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11 12:42:30瀏覽3752|回應12|推薦139 | |
布拉提斯拉瓦在哪兒?!
盛產白葡萄酒的布拉提斯拉瓦,近郊葡萄園遍布。袖珍的舊城區,有4座發人深省雕像中,最為聞名的看守人青銅雕像,也成為布拉提斯拉瓦的象徵。 布拉提斯拉瓦係農業重鎮是斯洛伐克首都,早晨冒著風雨自山丘俯望舊城。
布拉提斯拉瓦城堡,是當年羅馬人修建的簡易要塞。 擁有4個高聳的塔樓,像倒置的桌子四隻腳。 舊城區馬路邊的教堂,我不專心,現在終於嚐到惡果,叫不出名字了。 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不知是因陰雨還是人口少,整座城市是靜悄悄的。 布拉提斯拉瓦天際,佈滿電聯車的電線,街上有軌無軌電車來來去去。 無精打采的布拉提斯拉瓦有些頹廢,不過這種感覺還不錯。 建於18世紀的總統府,聽說也是知名的建築。 總統府前噴水池中,一個銀色地球,很吸引攝影者的鏡頭。 遊客從建於14世紀的米榭爾塔樓進入舊城區。 舊城的市政廳廣場,也是世界各國使館的駐區 。 各國使館林立在這座舊廣場四周。 舊城廣場上,建於16世紀的市政廳與前方的羅蘭噴泉。 這個低矮拱門是進入大主教宅邸。 建於18世紀,大主教宅邸中庭與入口的矮門差很大。 這幢粉紅古建築是主教宮。
舊城古蹟無數,哪會如此安靜,店家也空無一人,是我們挑錯時間嗎? 別誤以為消防車,是載客的遊城車啦!沒什麼遊客,車停擺,人閒閒沒事做。 人過多嫌吵雜,沒人過於安靜,又教人錯愕難受,人呀!真難伺候。 鑲嵌舊城地面,銅環是國際城市地距,內小銅圈是方位,外大銅環是與其他城市的距離。我爛技術沒拍清楚。 路旁立有man at work指標 ,讓遊客容易找到看守人雕像。 舊城區裡,另一尊街頭藝人雕像。 舊城外賣紀念品攤販。 不論富國或窮邦,到處矗立雕像,好像是歐洲人的偏好。 集中在方圓1公里的舊城,從城門進,約15分鐘,就可走出舊城。徒步在雨不停,風不靜,店不開的無人中,被孤寂圍繞,最後一瞥就留在這座國家戲劇院。不言不語的布拉提斯拉瓦!再見囉!
布拉提斯拉瓦在哪兒?!
位於波西米亞(Bohemia)盆地中的捷克,世人都認識她,都捧她。同祖同宗,位在捷克東邊,塔特拉山區(High Tatras Mountains)的斯洛伐克(Slovenská),卻被大家遺忘了,讓我們一起認識唸起來拗口的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 (Bratislava)吧!
斯洛伐克與捷克的分合
斯洛伐克土地面積4萬9千平方公里,比台灣大1.36倍,人口不多540萬。1992年前,捷克與斯洛伐克同屬一個國家,分道揚鑣至今已有20年了,不過我還是改不了口,老愛叫各自獨立這兩國『捷克斯洛伐克』(Československá)。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緊挨著奧地利和匈牙利,與 維也納和 布達佩斯被讚稱『多瑙河三星』。布拉提斯拉瓦和維也納相互對望於多瑙河兩岸,相距僅60多公里,兩國首都近在咫尺也是歐洲僅有。1世紀,羅馬帝國就在斯洛伐克駐紮,曾受匈牙利帝國統治1000多年,9世紀捷克人與斯洛伐克人共同建立大摩拉維亞帝國(Great Moravian Empire),於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瓦解,兩族聯合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Republic of Czechoslovakia)。
雖然這兩支民族同屬斯拉夫人,但外貌、性格和自我認同上卻有不小差距。由於與德國比鄰,捷克人的外貌性格較近似德國人;質樸溫文的斯洛伐克人則較類似匈牙利人。1918年10月28日兩國共組國家前,位於波希米亞中部的捷克經濟已達鼎盛,人民生活優渥,共組國家後,事事都以捷克為中心,漠視了還在艱辛困頓中的斯洛伐克,不但沒有政治地位,言論不被重視,更沒有自治權利,因而引爆斯洛伐克人民不滿。1938年,在德國納粹推波助瀾下,脫離捷克獨立成了納粹傀儡。1948年,二戰結束,兩國再次合併,以共黨一黨執政。1969年,捷克與斯洛伐克再次聯盟成立共和國,主政的捷克,採行激進經濟改革,雙方爭端頻傳。1989年,布拉格發生反政府運動,渴望擁有主權的斯洛伐克人民,終於在1993年1月1日,取消與捷克聯邦政府關係,自立門戶。
體態老邁的年輕國家
