的衛生紙。要真的把「蔣家」當神主牌供著,哪輪得到排在叔叔伯伯後面根本就排不上字號的先生出來狗幹「世子」。 在國民黨的政治場域裡,蔣家只是「政治象徵」,被使用來作為交換國民黨掌握「政治權力」,可以被消費的資本。 當然,在這過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國人特有的文化,一種建構在「三綱五常」這種倫理包袱下的「家父長威權」,也就是說,不論蔣友柏的年紀有多大,只要「叔叔伯伯」還有一口氣在,蔣友柏永遠都是「小孩子」,不只是「叔叔伯伯」可以教訓,還要老母出來「認錯道歉」。 所以,一堆「叔叔伯伯」不免要說蔣友柏這年輕人「不懂事」、「不夠瞭解」,還要「世子」多看看「蔣家」這塊招牌,說點「符合身份」的話,這當然是用來教訓「世子」不當政治傀儡的不乖,實際上,如果今天蔣友柏不是「沒落的政治貴族」,他講的話根本就沒人要聽,哪有可能會被一堆國民黨人士狗幹。 簡單的說,蔣友柏的身份不只是「政治資本」,還是「政治象徵」,更是家父長的附屬品,特別是蔣方智怡的負荊請罪更是封建戲碼的最佳詮釋,這反應了國民黨的「民主化」在背後還隱藏更多封建餘緒與政治權力分配的盤根錯節。 也許蔣友柏具有強力的社會資本,可以作為場域之間交換,展現出強烈的行銷能力,不過,這只是為了「在商言商」論調背後刻意淡化「蔣家符號」產生影響的論調背書。 實際上,這些國民黨「叔叔伯伯」的批評背後,不單純只是為了藉著鞏固政治資本,展現掌握政治權力的慾望,事實上,不論是從國民黨「叔叔伯伯」的批評「不懂事」,到「蔣友柏不代表台灣大多數民眾的感受和認知」,甚至是「把國民黨敗光」,這種突顯家父長威權的封建餘緒背後,其實,也反應出一種中國人特有的「伊底帕斯情結」。 我認為,蔣友柏與國民黨的關係真的是很典型的「伊底帕斯情結」。記得前陣子在聯合報的論壇,看到一個投書客,義憤填膺的批評蔣友柏,內容大抵是如果沒有過去國民黨的叔叔伯伯,哪有今天的蔣友柏。 其實,這種批判論調的背後,更是直接證實所謂的「國民黨是蔣家政權」的政治正當性。也就是說,這種批評蔣友柏吃國民黨奶水長大不能批評國民黨養育之恩的觀念,間接在否定國民黨積極轉型的宮廷政治負面形象,而讓國民黨前陣子積極努力的民主化形象一口氣給廢了。 基本上,不把蔣友柏當成國民黨內的蔣家貴族看待,對於國民黨的民主形象是有正面的意義,如果堅持蔣友柏不能以非黨員身分批評國民黨,那無異是把蔣友柏當成國民黨內的太子幫看待,問題是,蔣友柏是太子黨嗎? 話說回來,民主時代還講究這些封建時代的醬缸文化,這該怎麼辦呢? 儘管,國民黨起用一票治世能臣創造太平盛世這是事實,但不代表過去的每一件事都是「絕對的正確」(當然,政治正確是絕對的正確),不過,這種「沒有國民黨的奶水」就「沒有今天的你」的這種說法,也意味著在如今政治場域中必然產生的「伊底帕斯情結」。 中國人的倫理關係中,在潛意識中存在著父對子的「仇視」導致父子關係緊張,頗類似前述民眾投書所投射的心態,而蔣友柏則接近受到「制約」於儒家的「倫理」所製造的被合理化也受到而「壓抑」而扭曲的緊張父子關係。不過,從來不會有人覺得「父親的威權形象」導致父子關係的緊張是不正確的,反而基於違背這種「機制」導致「伊底帕斯情結」產生的衝突會更劇烈。 因此,蔣友柏發表個人對於政治的看法,國民黨人士以「叔叔伯伯」的身份教訓作為反制,除了檯面上蔣友柏不具「黨籍身份」,其更深層的關鍵在於,國民黨內的政客都有嚴重的「伊底帕斯情結」,擔心蔣友柏「恨父」的伊底帕斯情節反噬國民黨,導致整個黨內家父長的政治倫常崩潰,甚至是國民黨內的權力結構崩解。 但是,從反面來看,蔣友柏的「伊底帕斯情結」存在於受制過去的蔣家與國民黨威權是資產也是包袱,只能積極的與蔣家「圖騰」作切割,避免受到國民黨的父權閹割,所以被外界視為「反蔣」也是這種「伊底帕斯情結」的反作用。 說句不客氣的話,蔣友柏這種嫡系政治血統的後代要個黨職很難嗎?要靠砲轟國民黨才能過日子嗎?說他是生意人也好,只是不想承認他繼承的政治資本正當性足以挑戰國民黨內的政治倫理以及昧於現實的醜態罷了。 所以,單純以「在商言商」的「行銷」論調,目的在於淡化政治衝擊,簡化權力支配問題的盤根錯節,更深層的問題還是來自國人與國民黨在政治上有種「伊底帕斯情節」的戀慕與恐懼所產生的矛盾與衝突所造成的剪不亂理還亂的糾葛。 因此,要批評蔣友柏的言論之前,先想想看,有沒有政治色彩和政治立場的先入為主吧!如果有,那蔣友柏不是客觀就是該死。如果沒有,把蔣友柏當個普通人,「只問是非對錯」就好,這不是很好嗎?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