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07 18:12:49瀏覽258|回應0|推薦14 | |
華文新詩私房典藏寶庫 許其正典藏 鷗和日出 辛鬱 從搖撼著散髮一樣的海波上 從海的碧綠的叢林飛出 去迎接海上光輝的日出 白鷗;海上純潔的少女 海上的日出是壯麗的,似一座 強烈地繁殖著的薔薇園 光和色彩的薔薇園 白鷗,在陽光的薔薇園裡 伴風的呼響和浪的節奏 一匝一匝地舞蹈 我終於來了,立在廣闊的海灘上 粗拙地揮舞我的手臂 1960年11月 軍曹手記 作者簡介:辛鬱 本名宓世森,又有筆名古渡(發表小說)及向邇(發表文藝評論),浙江省慈谿人,1933年生於杭州,2015年去逝;曾服役陸軍;曾參加「現代派」,主持「十月」出版社,任《前衛月刊》、《創世紀詩刊》、《詩宗社》、《人與社會雜誌》、《科學月刊》主編,科學出版基金會執行秘書、國軍詩歌研究會召集人;著有詩集《軍曹手記》、《辛鬱自選集》、《豹》、《因海之死》、《在那張冷臉背後》、小說《未終曲》、《不是駝鳥》、《龍變》及雜文等多種。 典藏微言:有那麼一天,日出時分,作者被白色海鷗在海上飛翔的情景所吸引,站到海灘上,看日出時白鷗的飛翔,不自禁地振奮起來,寫成了這首詩。 見景思情,是每一個人都有的,敏感的詩人尤其如此。詩人往往因而發而為詩。 一開始,作者鋪陳客觀場景。他把海比喻為「碧綠的叢林」,形容海波「搖撼著散髮」,把白鷗比喻為「海上純潔的少女」,形象頗突出。在這氛圍下,牠展翅「飛出」,「去迎接海上光輝的日出」。日出,象徵光明。去迎接日出,挑明是去迎光明。詩人的人生觀顯然是很正向的。人,其實都應如此。有誰會自甘墮落,而不追求光明?這首詩的主要意旨就在這裡顯現。 然後作者描述海上的日出,說海上的日出是一座薔薇園,壯麗的薔薇園。他這麼寫: 「海上的日出是壯麗的,似一座 強烈地繁殖著的薔薇園 光和色彩的薔薇園」
白鷗「從搖撼著散髮一樣的海波上/從海的碧綠的叢林」飛出後,便「伴風的呼響和浪的節奏/一匝一匝地舞蹈」。那是何等壯麗的景 象! 於是,導出了最後一節: 「我終於來了,立在廣闊的海灘上 粗拙地揮舞我的手臂」 不會無緣無故「來了」。顯然是海鷗和日出的誘引。顯然是作者對光明的嚮往。 辛鬱是當年因動亂來台的。一路艱苦備嚐:逃難,參加八二三炮戰,服役,然後退伍,接著在文藝寫作及出版上奮戰不懈。我們這一世代的人,幾乎沒有不嚐盡艱苦的。他們一路奔波,不知流了多少汗,甚至血,受盡苦難磨練,是辛苦了,原來在台灣的台灣人就不辛苦嗎?沒什麼兩樣。在戰亂中,「覆巢之下無完卵」,還不是受盡戰爭的荼毒?還不是在物質極度匱乏中度過來?反正都沒逃過戰爭的魔掌,於是積聚了萬般鬱卒,如活在黑暗中,於是渴望獲得舒解,獲得一線光明,對日出之下自由飛翔的海鷗更是心嚮往之。詩人這一首詩正吐出絕大部分人的心聲,所以能感動人。 2015/8/20華文現代詩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