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用生命惜台灣 台灣的天使系列一
2006/06/15 01:47:54瀏覽901|回應0|推薦7

本書敘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台灣在過去醫療最貧瘠的年代裡, 持續用最豐富的愛灌溉這塊土地,造就更多幸福的人生歷史.

馬偕-強調傳揚公共衛生觀念,建立滬尾(今日淡水)偕醫師館與牛津學堂而深得民心,促使今日的馬偕紀念醫院成立,直至臨終交代家人要安葬在台灣的土地上.

李庥-第一位來台於東部宣教並通曉客語的牧師,用心推動台灣的婦女教育.

馬雅各-第一位將西醫系統引進台灣的長老教會宣教士.

戴仁壽-成立樂山療養院,一生奔忙照料被家人遺棄的台灣痲瘋病人,被尊稱為台灣痲瘋病之父.並致力翻譯台灣第一本閩南語病理教科書.

孫雅各-為了深入原住民部落,用心苦學泰雅語,從此視為第二母語的加拿大籍牧師,終生關懷台灣原住民生活與醫療照護品質.

蘭大衛-創立彰化基督教醫院.

看完這些外籍人士在台灣曾付出奉獻的奮鬥史,這份超越國界與種族的大愛奉獻精神,著實令人千萬分感佩.二十一世紀物質豐足的時代,台灣享有前人留下的完善醫療環境服務,還出了連加恩等年輕醫師願意主動前往照顧西非落後地區病童,像是衣物捐贈,捐款挖井,建立孤兒院等等,將曾經被上帝嘉惠的恩典細細回覆給黑色大陸的子民.

某次電視新聞出現獨臂可愛天使跨海尋親的故事,聽見荷蘭籍養父以美麗的蝴蝶形容孩子的成長.充滿關愛支持孩子的溫暖語氣,令聞者皆很動容

殘障孩子在國外的親職教育中,常被視為來自上天的特別禮物.
因為上帝瞭解這些父母具有的耐心與付出,故放心將這樣的孩子交付照顧,所以許多善心家庭寬容接受這群特別的小天使,以愛支持陪伴他們成長.

最慈善的德麗莎修女曾說過:
"
,就是在別人的需要裡,看見自己的責任." 

這句話讓我的內心出現莫大的感動,身心障礙者在台灣的人數並不少,所能享受的福利因縣市政府預算亦有不同限制的申請, 這些都需要給予足夠的預算與妥善安置計畫,以減輕家庭其他成員在長期照顧上的物質與心靈負荷.可以想見未來銀髮族的社會與醫療需求,希望能推廣終身志工的理念,讓未來的高齡社會,充滿更多的真誠與關懷的相處.

因著醫護教育的種種,深刻感動基督教與天主教的教會醫院始終選在台灣偏遠地區默默服務,台灣長老教會多在原住民的聚落裡努力給予各種資源與支持力量.跨海而來的傳教士真實呈現,愛無國籍,無種族的分享與付出,嘉惠台灣的早期貧瘠社會弱勢族群的健康生活.

現今這些傳教士也多凋零老去,我們也不像過去貧瘠的戰後階段,享受著國外各界所送來各項資源與善款.台灣人民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協助自己的家鄉與同胞,並且需將利他,自覺與回饋作接棒傳承,的確是該主動學習愛護自己生存環境的時代來臨了.

願你我齊心分享推及, 讓愛前往更需要停駐的地方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rolxai&aid=31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