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6/02 14:37:10瀏覽187|回應0|推薦0 | |
借人以物,最是能考驗對方;無論是錢或物品。 為人著想,通常不見得可以產生相應的作用力;一味地好,往往因為少了底線的襯托,而讓對方理所當然不以為意。 以前,我會借書給人,只是結果通常不會太好!過了半年,我問:「看完了嗎?」他回:「還沒,因為太忙了!借來後便放在角落沒翻過。」或是還書時,拿出一本泡水發皺的書,「不小心淋到雨,就變這樣了。」書借了後,從此沒有下文、人間蒸發的,倒也所在多有。 現在,我盡可能不借人書;可以內閱,不能外借。自己是一位注重書的人,不表示對方也會是一位注重書的人。與其因此埋下疙瘩,不如畫下底線,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樣的好,對方纔會知道,「好」不該是理所當然。 如果對方真喜歡有需要,我會建議他自己去買或是去圖書館借閱,畢竟有所付出,會比輕易到手來得更為珍惜。一方面,這也是支持作者與出版社的一種做法。 借人以物,除了考驗對方也是考驗自己。不能豁達,那就趁早畫線,有所不為,以免怨人怨己。此外,借人以物,也是心意的展現,懂得珍惜好好善待,方能長長久久,不辜負借給自己的一分心意。 借人以物更是借人以心,借或不借,只能用心。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