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07 16:58:00瀏覽5182|回應17|推薦133 | |
愛沙尼亞古城塔林風情 愛沙尼亞沿途看不見隆起的山丘,是一望無際的平坦。 進入愛沙尼亞國境,休息站店外草場上踢足球的孩童。 晚上10點抵達塔林,步入舊城不是參觀而是用餐。 雖然累癱了,還是匆匆返回舊城夜遊。 夜深古城裡,只剩一些愛攝族和夜貓子。建於14世紀,直指天際背面的市政廳( Raekoda)。 夜深了市政廣場上的咖啡座,依然燈火通明。
請您別誤判,這可不是霞光滿天,市政廣場的傍晚哦!是夜闌人靜的深夜11點了。
市政廳在下城區扮演重要的角色。極為傾斜的屋頂,還有挑高的山形屋牆及衝向夜空灰白高塔。 泛出火紅的霞光市政廳的高塔,自1530年,就矗立在市政廳塔尖的風向針是老湯馬斯(Vana Toomas)銅像,他是塔林的守護神。
市政廣場上沒有洶湧的人潮,若不是累得眼皮直下垂,真想坐在廣場邊陪著老湯瑪斯。 與同伴走散了,獨自拐過另一條街的城牆邊,回眸眺望立在古厝間的聖靈教堂尖塔。 幢幢色彩繽紛的山型建築,讓人目不暇給。 塔林郊區的卡德羅格公園,是俄羅斯沙皇時代的產物。彼得大帝於1710年購買,當夏天行宮。 德羅格公園湖畔,Kreutzwald銅像,他是位醫師兼作家,愛沙尼亞人尊為文學之父。 1720年,彼得大帝在卡德羅格公園蓋的休憩行宮,現已成為愛沙尼亞的總統府。 露天音樂廳背著波羅的海,坡上ㄧ座愛沙尼亞的音樂家雕像,1989年,在此舉辦要獨立音樂會,聚集10萬人2年後果然獨立了。 建在小山坡上露天音樂台入口,穿傳統服飾的店家小販。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穹頂式建築的大教堂,有5座黑銅色的洋蔥頭及尖頂的金色雙十字架,正面飾有黃金馬賽克聖母與聖子像。
教堂圓頂置有11座銅鐘,最大的重達16公噸,是全愛沙尼亞最大。 建於1219年,聖母瑪麗亞教堂(Dome Church),是愛沙尼亞最古老的教堂。 上城圖皮亞的帕庫利觀景台(Patkuli Vaateplats),可俯瞰下城。 帕庫利觀景台可俯瞰,遠方的芬蘭灣。 圖皮亞的帕庫利觀景台 。 圖皮亞的帕庫利觀景台經常人滿為患。 長腳街上的遊客。 長腳街牆上掛的長靴。 長腳街上遊人如織。 從長腳街往下城走。 長腳街上賣畫小販。 聖奧拉夫教堂(Oleviste kirik),建於12世紀。500年間,高到159公尺 ,曾是世界最高的建築。歷經數次大火,現在高為123公尺。 別嚇著了,他不是要搶劫,是想吸引顧客到餐廳用餐的噱頭裝扮。 兩名小丑打扮的小販,邊舞邊賣,,大方擺出各種姿勢,讓遊客拍個夠。 賣飲料的推車,簡單清楚,口渴了嗎 ?!請買一瓶吧! 這是賣各種口味堅果 的推車攤販,穿著古代傳統服飾,為了招攬更多光顧的遊客。 舊城服務生,都做傳統打扮,不免讓人多看幾眼。 到處都有的街頭藝人表演,整座城區充滿樂音。 夏季的觀光季節,只要有遊客,就會有街頭藝人表演 。 下城從前是平民居所,市集與聚會都在市政廣場上。為了方便遊客,塔林上下城區到處立有清楚路標,但看了我還是一頭霧水。 塔林聖靈教堂外,建在13世紀末,最吸引人是在門口牆上,藍、金鑲嵌的木雕骨董鐘。