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爭的人生
2011/05/24 03:46:58瀏覽387|回應5|推薦37

自從两個孩子都大學畢業離家獨立以後,先生跟我每年固定一起回台灣一次,每次他停留两個星期先回美國的家我則多留十天左右再自己一個人走,因為想留個十天左右多陪陪八十七歲的媽媽。老媽媽每年盼著我這個「老」么女兒,那剩餘的十天對我們母女來講都十分珍貴。媽媽年紀大了,雖然很難得的是行動自如但到底也是風燭殘年。媽媽年輕時堅強獨立,算是個很有個性的女人。但一年一年裏她生理老了弱了,性情也逐漸變得軟了温和了。因為是媽媽的么女兒,父親過世後家中又遭逢極度衝擊的變故,我到美國尋夫兼求學前母女倆有過一段極度相依為命的日子。偶爾回想起那段時光,仍是心痛、仍是讓我「未語淚双流」,但媽媽與我都不再提那不堪回首的傷心往事了。媽媽常說我像她貼身的小背心,前胸後背都暖了!媽的這句話也暖烘烘的伴了我一生。
 
所以先生回美國的家以後那十天我每天都先搭經高速速路的公車去搭一大趟捷運從市郊的住處到台北車站再轉乘淡水線回娘家,來回兩個多小時。然後從早上到下午都跟媽媽「眼睛對鼻子」嘮叨不休的對著她說著上次別後在美國居家的日常生活,也不乎是個千篇一律但她也百聽不厭的對話而已。我偶爾跟大學及研究所的同學喝個下午茶,幾個不同階段的同學媽媽都認識所以聚會完回家對她「實况錄影轉播」她也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的有感想發表,也許這就是母女吧!
 
這幾年每年回去都發現媽媽與唯一的嫂嫂婆媳之間由當年的「金戈鐵馬」蛻變成今日的「西線無戰事」,不禁得深深的嘆口"What a relief!"的氣。年過80以後媽媽也因為知道自己老了、弱了,她懂得放手,懂得釋懷,她也了解自己真的得做個「又聾又啞」的閒人婆婆了。可不是嗎?知道那麼多、干涉那麼多只有把自己最心愛的獨子夾在中間過「兩大之間難為小」的日子,也使得每次回娘家的我好尷尬,這裏面全是輸家。嫂嫂這幾年隨著媽媽漸漸柔軟的態度,婆媳相處日漸平順。想法、作法、思考與態度一起走向「正向」是值得拍拍手喝釆的贏家。不是有句話說" I takes two to tango " 嗎?在彼此的進退之間尋找一個和協的節奏與脚步。媽媽的人生一輩子走到了這個份上才學到了放下,也算是「老母可教也!」。做為一個女兒我是十分的感謝我的嫂嫂,讓我的母親得以安享老福平靜的度過晚年,像"禮運大同篇"裏所講的「老有所終」。
 
我經常想起元朝時關漢卿寫的一首「四塊玉」的散曲:「南畝耕,東山臥,世態人情經歷多。閒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
 
爭什麼呢?不必細思量也知道人與人之間總有些「缘份」的牽扯,有些人怎麼看怎麼順眼而那些互動則「水到渠成」,有些則需要加把勁堅持去求得;有些則永無交錯的可能。人生到了一個階段更需要經常的教育自己要得懂得過「放下」的人生、「不要爭」的人生。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ja12&aid=5245862

 回應文章

甜水窩蜂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爭
2011/06/30 22:19

我也是「老」么女兒,明年就跟妳看齊

我家老媽正邁向80. 過去明爭暗鬥,也漸放手,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人與人的緣份真的說不清,人入老境,沒體力沒耐心鬥智角力,不學會放下,只有跟自己過不去.



姚嘉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學會放下
2011/05/31 09:37

是智慧, 需要學會forgive and forget, 這些也需要時間.


王絹絹(caja12) 於 2011-06-04 08:53 回覆:
謝謝回應。妳說的沒錯,但有時知易行難,所以總得時時教育自己。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何必爭
2011/05/25 02:22
言之有理,誠如您所說的,爭到最後,全是輸家,還是放下、無爭,來得自在逍遙。
 
王絹絹(caja12) 於 2011-06-04 08:57 回覆:
謝謝回應。真的深深體會不爭的人生零負擔,既減壓又輕鬆自在許多,這也等於是善待自己不是嗎?

Dere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戈鐵馬
2011/05/24 21:34

好像是一首軍歌的歌詞耶  下一句  應該是 百戰沙場

 再堅固的城堡  也終有  走入歷史的時刻

 

也許   不爭的人生   要等到    人生的第四樂章   方能體會吧

再長的樂曲  也終究會有 曲終人散的時刻

抑揚頓挫  之後 

              給個  Bravo ~~

 

王絹絹(caja12) 於 2011-05-25 01:01 回覆:
謝謝回應。懂得要過不爭的人生不容易啊!誠如你說的得等待人生的第四樂章吧!

小ME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11/05/24 20:30

讀了這篇文章 , 感觸很深。2009年 , 我們舉家返台 , 也是想婆婆年紀大了 , 健康每下愈況 ,應當就近照顧她 。但婆婆是強勢的人 , 喜歡爭小輩的尊敬 , 和媳婦爭兒子的關心 , 還爭家中大小事的主導權 , 本是好意放棄美國的一切回台想照顧她 , 卻反而將家裡搞得烏煙瘴氣 , 多年來我和她「相敬如賓」的關係也因而破裂。半年後我們又匆匆搬回美國 , 因為小孩看到奶奶就想躲 , 我的朋友打電話找我卻總是被惡言相向 , 先生也說再不搬走我和他一定會離婚......處心積慮的爭爭爭 , 卻是失去更多啊~~

王絹絹(caja12) 於 2011-05-25 01:10 回覆:

謝謝回應。婆媳相處本來就是一門好難的人生功課,何况這中間還牽扯了許多人際關係。保持距離是對的,priority要set好,先把自己的小家庭顧好是正確的選擇,至少你們試著也真正去做了,這就夠了。結果如何就不必多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