斯洛伐克多山,森林面積廣闊,伐木是該國主要行業,出產優質的鐵礦,採礦也十分發達。因為多瑙河流經,使這蕞薾小國擁有一片沃壤。巴士行經山谷部落零星散佈,好久不見的葡萄園也一路蔓延。自古斯洛伐克山谷就已栽種葡萄,釀造葡萄白酒遠近馳名,到此一遊旅人別忘了品嘗。葡萄園逐漸遠離消失,雨也稍停,總算在天黑前看見多瑙河畔的布拉提斯拉瓦。陰霾中有軌無軌電車、彩繪老公車、不急不徐路人稀落穿行、…………天空是萬線糾纏交結,傳統與摩登建築在街邊穿植,古老與現代碰撞出視覺錯亂與年代疑惑。進入鬧區,創意新建築不多,斑駁頹敗建築隨處可見,眼前才20歲的國家,卻有著百歲容顏。其實數百年來,沒主權的她,經常被占領、被瓜分、被利用,經常從地圖上消失,讓富裕的捷克搶盡了鋒頭,所以被世人遺忘了。
但別看她步履蹣跚, 5~6世紀斯拉夫人就已在此定居。1536年,匈牙利首都布達被鄂圖曼帝國攻陷時,還遷都到布拉提斯拉瓦。1830年,有11位,匈牙利國王在布拉提斯拉瓦的聖馬丁((Dóm sv. Martina))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所以年紀雖小的布拉提斯拉瓦,面容慘白憔悴是必然!已經 6月24日初夏了,昨天的陰晴不定,早上的風雨交加亂了季節,亂了衣服穿著,北國只要一下雨,瞬間變寒冬。清晨,冒著強風密雨往多瑙河旁的老城區,山丘上一座10世紀前始建的布拉提斯拉瓦城堡 (Bratislava Castle) ,歷經幾世紀朝代更迭翻修復建,勢當年擁有哥德、巴洛克、文藝復興式的歷史建築,不過1811年,該城堡被摧毀,1950年重建,改頭換面後的古堡,唯一不變是矗立在廢墟原址,建築古況全失,已改成博物館的它,如今嗅到只有時尚與現代。
舊城廣場的市政廳
進入舊城廣場前,一幢灰頂白牆典雅巴洛克式建築是布拉提斯拉瓦的總統府 (Prezidentský Palác)。總統府前偌大噴水池中,一個巨型銀色地球矗立,為平淡無奇的總統府增色不少。總統府後有座開放給民眾和遊客的花園,遊客有意進入,得走側門。大家意願不高,直接往舊城區行進。沒有城牆圍繞的舊城區,只剩一座始建於14世紀的米榭爾城門(Michalská Veža),該城門原是哥德式建築,16世紀改建成文藝復興式 18世紀覆上巴洛克式屋頂。這座塔樓現在已改為兵器博物館,聽說登上塔樓可俯瞰新舊城的美景,下雨天沒人有興趣,只從城門穿過,沒登高遠眺。雨依然下著,人到了舊城廣場(Hlavné námestie),不大方正廣場上,萬國旗海飄揚,原來舊城廣場上林立著各國使館,幢幢各具年代建築,成了使館的配角與綴點。闢成歷史博物館的舊市政廳(Stare Mesto)較引人注目,它正以歌德及巴洛克式的古老身影召喚著我們。
雨停了,廣場上休閒座椅及咖啡座上的遊客,正乘著稍歇的雨後,享受和煦陽光,廣場上的攤販也掀開布簾熱鬧做起生意。穿行在如蜘網巷弄間,古代建築群與現代商家招牌交織讓人迷亂。與舊城廣場比鄰,建於1778~1781年的大主教宅邸 (Primaciálny Palác),在袖珍的老城顯得格外突兀龐然,柔和粉紅的外牆搶盡了古城風采,從前是私人宅邸,如今成了節慶的活動場所。城區雖小但街道乾淨,遊客中心供應完整清楚的地圖,讓遊客能一目了然該往的路線。跟其他歐洲城市一般,穿梭在小巷小弄,見到是爿爿紀念品商店。沒令人耳目一新,讓人多佇足的獨特,一個小時繞完綽綽有餘。雨中風中寒冷中,人人意興闌珊默默走著。我心中滴咕著!真乏味,這座城市還有什麼值得一探的特色呢?
布拉提斯的四尊雕像
淒風苦雨中,遊客稀稀落落,石砌人行道上,突見一塊厚重鑄鐵人孔蓋被掀開,冒出一個頭戴鋼盔,面帶笑容,雙手交疊,趴在地面的青銅雕像,露出的頭顱戴著銅盔,銅盔上還沾了些許泥水,似乎才忙完檢修工作,從下水道探頭到地面喘一口氣。他的眼神盯著一來一往路人,像招呼想搭訕。原來這是到布拉提斯拉瓦遊客必訪的4尊雕像之一『看守人』(The Watcher)。這尊青銅雕像,是四座雕像中最負名氣。這位不眠不休看守人,24小時維修著下水道,有他,布拉提斯拉瓦的下水道想必是世上最暢通的。也許因他勤奮不懈,舊城獨厚他,讓遊客很容易能找到他,在路旁立有man at work的指標,指引遊客與他招呼、攀談、讚美、合影。第二尊『街頭藝人』(Schooner naci)據說他是當地家戶喻曉傳奇人物,因家庭變故,變得瘋瘋癲癲,天天妝扮得光鮮亮眼,站在人來人往街頭,跟人微笑招呼。
我只見到兩尊,另兩尊雕像『座椅上的拿破崙』及『衛兵』,我完全沒有印象也沒影像。因為回來後才知道,這4尊雕像是布拉提斯拉瓦舊城的獨特。不知是我當時不認真,瞎走胡繞沒跟上隊伍被遺漏了,還是領隊偷懶不說被省略了。當初若知道有4尊,才見過2尊,我肯定不會遺棄另2尊。有遺憾,幸好,招牌的看守人沒被我漏掉,不然我會捶胸頓足。穿出了老城巷弄,揮別舊城的最後一瞥在國家戲劇院 (Slovenské Národné Divadlo)。建於1886年的國家戲劇院,是一幢文藝復興式建築,戲劇院前除了小小噴泉汨汨噴灑及廣場上如茵碧草搖曳風中外,是靜悄悄的。這座國家戲劇院供國際級戲劇演出外,還經常會有芭蕾舞的演出。你若喜歡,不妨進入索取相關資訊。
我們一群人從劇院旁寬闊馬路,隨著川流不息汽車,隱入相互緊鄰的現代大樓裡。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