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22 11:39:33瀏覽207|回應0|推薦0 | |
【經濟日報╱朱成志】 2014.11.22 04:04 am 日本首相安倍的第一支箭讓日股於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短短七個月內大漲約80%,直到今年初在消費稅利空罩頂之下,開始欲振乏力,導致日本連續2季經濟成長率出現負成長,日本經濟陷入衰退的窘境。 安倍不得不延遲增稅,昨(21)日解散眾議院,經濟政策重心已從削減債務,轉向刺激經濟成長,日圓狂貶,日股大漲創2007年8月以來新高。安倍能改,台灣能不能?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11月初在北京APEC,和南韓宣布中韓FTA將完成;17日他又在G20,確認「談了九年的中澳FTA」也達陣。反觀台澳FTA目前只有「溝通」,台灣不緊張嗎? 選前,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上電視表示:「如果他是外國人,不會來台灣投資」,在選前兩周向經濟選民喊話,點出台灣的三大劣勢是「用政治邏輯思考經濟議題」、「缺乏強有力的政府」、「兩岸互信程度在退步」,抵銷了三大優勢包括「人才、法治及社會安定」、「科技基礎紮實」、「與大陸同文同種」,綠軍民眾立即大罵,這種氣氛如何招商引資? 還好,郭董雖然話講得重,但20日與群創簽約,大手筆投資868億元最新6代LTPS面板廠落腳在路竹,對比郭董來看彰銀合併問題,部長說台新金開價400億元是天價,但當初2005年底,台新公開標下彰銀的成本365億元,只拿到政府三張紙,完全無法主導彰銀,近十年的最低利息也早就超過這個數字,官員怎會如此應對?那台灣的金融股哪有想像空間? 再看立院本會期,服貿、自由貿易示範區等毫無進展,不停霸占主席台的政黨是真愛台灣?還是只愛政權?如果藍綠立委都只是領錢不做事,經濟選民該怎麼投票? 光是看到11月中韓、中澳FTA的進展,就可明白台灣所面對的時間壓力愈來愈大,可是,郭台銘所說的經濟選民理性思考,在今年的選舉氣氛下,不太容易扭轉「勝」。外資今年大買3,800億元軋內資,融資近日一直向下降,選前台股壓縮,選後一定會有一次重要反撲。第3季財報季成長及年成長大幅超過第2季的家數逾百家,此外,虧轉盈也全部成長,即使是虧損,家數也減少,第3季成績單漂亮。 第3季營收年增率也是今年最高的一季,年成長率高於前兩季,年成長多了5%,獲利數字更大幅跳升29.2%,前三季1,500檔上市櫃公司總營收成長5.1%,獲利成長20.3%,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從財報分析所得出的結論,第3季獲利數字,不管是年成長或季成長的數字都很漂亮,選前反而是挑選好股票的機會點。 選後,不論輸贏如何,台股都會有一波大反彈,這是不是年終的「逃命線」?要看接下來,政府能否低頭虛心檢討自己的問題,是輸一戰?還是一直輸到2016,在領導人一念之間。 安倍的消費稅可以改,台灣的證所稅為何不能改,自2012年4月這個政策推出,馬上第2季金融帳流出由37.7億美元大幅跳升到77.6億美元,這四年別的國家印鈔票,我們沒亂印鈔,反而台灣金融帳連17季流出4.6兆元,可蓋十條高鐵或80棟101大樓,全世界哪有會自殘造成貧血的政策? 美元強力升值,引發一輪日圓狂貶到119大關,高盛喊125,興業喊145,亞洲新一輪大貶,新台幣貶破31,韓元狂貶到1,117,長線有變數,但對以外銷為主的台股,短期第4季財報看好。所以選後12月有集團作帳、法人年終作帳、技術大反彈,選前外資拉權值股,選後內資拚中小型股。朝野政客們,請你們別再讓經濟選民不開心! (作者是萬寶投顧社長)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