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同電鍋」這篇文章之後,一直在想,不知道會不會被誤會成為替某家公司打廣告的置入性行銷。
看到這些回應,看樣子應該是多慮了吧?尤其以當年的經濟水準,恐怕大家不用大同電鍋,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只是回應太多,真的不知道怎麼一一回應,乾脆偷懶,寫篇東西代替回應。
在科技不斷進步的同時,在生活中增添了許多新的事物,但是,過去年代裡的「舊科技產物」有沒有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時間的前進而消失呢?
有時候,在網路世界所感受到的心理時間過得特別快,總會以為在網路世界,所擁有的「集體記憶」,也許是從BBS這種簡單的系統開始的。
看到很多網友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同電鍋」的回應,讓我發現,許多人都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
看到這麼多大同電鍋愛用者的回應,差不多可以組織一個小小的大同電鍋聯誼會了。
原來還有很多人都擁有曾經的那個年代的「集體記憶」。
原來網路世界的「集體記憶」也可以有一個實體的象徵。
在過去流行出國唸書的年代,的確是有聽說過出國帶個大同電鍋伴讀兼思鄉的事情,沒想到居然是真的。
至於用來迎親出嫁當伴嫁娶親的嫁妝聘禮,以前還滿流行的,特別是在高科技電子鍋還不流行的過去年代裡。
至於用來填飽肚皮打牙祭解解饞,這就很稀鬆平常了,更聽說過有人發揮無限創意,可以用大同電鍋變出不少好料理。
看來大同電鍋不只是電鍋這麼簡單,也不只是一個品牌而已,而是過去年代的集體記憶的一種象徵。
也許,有人還記得,在那個大同電扇剛出來的年代,一兩黃金可以換一台電風扇。那種整台綠色的大同電扇,儘管造型不比現在的電風扇好看,也不比吹冷氣涼快,但是,卻是當年在夏天裡最好的享受。
在那個年代裡,可能還有LP唱片,還有拉門的大同電視,電視上還擺個買大同電視送的大同寶寶。
儘管大同寶寶現在變成網拍的熱門搶手貨,不過,打開拉門看大同電視,看廣告唱著「大同大同服務好」這首品牌歌曲,都是我童年裡實在且鮮明的記憶,而不是表演工作坊的相聲橋段。
當年看著拉門的黑白大同,播放台灣的三級棒球在國際露臉,盛況不比今天看王建民在美國大聯盟投球的氣勢要來得弱。
用大同電鍋煮飯,一如今天日本進口的多功能電子鍋。
兩者的差別在於,當年的黑白電視時代,只有三個頻道;現在的頻道是多到手指按到抽筋還是看不完,反而讓你面對選擇無所適從。
當年的大同電鍋煮出來的飯,只能到達「粒粒皆清楚」的境界;現在的高科技電子鍋,不只是比電鍋多出一個字而已,用IC控制煮飯的模式,一口鍋可以煮出白飯,硬度不同的白飯,還可以煮成稀飯,不論放進去的是在來米、蓬萊米,或者是糯米,全部都能搞定。
只是,電子鍋不比大同電鍋來得「耐操又好用」,帶著大同電鍋可以「凸全世界」;可是電子鍋,相對就嬌貴許多,嚴禁粗暴使用,規矩多得繁瑣到不行。
簡單的說,一個「耐操又有棟桃」的大同電鍋可以實驗出很多把戲,只要你有創意,大同電鍋要被你玩到爆掉的可能性還滿低的。不過,高科技IC電子鍋除了乖乖的按照使用說明規定的功能按表操課,好像也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了喔?不知道這是不是扼殺創意,讓下一個大同電鍋料理魔人難產的主因?
當電子鍋出現在市面上,還是有人堅持使用大同電鍋,不過,那個集體記憶的年代,卻在慢慢離我們而去,首先是拉門的大同電視進了古董商的倉庫,而「五燈獎」這個節目也在改變型態,那位禿頭的主持人首先交棒,沒幾年,五燈獎也下台了,到了今天,只能用網路尋人的方式,把所有的五燈獎得主找回來緬懷當年的盛況。
也許,再進步的科技,也只能還原一點點記憶帶給我們的感覺。
當年擠在電視機前面看的卡通影片,內容都快忘記得差不多了。
但是在逛街的時候,卻發現到擁有科技的好處就是,當年的「小甜甜」、「北海小英雄」、「小英的故事」、「小蜜蜂」等等卡通片全部變成光碟,有錢就能帶回去回味過去的記憶。
只是,卡通片換個儲存媒體,依舊還是原來的卡通。
不過,當年的「王子麵」改了包裝重新上市,味道在感覺上卻怎麼有些和小時候不同?
是記憶走味了?還是集體記憶改頭換面以後,風味不同了?或者說,這就是「時不我予」?
我們真的要感謝當年設計大同電鍋的工程師,把這種東西設計得這麼耐操又好用,才有辦法變成那個年代的集體記憶。
如果,當年有時光膠囊,也許大同電鍋,應該是台灣地區必須擺到時光膠囊裡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集體記憶。
話說回來,在這個年代,有什麼東西,會讓我們認為是值得擺在時光膠囊裡,當成這個年代集體記憶的代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