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北海小英雄傳奇-誰先發現美洲?
2016/12/16 11:37:11瀏覽5523|回應0|推薦9

挪威的奧斯陸大學有個維京船博物館(Viking Ship Museum),館內展出三艘自奧斯陸峽灣出水,9~10世紀建造的維京船,及維京人使用的器具,包含馬車,木刻,床鋪,水桶等,是收藏維京人(Viking)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 維京人中古世紀一度是「海盗」的代名詞,Viking這個英文字也是海盜的意思,事實上「維京船博物館」也就是「海盜船博物館」。

 

「北海小英雄(Vicky the Viking)」是1974年日本與德國合作製播的電視卡通影集,由瑞典作家努那·強森(Runer Jonsson)的童話書「維京海盜小威(Vicke Viking)」改編而成,這部卡通影集台灣也播映過。童話卡通當然會有些美化想像的情節,片中更將維京海盜描繪得溫馨而有趣,也改變一些人們對維京海盜的印象。

 

在博物館內有張以地圖說明維京人,往外發展到達的海域,標題是維京人-大海的統治者(The Vikings-Lords of The Seas),可以看到維京人足跡,除了就近的北海、波羅的海和冰島,更遠的曾達地中海、黑海及裡海,最遠到格陵蘭(Greenland)及北美洲紐芬蘭(Newfoundland)

 

在博物館的屋外草地上,立有對維京人考古學卓有貢獻的一對夫妻-赫爾格.英斯塔德及安妮.史汀夫妻(Helge Ingstad & Anne Stine)的塑像,他們兩人在1960年證實了加拿大紐芬蘭(Newfoundland)最北端的蘭塞奧茲草地(L'Anse aux Meadow),是維京人移民村落的遺跡,時間是西元1000年前後,這個年代比歐洲史觀所說,出身義大利熱那亞,效力西班牙的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傳統說法,還要早近500年,近年來為「美洲事實上是維京人所發現」一事,尋求翻案的呼聲也愈來愈高。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Scandinavia Peninsula),即是現在的挪威、瑞典、芬蘭和丹麥,是維京人原居住地,811世紀是維京人活躍的時代。維京人粗獷強悍,驍勇善戰,精於航海,長於貿易;從事探險航行時,對方願意就買賣,不願意就用搶的,亦商亦盜,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維京人也精於建造各種不同用途的船,其中有一種用於作戰,有著高聳像龍頭形狀的船首,也就是在維京船博物館展示的那種,當時各地沿海住民見到這種龍頭船,無不驚惶失措,觳觫股慄。

 

維京人南征北討,往大西洋到冰島、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更遠達格陵蘭、紐芬蘭等這些英文名字後面是land的島嶼殖民,往東攻城略地到波羅的海東岸的芬蘭、俄羅斯,再經窩瓦河(Volga)到裡海,往南沿聶伯河(Dnieper)到黑海,更前進到扼黑海往地中海門戶的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最遠達兩河流域的巴格達(Baghdad)-當時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經濟、宗教中心。

 

9世紀時,維京人在現在烏克蘭基輔建立基輔羅斯(Kievan Rus'),史學家一般認為基輔羅斯是俄羅斯、白俄羅斯(Belarus)、烏克蘭(Ukraine)三個斯拉夫(Slavic)國家的前身。18世紀時,瑞典是北歐強權,波羅的海的霸主,諷刺的是後來融合了維京人、斯拉夫人和西伯利亞欽察人等民族的俄羅斯,卻回頭跟瑞典爭奪波羅的海的霸權,更在大北方戰爭(Great Northern War1700~1721)中打敗瑞典,佔領涅瓦河口、芬蘭大片土地,瑞典國勢因而中落,沙俄取代瑞典霸權地位,主客易位,只能說是歷史的無常。

 

11世紀,丹麥維京人的卡紐特大帝(Canute the Great),曾在10161035之間,建立一個橫跨現在英格蘭、丹麥、挪威和部份瑞典的大帝國,稱為北海帝國(North Sea Empire),他更在1027年被邀請到羅馬,見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二世(Conrad II)的加冕典禮,是維京人最風光的時候。英國是19世紀的世界第一強權,號稱「日不落國」,聲勢不可一世;我們現在大概很難想像維京人曾統治過英格蘭,雖然北海帝國只維持短短的19年,在歷史洪流中只算是短暫的一瞬,曇花一現。

 

除了已經證實的蘭塞奧茲草地維京人移民村落遺跡,更有傳說出生挪威的維京人雷夫.艾力克森(Leif Erikson),也就是「北海小英雄」卡通影集中描繪的「小威」,他是建立格陵蘭第一個維京移民村落,最多時達六千人,並曾派兵參加歐陸十字軍東征的傳奇人物-紅毛艾瑞克(Erik the Red)的兒子。雷夫西元999年左右從格陵蘭出發,沿先前維京商人布加爾尼(Bjarni Herjolfsson)航線,到達現在加拿大巴芬島(Baffin Island, 再到哈德遜灣(Hudson Bay)與聖勞倫斯灣(Gulf of St. Lawrence間的拉不拉多半島(Labrado Peninsula),接著他們再到氣候較温和,冬日猶見綠草,也長野生葡萄的地方, 他們將該地命名為文蘭(Vinland),居住一整個冬季後再回格陵蘭。有考古學家考證,文蘭是位於美國東北角與加拿大拉不拉多半島之間。

