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17 11:20:28瀏覽602|回應1|推薦5 | |
「去美國最大的心得是什麼?」老友這樣問我。 我想了想, 「可以重新學習要怎麼學習跟怎麼過生活。」我這樣回答。 「這還需要去美國才能學嗎?」老友語氣滿是狐疑。 是的,如果你兩三個月前問我,我也不給你這個答案,但是如果有人現在問我,這的確是我此刻的心情。 來美前曾經向幾位有經驗的友人請益,也任真的花了依段時間加強語文,但是真正開始上課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語言不是光只有字典上的意思而已,怎麼用來描述語言背後的文化現象才是學習語言真正的困難所在。例如voucher,學過民營化理論或者是公共選擇理論的人都知道這是美國教育制度裡的一種特殊設計叫做抵用券,是用來讓家長可以自由選擇學區的設計,但是你知道抵用券到底怎麼使用嗎?所以你可以知道當美國同學興高采烈討論他們小孩用抵用券的話題時,我只能在一旁發呆的心情了吧! 因為實在聽不懂,也為了想聽懂,反而促使我更認真的把那些在台灣讀過的教科書仔仔細細逐字逐句的又唸了一遍。以前在台灣總是貪多,而且看的是外國理論外國例子實在激不起什麼感覺,加上老師同學大家英文破在一起,囫圇吞棗一氣,其實大概頂多懂個五六成而已。 可是來到這裡以後,我完全沒有機會跟空間閃躲,必須去仔細推敲每個環節,才不會在課堂討論或作業報告上出糗。當我開始認真閱讀這些經典之後,發現自己過去真是貪多嚼不爛,什麼都沾一點的結果就是什麼都沒有真正瞭解。當真正瞭解這些經典後,發現後來那些新理論也不過是在前人的經典裡拾點牙惠罷了,完全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另外,過去在學習上,我只重視效率,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學最多的東西,而且能夠應付就好。可是在美國什麼都必須慢下來,因為需要時間去翻譯,需要時間去查相關資料,需要讓美國人知道你講的真的是美國的例子,結果「效果」比效率更重要,理解比應付更實際。 學習的效應也延伸到生活。因為語言跟預算,只能在大賣場買東西然後回家自己煮,自己買材料回來組裝家具,然後利用住家附近的森林步道運動健身。這樣的生活讓我必須徹底改變我的生活習慣跟生活價值。在台灣因為什麼都買得到也就不會珍惜,在這裡什麼都自己做,反而體會到每樣東西的得來不易,也更珍惜慢跟專的價值。 以前從來不注意身邊的風景,可是當步調慢下來,當熟悉的一切都不在後,反而開始注意起身邊的一景一物。原來楓葉開始紅了,原來對面樹上的松鼠多了一隻寶寶,原來傍晚的風吹來是涼的,這些原本都不會在乎的東西原來都牽動我每分每秒的生活。而當我開始注意這些周遭的一景一物後,反而更專注在「生活」本身,而不是那些名利明牌權勢這些無用的東西。即便你在台灣多有名,在這裡都是nobody,生活才是人生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意義。 如果有機會,不妨讓你的人生重來一次,也許你會發現原來你相信的,你信仰的,真的未必是對的!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