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5/11 11:28:41瀏覽4039|回應3|推薦26 | |
三月底去了一趟蘇州,暮春三月,正是江南花紅柳綠的季節,如南北朝時文學家丘遲的「與陳伯之書」中所謂「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鷹亂飛」。在萬紫千紅中,剛發芽的新柳和海棠,是兩種此行中最有印象的花和樹。
柳應該是古來騷人墨客吟詠最多的樹種之一,隨手拈來就有不少。 李白的「憶秦娥 」:「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唐朝王之渙的「出塞曲」:「羗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王昌齡的「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叫夫婿覓封侯」, 宋僧釋志南的「無題」:「吹面不寒楊柳風」, 還有民初音樂家黃友棣作曲、許建吾填詞的藝術歌曲「問鷹燕」:「楊柳絲絲綠,桃花點點紅」,
這些文字大抵是對新綠的喜悅,或對美景的傷別,但對唐朝賀知章的一首「詠柳」的詩就不太理解,詩是這麼寫的: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條,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風不是吹面不寒嗎? 怎麼會像剪刀?
淡淡三月天,在蘇州處處可見剛發芽的絲絲垂柳,隨風搖曳,柳條似柔弱無骨,葉片還小小的,遠看可以看出嫩綠,但近看又似有似無,這樣的新柳看起來特別有韻味,也才恍然大悟,為什麼詩人會說二月春風似剪刀,原來寒冬落盡,春天才發芽的柳葉,比起長成的柳葉,相對細細小小的,像是用剪刀裁剪出來!
可能台灣四季不明顯,冬天柳葉沒完全掉光,因此春暖花開時,新綠舊葉夾雜,感覺就不會那麼強烈,也許台灣柳樹是不同品種,都令人對微風中,柔美搖曳的嫩綠新柳,特別有感。
▲▼幾乎垂直下垂的柳絲,徽系建築的黑瓦白牆,很經典的江南畫面。
▲幾乎垂直下垂的柳絲,徽系建築的黑瓦白牆,很經典的江南畫面。
▲▼蘇州盤門景區瑞光寺內的垂柳。
▲蘇州盤門風景區瑞光寺內的垂柳。
▲▼蘇州市區國際博覽中心旁的垂柳。
▲蘇州市區國際博覽中心旁的垂柳。
▲▼蘇州四大著名園林之一拙政園内的垂柳。
▲拙政園和蘇州另一著名園林獅子林之間的小溪,也是很經典的江南畫面。
▲▼蘇州臨頓路小溪旁的垂柳。
▲西安華清池的垂柳。 另一種令人驚艷的是海棠,海棠名字對我們並不陌生,蘇軾寫過「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名句;台北市街道種不少四季秋海棠;以前的地理課本說大陸含蒙古的地圖形狀像一片秋海棠。可能大部份人跟我一樣,多年來一直以為秋海棠就是海棠,查了資料才知道,其實兩者完全不同,秋海棠是草本植物,矮矮的,幾乎是貼著地面,但海棠則是木本,樹還長得不低。
這個季節的江南,倒是處處可看到海棠,從上海著名的南京路步行街,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到拙政園,及蘇州許多大街小巷,都有海棠的蹤影。
其實海棠有不少品種,不下20種之多,最著名的有四種,包括垂絲海棠,西府海棠,貼梗海棠和木瓜海棠,合稱「海棠四品」,此行看到的大部份是垂絲海棠,剛開始只覺得漂亮,並不知其名,花不很大,粉紅色花朶,尤其含苞待放的花苞,豔麗嬌美,但柔弱婉約,每朵花有條細長深紅色的梗,娉娉嬝嬝;後來比對資料,才赫然發現,看到的花是被暱稱為「國艷」的海棠;另外在參觀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時,遠遠看到校總辦公處前一簇紅豔,被吸引了過去,只覺得花色漂亮,但也不知其名,之後比對資料,才驚覺看到的應是貼梗海棠。
也是眾裡尋它千百度,得來全不費工夫。
▲▼兩種台灣常見的秋海棠,但秋海棠與海棠,雖只有一字之差,但長相完全不同。
▲▼蘇州國際博覽中心旁的垂絲海棠,映著背景的雪白櫻花,嫩綠垂柳,妝點街道成萬紫千紅。
▲▼蘇州國際博覽中心旁的垂絲海棠。
▲▼蘇州盤門景區瑞光寺內的海棠。
▲▼蘇州盤門風景區瑞光寺內的海棠。
▲▼蘇州拙政園内的海棠。
▲蘇州拙政園内的海棠。
▲▼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的海棠。
▲▼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的貼梗海棠,紅色花緊貼樹枝,不像垂絲海棠有條長長的柄。
▲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體育館旁的貼梗海棠。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