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12 15:39:07瀏覽2756|回應1|推薦3 | |
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都有一條代表性的河流,如何能將河川與都市風貌結合,諸如巴黎的塞納河、維也納的多瑙河及德國的萊茵河等,都值得台灣借鏡。萊茵河是德國第一大河,被德國人視為「父親河」,但曾因污染嚴重被譏笑是「歐洲的公共廁所」、「歐洲下水道」。德國政府驚覺污染問題嚴重後,90年代開始跟週邊國家協調共同治理萊茵河,才使萊茵河逐漸恢復瑰麗景致。
河川整治在國內外都被視為都市再生的重要工程一,如何藉由都市更新等措施,推動人與水共存的親水性生態都市也將是台北市政府的重要挑戰。基隆河整治工程一直是台北市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但基隆河經台北市的部分,唯獨五分里行水區未整治,中南里段和內湖五分里段的河堤景觀步道被泥沙淹沒、四周雜草叢生,嚴重缺乏一個國際性都市河川應有之樣貌,枚莎強烈要求市府立即著手規劃短期及中長期的整治計劃。
枚莎提出以下三點建議,希望市府以基隆河五分里行水區為示範,打造台北萊茵河: (一) 五分里行水區空地可開發成休閒娛樂功能兼具的親水公園,增加民眾活動和運動空間。 (二) 堤外車道兩側開發停車場,解決部分轉運停車問題。 (三) 內溝溪出口現有的渡船口設計和自行車道起點,應向內延伸,以銜接內溝溪、安泰溪景觀生態步道及內溝生態館,並串連康寧路接成功路至大湖公園,及安康路接康樂街底的日據時代運煤吊橋頭遺跡,推廣「內溝溪生態古蹟一日遊」。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