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31 20:51:41瀏覽1822|回應0|推薦19 | |
﹝《臺灣文學評論》創刊號﹞ (一)文學雜誌經營艱難 由於社會讀書風氣不佳,臺灣人往往捨得花錢吃飯聊天,但要花錢買書訂閱文學雜誌則興趣缺缺。老早以前,文化界就流傳一個笑話,如果你要害一個人,就讓他去辦雜誌。由此可知,雜誌經營之艱難,特別是小眾的文學雜誌。即使主事者滿腔理想、熱情,若缺乏經濟奧援,就註定難以為繼。是以文學雜誌創刊號即終刊號者,並不罕見;而能夠正常發行十年以上的雜誌,更是鳳毛麟角了。 真理大學臺灣文學資料館發行的《臺灣文學評論》季刊,於2001年7月創刊,經過十一年歲月,儘管屢獲行政院文建會優良雜誌獎,給予補助出版,唯仍無法承受長期虧累,將於2012年10月終刊,吹熄燈號了,怎不憾恨!記得以前提供文藝界服務以及保存現當代文學史料的《文訊》雜誌,亦屢傳停刊危機,後因獲得政府及民間資助,成立基金會予以支持,才得以繼續出版發行。只是首創「臺灣文學系」的真理大學,終因國內少子化的衝擊,又未能尋得社會資源的挹注,不得不忍痛做出《臺灣文學評論》停刊的決定。 (二)臺灣文學資料館與季刊 《臺灣文學評論》的創刊,源自真理大學臺灣文學資料館。1995年,基督教長老教會背景的「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學院」,計劃「文科設系」以為升格大學之準備。當年,由 籌畫創系的 2001年9月起,臺灣文學資料館陸續移至真理大學臺南麻豆校區,臺灣文學系亦改在南部上課。張良澤教授於2005年再次擔任真理大學臺文系主任,2007年卸下系主任職務。張良澤教授(1939-)年屆七十,自真理大學辦理退休,改聘為兼任客座教授;然他退而不休,仍參與臺灣文學資料館館務及負責《臺灣文學評論》總編與發行。直到2010年,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遷回淡水校區,復因臺灣文學資料館人事異動,《臺灣文學評論》於2011年7月刊登預告停刊啟事,令關心臺灣文學發展的作者及讀友感到錯愕、傷感與遺憾。 (三)兼容並蓄,風格獨特 《臺灣文學評論》季刊的靈魂人物當非 由於 整體言,《臺灣文學評論》季刊園地開放,能夠容納不同的意見,這是十分難得的,堪稱兼容並蓄,百花齊放,亦能給予臺灣母語「創作與研究」的發表空間。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期的編者手記〈素朴之心〉,無疑為《臺灣文學評論》的「春秋」,記錄了台灣文學資料館的一步一腳印,這些報導文字或大事記,具史料價值,可看性又很高,而且還三不五時可以欣賞到編者「資料癖」的獨門表演,讀來趣味盎然,此與讀者、作者、編者相互交流的「回響」園地,可謂前後呼應,毋怪乎〈素朴之心〉和〈回響〉被曹永洋譽為《臺灣文學評論》之「靈眼」。 (四)留下豐富的史料與創作 我從《臺灣文學評論》創刊起,就是忠實讀者及作者。除了發表論文,每一期的「回響」均未缺席,有始有終,這是訂閱之外,給予《臺灣文學評論》最具體的支持。 自《臺灣文學評論》第9卷第3期(2009年7月)起,大河小說家東方白前輩與我的來往信件──《東方文學兩地書》開始連載了,呈現的樣式十分美觀,相信東方白前輩一定深感欣慰。這些2002年至2012年的信件約150封,幸好在《臺灣文學評論》終刊之前連載完畢,完成了一樁文學大事。在此衷心感謝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