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1/16 00:05:00瀏覽9223|回應6|推薦140 | |
在人聲鼎沸的露天長條餐桌區外圍,好不容易找個空位坐下,點慕尼黑必吃的現煎白香腸,配上白啤酒,再加上美味的德國蝴蝶形麵包(Pretzel),隔桌的德國人熱情的湊過來說,白香腸要加碟子旁邊的黃芥末,加越多越好吃,嘿! 跟印象中的德國人不一樣;吃完白香腸,換到海產攤,點內陸少有的生蠔,配上香檳,生蠔是比利時的,香檳是法國的,但老板一絲不苟的算錢找錢,盤子正面一定對著你的方向,小心翼翼用重物壓住容易飛掉的收據,這點似又很「德國」。
這裡是德國慕尼黑中心的穀物市場(德文:Viktualienmarkt),英文為Victuals Market,離觀光客摩肩接踵的瑪麗安廣場(Marienplatz)不遠,穀物市場其實是我們的傳統市場,和白天營業的夜市,兩者的綜合體,Virtuals是食物、飲料的意思,翻譯為穀物市場,其實並不達意,是慕尼黑此種市場中最大的,在德國或歐洲也名列前矛;就跟京都的錦市場一樣,擠滿遊客,觀光客及本地人都有,慕尼黑的穀物市場亦然,雖然觀光客很多,但總能窺見當地人生活的點滴。
整個市場有140多個攤位,約一半是販售鮮花蔬果、禽畜肉類、香料、乳酪、魚鮮、果汁等食材,當地朋友說,慕尼黑其他地方找不到如此多種類的新鮮、精美食材;在肉攤上意外的看到鹿肉、兔肉、野鳥肉等野味;吃野味對華人來說是傳統市場中,市井小民的享受,對歐洲人來說狩獵是貴族文化,早幾個月,是中古世紀歐洲貴族狩獵的季節,雖然現在沒啥人可以狩獵了。
另一半攤位是各類德國的庶民小吃,剛才我們大快朵頤的餐廳也都是,慕尼黑號稱啤酒之都,啤酒一定少不了,香煎白香腸堡鬆軟可口,都令人不禁食指大動;慕尼黑七家著名的啤酒釀酒廠,其中名氣最大的皇家啤酒(Hofbräuhaus am Platzl),標誌HB,就在穀物市場旁,格調裝潢其實跟在啤酒節上看到的,大同小異,皇家啤酒最早確實皇室專屬釀酒廠,1828年才開放給庶民百姓,另外市場旁邊有家鹿肉店,招牌上寫著1284年開幕,似乎帶點驕傲的炫「老」。
穀物市場最早是農夫市集,那時是在瑪麗安廣場上,但隨著攤位愈來愈多,規模日益擴大,1807年當時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下令,向東南方移幾十公尺到現址,改名市場廣場(Marketplatz),再改成現在名字,1932曾毀於祝融,2005年重新開幕,增加很多攤位,規模再擴大成現在模樣。
有些人旅行時喜歡去看當地的傳統市場,不同的蔬菜、肉類部位切法、起士、醃漬物、香料等,讓人有在地生活的錯覺,而來來去去採購的當地人,也讓旅行的不日常,多了一點日常感,對這些人,穀物市場絕對是不可錯過的地方。 ▲露天的用餐區,坐位的形式跟啤酒節相似,那天是週六下午,更是坐無虛席。
▲▼從瑪莉安廣場的新市政廳塔樓(上),及聖伯多祿教堂(Peterskirche)塔樓(下),俯看穀物市場;上圖突出教堂屋頂上,一根細細的藍白柱子,即是穀物市場五月柱(Maypole)的上半截,藍白是巴伐利亞邦旗的顏色。
▲一直以為五月柱是日耳曼人的習俗,其實五月柱最早源自凱爾特人(Celts),用以展示地方特色手工藝及買賣項目的習俗,以柱上的小雕像表示,慕尼黑號稱啤酒之都,啤酒釀造當然一定在柱上的顯著位置,七家著名釀酒廠的標誌都在上面。
▲出身慕尼黑機場所在地佛萊辛(Freising),著名演員與歌手Roider Jackl (1906 – 1975)的塑像,市場內有幾個著名演員或歌手的塑像。
▲▼巴伐利亞代表性美食,白香腸及蝴蝶形麵包(上);和鯡魚夾麵包(下)。
▲▼市場上販售的各類食材或食物。
▲啤酒花(Hops)也有賣,啤酒花是釀啤酒的原料之一,主要功用是釀製時,讓啤酒有獨特的苦味及香氣;黑板上有各種不同文字的啤酒花,包括中文。
▲▼▼琳瑯滿目,五顏六色的水果及蔬菜攤位。
▲▼穀物市場連燈籠果(上圖右下)都有賣,下圖蛋糕上的水果就叫燈籠果,英文為Physalis,大陸稱姑娘果(菇涼果),是多年生草本,原產南美,微酸微甜,歐洲餐點或甜點常用,形狀有些像台灣南部的泡仔草(台語),香蕉樹下陰濕處常可見,但果實小很多。
▲▼各類香料(上),及花草(下)。
▲▼歐洲栗子(上),外形、花色奇特的南瓜(下)。
▲▼市場附近,1264年開幕的鹿肉店(上),和皇家啤酒館(HB)的精緻內裝(下);皇家啤酒館也是很多觀光客會光顧的地方。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