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3/02 14:11:42瀏覽1524|回應8|推薦70 | |
北大歷史系教授歐陽哲生的新書推薦 《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探尋胡適的精神世界》《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 引用 作家生活誌訪問稿
在秀威已經出版《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探尋胡適的精神世界》、 《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三本書的北大歷史系教授歐陽哲生,受中研院 之邀,於2014年六月時分來到台灣、進行為期兩個半月的學術研究。 連同這次,這已經是歐陽教授第五次台來了。 台灣各媒體最愛問遠道來客 對臺北(或者擴大為台灣)的印象為何?作家生活誌採訪小編──也 不可免俗地問了歐陽老師這道問題。 他表示對臺北印象很好,說到北京和臺北的差異,他以為臺北是中等規模的 城市,顯得相對閑適、小資情調;北京是超級都市,擁有2000多萬人口, 幾百萬輛車子進進出出,充滿擁擠、繁忙的景象。氣候方面,臺北多雨、濕熱; 北京乾燥、早晚溫差大。這次夏天造訪臺北,除了有點濕熱外,其他蠻適應的, 只可惜他畢生以學術為職志,在台多數時間都待在中研院做學術研究,鮮少外出 游玩。偶爾出去在臺北市區逛一逛,主要也都在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學術材料。 採訪當天,由秀威主編蔡登山陪同、前往中研院採訪歐陽哲生老師。顯得稍微緊張, 小編老拍到閉眼的照片,有些扼腕。但是教授一談到他的專業領域胡適,滔滔不絕 ,果然是他的愛XD。 歐陽哲生的研究興趣是在五四運動史。所謂「五四運動」,就是北大一群學生 為了抗議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主權,而把德國在山東的利益轉讓給日本;當時 引起廣大群眾的響應,最著名的口號就是「外爭國權,內除國賊」。而「五四精神」 所代表民主、自由、法治、科學,也成為日後中國轉向現代化的重要指針。而五四 哲人包括胡適、傅斯年、嚴復等人已逝去幾十年,在今人逐漸淡忘這些哲人的同時, 歐陽教授覺得他的研究又能帶給這時代什麼樣的意義呢? 歐陽教授表示:「台灣對於胡適評價相當正面,但在大陸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曾 進行過大批判運動,對於他採取否定的態度,等到大陸改革開放後,大家才來 重新認識胡適。胡適對於今天的意義在於以下幾點: 一、通過胡適,可以感悟中國應該走的道路是走向世界,走向現代化,走向民主。 這是胡適所追求的方向,也應該是中國所追求的進步的方向。 二、胡適做為學者,最可貴的一點是『實事求是,莫作調人』的治學態度,也是 他提倡的科學態度,這對於中國學術來說是有正面影響的。 三、胡適思想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對中西文化採取一種包容的態度,人類文化的 必須互相交流,這樣對於民族文化、新文化是有幫助的。 第四點為胡適對於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提倡個性主義、個性解放的,尊重自我, 發掘每個人的潛力,與現在潮流不謀而合。」 深入研究胡適,歐陽哲生老師開始注意到與胡適密切交往的幾個人物,如傅斯年 和丁文江。其中,傅斯年是胡適最推許的人物,傅斯年死後,胡適用了十幾個「最」 字來表揚傅斯年,這也加深了歐陽老師對於傅斯年的研究興趣,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 開始收集傅斯年作品,經過五、六年的工作,在湖南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傅斯年全集》 (七卷),湖南教育版比臺北聯經版的《傅斯年全集》多了一百多萬字。 傅斯年全集. 歐陽老師編的傅斯年全集之其中一卷,全部七卷 歐陽老師說:「傅斯年一生對事業 有種追求,追求學術的進步、科學的進步,他是五四的弄潮兒,五四精神就是科學 與民主,對於這兩點,那時代的人都有非常執著的追求,由於中國近代的環境,談 科學比較多,民主部分受到一定限制。傅斯年遂努力將科學在中國紮根,他曾寫過 一篇文章——《「五四」二十五年》,感嘆近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始終沒有很好 地走上軌道。傅斯年擔任史語所所長期間,也做出相當努力,將考古部分做成重鎮。 再者,傅斯年追求社會的進步,身為《新潮》雜誌的主編,他非常關心社會進步, 他認為中國沒有社會,只有國家。社會是被國家所重壓下的社會,人民 沒有社會生活、沒有社會意識。他在五四重建社會的目標,提倡個性解放、 婦女解放、提倡家庭制度的改革。到了三四十年代,傅斯年謀求一種社會的平等, 這點和胡適產生了差異,特別是強調『自由』,也因之傅斯年對於官僚資本、 豪門資本罵得很厲害,還曾當著蔣介石數落一頓。」看來,「傅大砲」之名果真 非浪得虛名。 對丁文江,台灣的讀者可能不太熟悉,但丁文江在科學、特別是地質學的貢獻 不容忽視,歐陽哲生老師編過一套《丁文江集》。說到丁文江、傅斯年和胡適 三人的交誼,人所皆知,那麼,他們三人的思想主張是否也一致呢?
歐陽教授表示:「三人的共同特點就是對科學很執著,對中西文化 採取包容態度。但政治主張三人卻各有特性,丁文江提倡蘇聯式的革命獨裁。 講專家治國、菁英政治;胡適提倡自由主義、民主政治;傅斯年提倡民主 社會主義,講究平等。丁文江、胡適在政治思想上的差異,導致兩人曾在 《獨立評論》這本雜誌上發生過一場爭論。」 身為歷史研究專家,歐陽哲生老師肯定是有一套自己作學問的方法,他的 [秘笈]是什麼呢?他說自己比較注意收集某個歷史人物的書信、日記,材料。 譬如研究胡適有個特殊狀況,書信整理比較薄弱,所以他整理胡適文獻工作 是從編輯胡適書信集入手,1996在北大出版社推出了《胡適書信集》(三冊) ,這是第一次有系統地整理胡適先生的書信。歐陽老師對於胡適日記也非常重視, 九十年台灣遠流出版社出版了《胡適的日記》(影印本),朋友送了歐陽老師一套, 他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利用這套書。而這次來臺北做研究,歐陽老師其中的一個 論題是有關胡適與日本的關係,他還特地把《胡適全集》中的日記部分又翻了一遍, 他認為《胡適日記》是瞭解胡適先生非常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對瞭解胡適私底下的 看法和他的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很有幫助。 既然這麼熱愛學術研究,逛書店也成為歐陽老師平日的嗜好之一,這次趁著研究 空閒之際,也前往之前作家生活誌介紹過的「古今書廊」、「舊鄉居」、總書記、 茉莉二手書店等店淘書,光一套精裝書一擲千金就花了四五千元,更別說為了扛 這些書回家,除了用寄的以外,比較珍貴的書歐陽老師都打算用行李箱扛回北京, 他秀出他的小行李箱裡頭只有少少一兩套換洗衣物。看來學術界癡人,也不過如此! 秀威部落格 *** ***
張鳳 所著《哈佛問學錄~与哈佛大學教授對話30年》重慶出版集團出版 除在新華書店等...還可以在經常購書的各大網站購買,點開即是本書的購買頁面 http://item.jd.com/11782222.html 當當網的链接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