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故事的人──談小說敘述觀點
2012/06/01 11:08:34瀏覽4273|回應1|推薦24

﹝三重一村所見﹞

小說是敘事體裁,每一篇小說就是一個故事,而每一個故事的敘述人,可能只有一個,也可能有若干個,每一個敘述人又有各自的觀察或立場,稱之為小說敘述觀點。

一般而言,小說敘述觀點可分兩大類,一是「參與者觀點」,亦稱第一人稱觀點;另一類為「非參與者觀點」,或稱第三人稱觀點。第一人稱觀點的敘述者即「我」,是小說處女作最常使用的敘事觀點,往往形同「自傳」,如郁達夫〈沉淪〉。第一人稱觀點可再細分為「我」是小說主角(如侯文詠《危險心靈》)、「我」是小說次要人物(如法國作家聖艾修伯里《小王子》),或者較少見的兩個「我」的雙視點(如奧地利褚威格〈西洋棋的故事〉),以及多個「我」的多視點(如英國作家柯林斯《月亮寶石》)。

至於第三人稱觀點,基本特徵是敘述人具有隱密性,不在小說中露面,亦非小說人物,不過讀者可以感覺到,有一個「我」隱藏著,這就是「作者」自己,像神一樣,知道每一件事,能夠全面地、立體地介入小說人物的行動,任意出入人物的內心,完全掌握故事的來龍去脈,除了客觀地、超脫地、冷靜地介紹環境,敘述情節,刻劃人物,也會對人物、故事、問題加以評論。當敘述者無處不在、全知全能,可以進入人物的內心,超越時空地進行敘事,是謂「全知觀點」的敘述。

「全知觀點」在運用上比較靈活,這是一種最古老、最傳統,至今仍被大多數小說創作者所採用的敘事觀點,如曹雪芹《紅樓夢》、林語堂《京華煙雲》、白先勇〈永遠的尹雪艷〉、李喬《寒夜三部曲》等。

此外,第三人稱觀點之敘事者,選擇性地以個別人物為中心,其他人物則呈現非透明狀態,使讀者「設身處地」進入某人物的世界,容許小說留下供讀者思考的空間,謂為「選擇性全知觀點」或「第三人稱限制全知敘述法」,如東方白《浪淘沙》。

當然,亦有只是敘述故事,看到人物在活動,聽到人物的聲音,沒有感情也沒有心理分析,像戲劇一樣地具體呈現生活片段,亦無任何對人物的評論或提要式敘述,此曰「客觀觀點」,對讀者而言,作者是不具人格的目擊者,保持超然角度,不分析不解釋不批評不說明,只是忠實於自己官能感應為限的報導,乃與讀者造成一些距離或隔閡,如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一個潔淨、明亮的地方〉。

小說作者必須注意敘述觀點,因為由什麼人以什麼觀點來說故事,將使故事顯現不同的意義。作者根據題材需要,選擇適當的敘事觀點,才能夠發揮小說美學。一般而言,第一人稱觀點小說,真實性高、感染力強,容易得到讀者的肯定與認同,是跟讀者最貼近的一種敘事方式,然受到自知觀點的限制,無法涉及「我」以外角色的心理描寫,故難以寫成較具規模的小說。第三人稱觀點小說,表現方式較富變化,得以寫寬寫廣,多線同時進行,便於完成巨構大著,但其風險在於,用之不慎將令讀者為之混淆,彷彿墜入五里霧中,不知所云。

無論如何,小說作者務必掌握小說敘述觀點的原則,設法把故事說得清楚明白而又引人入勝。榮獲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高行健,其小說敘述觀點之運用堪稱一絕,《靈山》中,第一人稱「我」和第二人稱「你」實為一體,後者為前者的投射或精神的異化,而第三人稱「他」則又是第一人稱「我」的靜觀與思考;至於《一個人的聖經》,「此時此地」的「你」是旅居法國的流亡作家,「彼時彼地」的「他」表示文革時期那生活在中國的自己,二者互相穿插。像這般同一個人物用不同的人稱來表述,其所造成的「距離感」,反而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心靈空間。高行健運用「人稱代詞」的技巧,可以說十分巧妙、成功,讀來新鮮、有趣,成為小說的一大特色,其他人恐怕很難超越,如果貿然模仿,極可能落得「畫虎不成反類犬」。 

【懇託】

 

感謝大家支持,得以入圍「部落客百傑」活動複賽

(包括「綜合類」、「美食類」、「旅遊類」),

敬請登入臉書按」並將本網誌文章分享連結出去,

分享連結時請依文章性質留言「好文推薦」、「美食分享」或「遊記推薦」;

也請繼續惠賜寶貴一票,提升人氣,謝謝!

 

春衫猶濕參賽個人頁  http://iii.xinmedia.com/about-blogger1.jsp?uid=779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pou&aid=6477177

 回應文章

筱 蒨-Lucif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對小說又多了一些了解
2012/06/01 12:42
原來小說的敘述觀點,也有這麼多的差別。
選賢與能!支持吳敦義選總統!
歐宗智(ccpou) 於 2012-06-01 13:33 回覆:

採第一人稱敘事觀點

最容易下筆

也最難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