是愛沙尼亞最老的古鐘。 萬頭鑽動的下城區。 塔林舊城讓人目不暇給的建築。 塔林舊城讓人眼花的老建築。 幢幢的建築讓人記不情年代與 故事。 愛沙尼亞的夏天,氣溫卻爬不上20度,夏天裹著毛毯喝咖啡的顧客和立著的電暖器。 夏天愛沙尼亞的氣溫還是低,露天咖啡座備有毛毯和電暖器讓顧客取暖。 您瞧,露天咖啡座傘下一盞電暖器,是夏天哦!奇特吧! 3棟連壁式三姐妹之屋,原是中世紀商人的住宅,各有獨立的山型牆和屋頂。 三姐妹之屋,擁有各自的門廊、 廚房、煙囪和儲藏室都在屋的頂部,現在已改為旅館 。 1422年就開始營業,歐洲最古老的藥局。據說杏仁糖就是這藥局發明。 下城市政廳外牆上,戴著皇冠恐龍頭,是建築排水口。 匆匆的來到愛沙尼亞的古城,也匆匆的繞了一圈塔林的上城與下城,就要在古城入口的維魯城門(Viru Gate),跟波羅的海三國的愛沙尼亞道別了,再見了,綠色的愛沙尼亞,熱鬧的塔林古城。 我會永遠想念妳! 愛沙尼亞古城塔林風情 綠野平疇漫漫長晝 巴士從聖彼得堡開到愛沙尼亞邊境,已超過4小時了,離開邊界後,巴士又得耗上3小時,奔向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土地面積只有4萬5千多平方公里,人口僅129萬的愛沙尼亞,位在波羅的海東岸,東邊與俄羅斯接壤、南方與拉脫維亞相鄰、北邊倚著芬蘭灣。由於愛沙尼亞處在列強環繞中,曾被丹麥、瑞典、德國、蘇聯及波蘭占領過。愛沙尼亞人屬芬蘭分支的烏戈爾族(Finno-Ugric),人民大多信奉基督教,雖然被蘇聯控管50年,但東正教信徒為數並不多。境內最高的山只有300多公尺,超過80%的土地是平地,平均海拔不到20公尺,地勢低平,車行沿途視野遼闊毫無阻礙。極目所及,是一望無際的翠綠草原與廣袤森林覆蓋的大地。 波羅的海三國曾於二次大戰,被蘇聯和德國納粹私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遭蘇聯併吞, 50年共產極權封鎖期間,不少愛沙尼亞人被放逐到西伯利亞,蘇聯為同化之遷入大批俄國人。蘇聯瓦解後的1991年,波羅的海三國終於宣布獨立。2004年5月,愛沙尼亞加入歐盟,2007年加入申根公約會員國,從此方便了進出該國的遊客。愛沙尼亞雖然是波羅的海三國中面積最小,但經濟情況卻是最好的,2011年起使用歐元,也是三國中唯一使用歐元的國家。別小覷袖珍的愛沙尼亞,她的網路尤其發達,旅客只要向旅館要帳號和密碼,在旅館大廳利用wi fi免費無限上網。只可惜,抵達旅館已是夜深人靜累癱了,也已經沒有餘力上網。草草用過晚餐,快快梳洗,準備上床,只是夜已深,窗外的天卻還亮光光的。 別出心栽塔林古城風情 高緯度國家的夏季,白天特別得長,還來不及見到天黑,天怎麼就亮了。愛沙尼亞人說,她們國家唯有的缺點,是冬天太冷也太長,夏天白晝漫漫,人好像無法充分休息。夏天短暫,太陽可貴,比鄰的北歐遊客格外珍惜,天雖然亮得早,但商家依然按時開店,一批批搭乘遊輪來的北歐遊人,一早已將整座塔林舊城區塞爆。塔林是中古世紀的古城,也是愛沙尼亞第一大城,早在12世紀就有該城的記載,1219年,丹麥占領塔林130多年,歷史學家認為『塔林』是由愛沙尼亞文『Taani Linnus』縮寫而來,意指『丹麥的城堡』。