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18 00:02:54瀏覽12821|回應2|推薦63 | |
羅東是宜蘭境內一個重要的城市,在現代化城市面貌背後,隱藏著近百年幾乎被遺忘的林業史,位於羅東市區的林業文化園區,將這段歷史完整呈現出來,同時結合了休閒與生態觀察的功能,可說是羅東鬧市的後花園。 1915年太平山開始代木事業,羅東即為木材集散地,林業文化園區其前身為貯木池舊址,太平山生產之木材均藉由蘭陽溪水放流至平地河段撈集貯存,1924年羅東森林鐵路開通後始由鐵路承接木材運輸任務,直至1978年太平山伐木終止。 竹林車站是羅東森林鐵路的終點站,依照當時原貌重建。 這段走過 56年歲月的鐵軌,如今成了情侶攜手相伴的浪漫小徑。 功成身退的蒸氣火車頭,仍以昂然之姿爲台灣林業發展之艱辛歷程展示真實見證! 黝黑的車頭在陽光下顯得更為晶亮耀眼,讓人遙想這些林業英雄當年在平原線上馳騁的英姿! 火車運來的木材,利用地形坡度滑滾至貯木池,貯放水中保持木材材質。 三年前初來這裡,見到的是池在木空的景象,羅東林管處從無到有,放入木材在池中,果然讓昔日實況重現。 在貯木池前方看火車也成了額外的收穫:安靜的幾乎沒有聲音的電聯車,還有現已不多見硿隆作響的柴油車,每隔幾分鐘就有一列火車飛馳而過,如同當年在土場與羅東之間的老火車一樣奔忙不停! 沿著貯木池,建有1條長約1400公尺的環池步道,供遊人散步、賞景。 步道週邊林蔭遮天,步行其中,涼風習習,十分宜人。 這棵樹迷戀水色,禁不住傾倒池中。 架空的木造棧道沒有永久性危害地質之虞,並和周邊的蓊鬱林木融為一體,這是整個園區最讓我讚賞的用心。 沿途蟲鳴鳥囀聲不絕於耳,讓人以為身處高山野地,完全忘了是在塵囂市區。 這個棚橋式的涼亭,不是很有麥迪遜之橋的味道? 途中經過一座小小的水生植物池,有很多看似雜草卻是珍貴的原生植物,其中讓人眼睛一亮的,開著黃花的台灣萍蓬草,是最讓我怦然心動的豔驚! 「風微微 風微微 孤單悶悶在池邊 水蓮花 滿滿是…」(楊三郎編曲、周添旺編詞) 這首40年代繪炙人口的台灣民謠「孤戀花」,歌詞中的「水蓮花」即是早年遍佈全台埤塘內的美麗精靈--台灣萍蓬草。 台灣萍蓬草,別名水蓮花,是台灣特有原生種,曾經到處都看得到的水生植物,因棲地被大量開發為果園、茶園或住宅、廠房,在鄉野間幾乎都看不到了,與台灣水韭、台灣水蕹同列為瀕危級的珍稀水生植物。 萍蓬草在全世界共有二十五個品種,可是五瓣萍蓬草卻獨獨只有台灣才看得到,她的珍稀程度由此可見。 (來源:http://www.newtaiwanese.org.tw/workshop/index.php?page=6&ct1=15) 萍蓬草並不難種,只要有乾淨的水池即可,在無汙染水源及沒有人為破壞環境下,植物很快蔓生開來,開出美麗的花朵,紅色雌蕊襯以鮮黃色瓣狀花萼,觀者莫不為她清新脫俗的姿態著迷。 步道連接至南側的小貯木池,此處自成一個靜謐的世界。 貯木池波平如鏡,水面映著天空與樹的倒影,瀰漫著一種空間的幽靜氛圍。 這片不受人為干擾的濕地,儼然已成了自然生態館,蘊含旺盛的生命力在裡面,據說有20多種鳥類在此覓食及棲息,其中紅冠水雞是最常見的一種。 貯木池盡量維持原貌,把土地還給大自然,不正是人類應該重新思索與自然的關係嗎? 火車行經池邊,穿梭的車影倒映水中,是此處的經典畫面。 不過水生植物實在太茂密,把火車的倒影大半遮住了,看不見清晰的倒影,猶如看不見的逝水光陰。 一個有近百年歷史的貯木池,木材當然是它最重要的資產。 園區展示大型檜木藝術創作品,重新賦予木材新生命。 作品名稱:生命之泉 作品名稱:呵護-孕育與茁壯 顯然創作者的靈感都來自山林的啟示。 這些被堆置在地上的木頭,良莠不齊,其中有多少良木被埋沒?又有多少所謂的莠木、因為無用之用而逃過一劫? 至於這些被編了號的木頭,顯然都是有價值的良木了。 木頭的橫剖面,美麗的紋理一覽無遺。 小學生都知道,數一數年輪有幾圈,就代表樹木的年齡。 如今年輪已成爲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根據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年輪不僅說明樹木本身的年齡,還能說明每年的降水量和溫度變化;年輪上可能還記錄了森林大火、早期霜凍以及從周圍環境中吸取的化學成分。因此只要我們知道了如何揭示樹的秘密,他就會向我們訴說從出世起,周圍發生的事情。 (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11114490) . 這不是很弔詭嗎?人們是否善待樹木,他們會一五一十的告訴我們。 . 羅東林業園區:免費開放 . 資訊來源: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