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20 20:35:23瀏覽174|回應1|推薦11 | |
早晨的陽光像一疋柔軟的湘織,裹上屋頂的金鐘,鑲在鐘面五顏六色的珠寶像樂團一樣,和諧地反射出一曲動人樂章。屋頂的另一頭,與金鐘相對的位置架了一座涼棚,涼棚底下是整修中的大昭寺偏殿。一眾男女們手執長木棍,木棍末端接了個圓餅狀的麻布包,大夥兒邊踩踏獨特的節奏、邊哼唱工作的辛勞,麻布包隨著旋律一次次擊向地面,樁實剛覆上的泥水、抹平漸漸凝固的粗糙。 戴口罩、著天藍夾克的小哥瞧我在一旁杵著,於是停下腳步、手指角落的長木棍問說:「要試試不?」我興高采烈地卸下背包、抓起木棍、對準腳步、算準時間,像小時候玩跳繩一般,吸口氣就躍入這特殊的舞台,口裡還咿咿呀呀地胡亂嚷嚷。兩個循環過去,小哥不知從哪兒弄來一只裝滿零錢的盒子,靦腆地推到我跟前。 我想起七個小矮人挖礦時的熱鬧,想起黑奴詠嘆靈魂時的堅定,想起閩人採茶時的嘹亮,想起琉球漁夫拉網時的歡欣,人們從很久以前就習慣把音樂帶入工作,增加樂趣、減少疲憊,但隨著時代進步,現在的工作場所似乎只聽得見上級的催促和下屬的抱怨,如果能「慢點兒」,是否能找回那些被遺忘的音符呢?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