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功漁港》採蚵車不採蚵
2012/10/12 00:37:30瀏覽9625|回應0|推薦162

 

沿著台17線抵達王功,遠遠就看到一列大風車,像一群白色候鳥在天空翱翔。

風車在東北季風盛行時期,隨著風速越大轉動的越快,伴著吵雜的巨大聲響,形成王功海邊的一種特殊氣氛。

來過王功數次,最早以前可沒有這些大風車,但是王功海風之強勁,讓人有站不住腳的感覺,始終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巍然高聳的王功燈塔,是王功重要的地標,也是西海岸航行船隻的海上明燈。

有別於一般的白色燈塔,王功燈塔造型很特殊,八角形黑白直條紋相間,具有現代感的配色,可說是獨樹一格。

光力28000支燭光,光程可達16.6浬,每天日落時分開始放送光明。

王功燈塔曾創下二項紀錄:

1.建於1983年,曾為台灣最年輕的燈塔,台北港燈塔完工後,即把最年輕頭銜交出。

2.塔高37.4公尺,為台灣本島最高之燈塔,若是台中港燈塔將台中穀倉大樓列入計算的話,總高度為62.6公尺,王功燈塔就不是全台之冠。

雖然實際名為芳苑燈塔,但位於王功漁港旁,人們慣以王功燈塔稱之,而忘了它的正名。

清嘉慶年間,鹿港的河道淤塞嚴重,船隻無法靠岸,大型商船轉向南方的王功漁港停舶,再藉由舢舨小型船向北至鹿港運送,因此王功漁港成為了鹿港的外港。

好景不常,在清道光年間,王功的河道也開始淤積,大型船隻無法通行,喪失了商港的功能。

直到台灣光復後,政府進行漁港濬深工程,逐步改善河道淤塞的情況,可使較舢舨大型的漁船進出。

7.80年代,王功漁港盛極一時,當時為確保進出港漁船的安危,特在漁港東側設立燈塔,守護船隻的重責大任。

然而,相同的命運總在不同時代交替著。

由於港內容易淤積泥沙,漁船退潮時不能航行,須等待漲潮時才能進出,使得大型漁船漸漸減少,導致漁業日漸沒落,漁港功能也漸漸消失。

港內停靠的塑膠漁筏,多為養蚵漁民採收時,載運的交通工具。

 

隨著王功漁港的式微,王功燈塔褪去了過往的光芒,目前主要負責警告大船:此處容易擱淺,請轉往台中港停靠。

王功蚵田景觀聞名全台,不巧抵達時間尚未退潮,蚵田還淹沒在海水底下,那就先去品嘗一下蚵仔大餐吧。

自王功漁港沿堤防道路往東而行,至王功市區的芳漢路上,街道兩旁皆是蚵類炸食的小吃店,有蚵嗲、酥炸蚵仔、蚵仔煎,甚至還有蚵仔披薩,不愧是蚵仔美食的天堂。

這家漁港附近的「洪維身蚵仔炸」,因2002年躍上國宴舞台的機緣,成為當地的熱門店,也是遊客到王功嚐美食的第一站。

店內擺設簡單樸實,倒不像「國宴」級的餐廳,味道才是令人期待的吧。

酥炸蚵仔炸得外酥內嫩,表現中規中矩。

蚵仔煎裡面藏著多少珍珠蚵仔?隨著藏寶圖打開,沒有令我失望。

前陣子蚵仔價格昂貴時,有人特地到王功買蚵仔,發現沒有比較便宜,為此鬧上新聞,當時受訪的養蚵漁民說,不一定產地的東西比外面便宜,但產地的東西保證新鮮。

牢牢記住這一點,才不會有消費糾紛。

食畢,從店裡出來,剛好看到路上幾台「鐵牛車」,引擎噗噗催得很有力,趕著要到哪裡去似的。

有的車上沒載人,有的車上載滿了人,89個全都擠在小小的車斗裡。

好奇尾隨車隊前往,一台台「鐵牛車」,沿著斜坡「下海」去了。 

真的是下海沒錯,「鐵牛車」四輪涉水,毫不遲疑往外海前進,雖然潮水已經退得較低了,看到「鐵牛車」超強的傳動能力,仍不經大感驚奇!

原來這是王功傳統的採蚵車,平時運載蚵仔,為了發展觀光需求,變身為搭載遊客的特殊交通工具。

觀光採蚵車運載遊客到外海潮間帶,參觀蚵田路線及體驗潮間帶生態之旅。於是,配合潮汐時間,採蚵車幾乎看不見車輪的行駛在海上,搶先一步等待海水退潮。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海水畢竟還有點深度,滿載乘客的採蚵車陷在泥淖中,乘客只好下車幫忙解圍。

一群人七手八腳合力,好不容易讓採蚵車脫困,繼續勇往直前。

這種特殊玩法似乎很新奇有趣,不管是坐在採蚵車上的、或是涉水而行的遊客們,都掛著興奮期待的笑容。

看到很多人手上提著水桶、拿著塑膠袋,似乎都有備而來,準備裝些螃蟹、貝類回去,我的敏感神經又抽緊了。

海洋資源並非取之不盡,取盡就什麼也不剩了。

如何保存生態的自然及完善,才是真正潮間帶之旅的體驗吧。

 

下篇預告:王功夕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