 

美國耶魯大學曾從古董商購買一幅地圖,圖上繪有歐亞非三大洲及一些島嶼,最引人注意的是該圖在歐洲大陸西面繪有冰島、格陵蘭島及文蘭島;耶魯大學將這幅地圖命名為「文蘭地圖(Vinland Map)」。1965年耶魯大學學刊發表了「文蘭地圖」照片,同時刊登數篇分別由耶魯大學和大英博物館專家執筆,他們從不同角度對文蘭地圖真偽進行論證,並推定成圖年代約為1440年。此文章立刻在史學界掀起軒然大波,一些學者持肯定態度,認為文蘭地圖證實維京人在哥倫布抵達美洲前數百年,已發現了美洲,但也有更多學者,從地圖使用墨水的分析,認為文蘭地圖為後世仿造贗品,正反論戰到現在仍持續中,還未有定論。(1)

 

除了維京傳奇,華人歷史學界,特別是甲骨文學者,也早有商朝遺民東渡美洲的說法;近十幾年,更有研究顯示,明代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與李之藻在1602年完成,全圖皆為中文標示的「坤輿萬國全圖」,地圖上近半地名,尤其美洲部份,經翻譯比對,並未在當時歐洲最新的地圖出現,論斷其來源應是中國圖籍,證實1430年代,明朝鄭和下西洋時代,中國已航行並測繪美洲的說法。(2)

 

只能說證實的歷史,永遠只是史實的一部分。

 

1: Vinland Map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nland_map

2: 挑戰歐洲史觀的地理大發現  http://blog.udn.com/charleslin9863/43196129

 

▼挪威奧斯陸的維京船博物館外觀。

▼挪威奧斯陸的維京船博物館園區的入口,園區内大片薔薇正盛開。

▼維京船博物館入口。

▼維京船博物館的英文招牌,其原來為奧斯陸大學的文化歷史博物館。

▼園區草地上的英斯塔德夫婦(Helge Ingstad & Anne Stine)塑像,英斯塔德夫婦對維京人考古學卓有貢獻,證實維京人在紐芬蘭最北端的蘭塞奧茲草地(L'Anse aux Meadow)移民村落遺跡。

▼博物館内展示維京船其中的一艘,有細緻的船頭雕刻。

▼維京船上並無遮風避雨的地方,北歐的冬天又寒又凍,維京戰士駕船出征,想必艱苦。

▼另一艘的維京船,船頭平直,並無雕刻。

▼維京船通常為橡木所造。

  ▼這些維京船是王公貴族海葬的陪葬船,船上還有馬車,動物頭的雕刻。

▼博物館内維京人航行區域的地圖看板,圖上明顯標示維京人約在西元1000年,曾航行到美洲的紐芬蘭,與歐洲史觀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的說法,明顯不同。

▼上圖右半邊看板説明文字放大。

911世紀,維京人探險航行到達前面博物館内地圖上區域的年份。(摘自Wikipedia)

▼蘭塞奧兹草地的維京人村落遺跡在紐芬蘭最北端。

▼蘭塞奧兹草地的維京人村落遺跡。(摘自Wikipedia)

▼蘭塞奧兹草地現代重建的維京人住屋。(摘自Wikipedia)

▼挪威奧斯陸的觀光遊覽巴士,以戴牛角形頭盔的維京海盜為號召。這個造型是「北海小英雄」電視卡通影集中海盜的造型,台灣也曾播映過。童話卡通當然會有些美化與想像的情節,片中更將維京海盜描繪得溫馨而有趣,也改變一些人們對維京海盜的印象

▼瑞典也是維京人後代,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北歐博物館(英文: Nordic Museum 瑞典語: Nordiska Museet),主要收藏北歐1520年以後的文物。

▼北歐博物館附近的斯堪森(Skansen)戶外民俗博物館,主要在戶外展示瑞典工業化之前各地的風俗文物及動植物,此為博物館門口。

▼斯堪森民俗博物館內一座北歐式塔樓。

▼森堪森民俗博物館內一棟北歐中古時期的民宅。

▼維京人(Viking)冒險犯難、勇往開拓的精神,成為當代公司、計劃命名的對象。一家航行北歐各國的芬蘭籍郵輪公司取名Viking Line,照片是Viking Line旗下一艘郵輪正開進斯德哥爾摩。

Viking Line旗下的一艘郵輪停靠在芬蘭赫爾辛基港口。

1986年發射的瑞典第一顆人造衛星,以維京(Viking)命名。

▼美國大空總署(NASA)1970 年代後期的火星登陸探測計劃,也以維京(Viking)命名,圖為畫家筆下維京號登陸火星表面示意圖。(摘自Wikipedia)

▼畫家筆下在太空中運行的維京號示意圖。(摘自Wikipedia)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lin9863&aid=8520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