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蔡明彰-中概通路新模式 站在巨人肩膀上
2011/07/30 09:00:18瀏覽356|回應0|推薦0

【撰文/蔡明彰】

今年來台股迄今下跌2%尚無法擺脫負報酬,尤其投資人最鍾愛的電子股下跌8%,使得操作選股難度升高。面對複雜多變的情勢,讀者只要牢記以下4個英文字母的選股準則就可賺錢,要搶A(Apple),不要搶到B(Banana),買C(China)或D(Domestic)更好。

蘋果打遍天下無敵手

蘋果剛發布的上季財報,淨利73.1億美元年成長125%,折合2110億元新台幣,大約每小時賺1億新台幣,簡直是印鈔機。估計蘋果今年可大賺8千億元新台幣,相當台灣製造業前1000大廠商獲利60%。不能說我們台灣製迼業不行,而是蘋果太厲害,不過蘋果的霸業是建立在部分台灣電子業的血淚上,蘋果成功等於我們宏碁、宏達電挫敗。然而形勢比人強,蘋果股價刷新天價進逼400美元,市值3500億美元與全球第一艾克森美孚石油差距只剩500億美元,9月將推出iPhone 5、10月iPad 3,兩大吸金產品搶占聖誕節商機,蘋果氣勢推向另一高峰,其他電子品牌大廠乾瞪眼。

因此於電子股首選蘋果概念股,剩下的問題是從中挑出沒被蘋果要求報價砍價的個股,鏡頭的大立光(3008)、機殼的可成(2474)、鴻準(2354),電池的新普(6121)、順達科(3211)報價尚穩,但去年以來產能大舉擴充的觸控較有砍價壓力,TPK(3673)、勝華(2384)壓力較大毛利率看跌,不見得受惠蘋果業績提振。如果投資人不知道如何挑選蘋果供應鏈,找銷售通路準沒錯,這種蘋果保證不會爛。

每次蘋果推出大受歡迎的新產品,銷售通路就業績長紅。全球人潮最多的蘋果直營店不在美國而是中國,蘋果大陸直營專賣店在上海、北京有4家,囊括全球人潮最多前四名,可見大陸消費者對蘋果產品的狂熱。除了直營店,蘋果將旗下代理商分成兩類,一是電腦商城裡蘋果專賣店,店面坪數較小,如同台北光華商場裡的蘋果專賣店,主打學生族群;二是百貨賣場裡的蘋果專賣店,店面坪數大,很像台北信義計劃區信義誠品裡的Studio A,主打消費力較強的顧客。


正崴比價鴻海

正崴(2392)轉投資51%的晶實科技四年來在台灣開設30家Studio A,去年晶實營收突破10億元,EPS 2.9元,又購併韓國最大蘋果代理商及香港、大陸展店,晶實業績今年將占正崴10%達70億元,高速成長6倍之多。雖然來自蘋果代理產品的營收貢獻才10%,但已經是台股最具蘋果通路概念者,預估正崴今年EPS 5元,較去年3.75元成長33%。正崴是少數電子股創今年新高,當鴻海(2317)除權息後可能出現史上第一次正崴價位超過鴻海。正崴系出鴻海集團,等於吃鴻海奶水長大,於2008年金融海嘯股價最低時正崴27.6元,是鴻海52.6元的一半,如今迎頭趕上,說明正崴靠蘋果代理商以通路概念,股價打敗身為蘋果最大代工廠的鴻海,證明通路勝過代工。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鴻海集團的廣宇(2328)持有賽博數碼42%,切入蘋果代理產品時間落後正崴,但努力追趕。在台灣「台北秋葉原」動土,大陸年底蘋果專賣店數達15家,未來3年拓展至50家,為賽博數碼帶進350億新台幣營收。或許鴻海3兆元營收還無法反應來自廣宇旗下賽博數碼的成長,鴻海股價看不出來有上漲現象,但廣宇近來走勢相對強勁,漸靠向年線壓力41元,假以時日廣宇將成正崴第二。


不要亂搶香蕉股

國際科技大咖英特爾、高通、LGD、海力士近來紛紛下修第3季出貨,表示歐債連環爆、美國高失業已使一向仰賴歐美市場的科技產品旺季不旺。包括半導體、PC、面板、記憶體、太陽能、IC設計在第3季恐供過於求,如同目前香蕉跌落歷史低價。幫助農民應多吃香蕉,但股市選股可不要亂搶香蕉股跌深反彈。

今年來一路抱著中概股,尤其水泥、汽車、通路都賺錢,大陸上半年GDP成長9.6%,全年估8%以上仍是全球經濟成長最佳者,所以連結中國市場的中概股績效自然不錯。下半年不再政策打房為優先,而是打豬,因為當前大陸嚴峻通膨的始作俑者就是今年狂漲90%的豬肉。豬肉今年最後一次需求高峰在中秋節(9月12日),殺豬拔毛大陸通膨將下降,人行貨幣放鬆。影響所及中概股,尤其內需的汽車、食品、通路迎接十一長假需求,投資組合不能漏掉C(中概股)。


神腦超越中華電

中國13億人市場何其大也頗複雜,沒有強大通路將徒勞無功。神腦(2450)藉助中國聯通的大陸逾1萬點據點,合資設立資訊通路,在江蘇、浙江、福建3省拓展22家店,今年EPS上看7元,股價創183.5元天價。注意神腦價位已超越富爸爸中華電(2412),因為有中國三大電信商中聯通的通路加持。這種情況如何前述正崴有Studio-A的蘋果專賣店,股價逼近老大哥鴻海。

早期投資人對中概通路的看法是自己於大陸設立據點,例如潤泰全(2915)轉投資的中國大潤發,藍天(2362)轉投資的百腦匯,現在是站上巨人肩膀上快速打入中國市場,神腦與中聯通合資設立沃神腦,中壽(2823)與大陸4大銀行之一的建設銀行合資設立建信人壽,這種新通路模式有節省時間及成本優點,神腦、中壽今年股價不斷創新高,與過去模式的潤泰全、藍天需經歷數年展店耕耘股價才大漲有重大不同。


裕隆、中華車借東風

裕隆集團站在東風汽車巨人肩膀上能夠快速切入大陸汽車市場。大陸2010年汽車前三大集團市占率,上汽19.1%、東風14.7%、一汽14%。今年前5月市占,上汽提升至21.8%,東風提升至16.5%,一汽萎縮至12.9%,可見東風集團站穩中國汽車第二大地位,一年有260輛銷售成績,是全台每年30萬輛的8倍以上規模。

裕隆借「東風」,裕隆與東風合資設立的東風裕隆第一款納智捷SUV(運動休旅車),即將量產,4年後東風裕隆營收250元人民幣(1112億元新台幣),可挹注裕隆數十億元獲利。目前裕隆價位已經史上頭一遭超過台積電(2330),若不靠東風集團怎可能辦到。接著傳出東風可能操盤中華車(2204)轉投資25%的東南汽車,若搭上東風的強大通路銷售中華車的主力車款,將複製裕隆飆漲模式。中華車目前價位超越封測雙雄日月光(2311)、矽品(2325)。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04088&aid=5483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