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經對修行的重要性--取自淨界法師開示3
2013/04/04 01:20:39瀏覽585|回應0|推薦2

這個「圓成實」是什麼因緣安立的呢?

 

就是我們就著「所遍計」,「所遍計」就是你心中的一個相似影像。你對著這個相似影像,開始修習我空觀、法空觀來加以對治,使令這個影像「畢竟不如實有」,徹底的消滅;那這個心中的影像消滅的時候,還復你心中清淨本然的本來面目,這個時候安立做「圓成實」。

 

所以修行,你不是去改變外境,是去改造、或者消滅你心中的相似影像。印光大師經常說:修行之法要在「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不要老是被你心中的相似影像,這妄想而轉,就是使令這個相似影像「畢竟不如實有」,這樣子就能夠悟入「圓成實」。

 

當 我們修習我空觀、法空觀,來破除內心的相似影像,要注意這個空觀它不是破除外境,不是把外在的因緣法消滅掉,而是消滅掉我們心中的這些妄想,空掉我們的相 似影像。當內心的相似影像消滅以後,顯現出清淨光明的本性──圓成實的時候,這樣我們安立做圓成實相出現。就是破除了心中的相似影像,而顯現清淨我空、法 空的真如理,這個時候叫做圓成實相。

 

祖師說:開悟人的心境啊,說是「終日吃飯,不吃一粒米;終日穿衣,不穿一縷絲。」

 

你雖然開悟了,你因緣所生法──你這身體也是要吃飯、也是要穿衣;但是所不同的地方,他吃飯的時候,內心跟飯接觸,他再也不生相似影像,活在當下;他穿​​衣服的時候,他也不再分別相似影像,也活在當下。就是這個人他已經不會去造有漏業力了,他那個果報受完以後,就自動消失掉,「隨緣消舊業」;但是在消業的過程當中,不會刺激他再去造有漏的業力。

 

為什麼不再造有漏業力呢?因為他心中遍計執的相似影像消失了,他沒有一個造業的對象。

 

當我們內心當中──「終日吃飯,不吃一粒米;終日穿衣,不穿一縷絲」的時候,那表示你的圓成實相顯現出來,內心空空蕩盪,但是了了分明,知道什麼善、什麼是惡,但是,還是空空蕩盪。

 

所以這個圓成實相是這樣安立,就是破除遍計執而顯現的法,這個法叫做圓成實相。

 

遍計執它是怎麼障礙圓成實呢?就好像烏雲障礙虛空一樣,雖然烏雲存在的時候,虛空也存在,理論上來說,它不能障礙虛空,烏雲存在,虛空也存在嘛!但問題是烏雲存在的時候,虛空不能顯現,你感受不到虛空的存在,因為天空一片的黑暗。

 

但是因為它的存在,使令圓成實性──這個我、法空的真理不能顯現,所以說障礙,就好像烏雲障礙了虛空,使虛空不能顯現。那把烏雲消滅的時候,哦,虛空顯現出來了,所以我們安立它障礙了圓成實,是這樣的障礙。

 

佛陀講圓成實性,講到四個主題:第一個主題就是我們內心的「自性清淨」。什麼叫「自性清淨」?就是內心當中,它的本質本​​來就是清淨,不管你曾經打過多少妄想、內心當中造了多少罪業,這些煩惱罪業,都不能染污你的「自性清淨」。也就是說這個「自性清淨」,是約著眾生的本性來說的。

 

古德常說:「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不必經過修證,它本來就存在的清淨。你在凡夫的時候,生起很多的煩惱,它不會因為這樣而減少;在聖人的階位,它有種種的功德莊嚴,它也不會因為功德而增加,它永遠保持一個體性:而這樣的體性,我們安立做「自性清淨」。 「自性清淨」的內涵當中,佛陀用六種名相來開演。自性清淨。謂真如、空、實際、無相、勝義、法界。

  

 

--------------------

 

大乘佛法的因地,菩薩他在修空觀的時候,是緣起性空,或者講遍計本空。

 

菩薩在空觀的時候,他知道「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問題不在外面,問題在自己心中,

 

這些妄想是自己心中所捏造的相似影像,他是消滅心中的相似影像,

 

外面的因緣果報,他是坦然面對的,從因緣果報當中,去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因為他破除妄想,但是他保留依他起,所以他成就涅槃的時候,他涅槃有正報莊嚴、有依報莊嚴,有生命的現象,他不但能夠自受用,還能夠「如來現起他受用」,現出應化身跟報身,廣度一切的眾生。

 

所以你修空觀,你不能把所有都空掉,你這樣子就是錯損菩提了。就是說你空的是你心中的相似影像,這個跟外境沒有關係;真正誘惑你去造業、去觸動煩惱的,是你自己心中的影像,這跟外境沒有關係。

 

為什麼聖人看到所有的境界,​​他都不起煩惱?如果境界一定會引動我們的煩惱,為什麼佛陀看到這個境界,他不動煩惱,他生起大悲?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ie999&aid=746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