丹麥建城後,雖然又被瑞典和其他鄰近幾個國家掠奪過,幸運的是所有文物與建築能毫髮無傷完整保存下來。塔林舊城於199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從我們投宿的旅館就能看見近在咫尺的古城門。一早,穿出玻璃帷幕的現代建築,跨過寬闊平坦的馬路,人愰若跌回從前,眼前是古意盎然,色彩繽紛的老厝、坎坷不平的鵝卵石路、一家接著一家各具特色的露天咖啡座、…………。那道旁小心路簸的貼心標誌讓人莞爾。歐洲古城比比皆是,也都大同小異,不外是不同年代的建築群、高聳宏偉的教堂、寬闊無比的廣場、迂迴曲折的街道、富貴傲慢的馬道、現代透潔的櫥窗、精心製作的鑄鐵招牌、…………。但塔林之不同,就在古城的店家、小販及餐廳,販主或服務生都以傳統穿著迎客,裝扮古像如國王、公主、貴婦、騎士、劫匪、惡棍、…………等吸引遊客目光,現代商業與古代傳統互映的噱頭,讓塔林古城更具風情。 人滿為患帕庫利觀景台 由於四面環敵,又沒有高山扼守,一目了然的愛沙尼亞,注定了被侵犯的命運。塔林舊城分有『上城』和『下城』,上城的圖皮亞城堡 (Toompea loss) 就位在老城唯一土丘上,也是唯一地勢較高較安全的位置,圖皮亞成了古代最佳護衛與保身的處所,所以當年群聚著權貴與顯要。我們從小丘上的富貴上城區,往平民的下城區參觀。首先映入眼簾是典型俄羅斯風格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Aleksander Nevski Katedraal),只見教堂前,是各據一方,一團團的觀光客,有聽講解,有搶拍照,是摩肩接踵,寸步難移,夏天的歐洲遊客之多,絕不輸給大陸。進教堂要買票,歐洲人也喜愛進教堂,教堂外已大排長龍。遊人如浪似潮是有增無減,一個不留神就會被沖散跟不上隊伍,在人潮洶湧,如蜘網的古道上,迷失方向要找人實在困難。怕跟丟又愛拍照,邊拍邊掃描隊伍。來到圖皮亞至高點的帕庫利觀景台(Patkuli Vaateplats)俯瞰,遠方的芬蘭灣、塔林的舊城區與新興的街區是一覽無遺。由於地點佳,位置狹窄,又是人滿為患,要拍張照還得等空位。 此時,突然聽到一串尖銳的咆哮聲,憤怒的叫罵聲驚動了路攤與店家,往來的遊客,也被高亢的叫罵震住駐足而驚詫莫名。大家目光不再是漂亮的風景、古老的建築、美麗的尖塔、…………,而全聚焦在一臉橫肉隊友的身上,他怒吼的嘴都已斜張到耳朵了,依然不肯罷休叫囂著。原來是一心拍照的他,沒跟上隊伍,一時迷失而心有不甘,正在責罵領隊不負責,沒有清點人數。在如此公共場所實在丟臉。年紀不小的他,卻有火爆浪子般的脾氣。他這副嘴臉,並非我首見,前一天,在聖彼得堡晚餐後,自作聰明的我,從餐廳溜出拐個彎,不幸,找不到回餐廳的路,迷路的我急了,因為半個小時後,預定好的芭蕾舞表演就要入場了,而巴士馬上就要從餐廳載大家到劇場,找不到路的我,擔憂會誤了而背負難以彌補的罪過,定下心後雖然找到路,但回到餐廳已是人去樓空,跟餐廳人員只能雞同鴨講,幸好當天餐廳尚有一香港團,能說華語領隊和俄羅斯導遊見我著急的模樣直安慰,正在不知所措之際,領隊回餐廳,對著我埋怨了幾句,在香港團那位俄羅斯導遊的協助,招了一輛計程車前往普希金劇院與團友會合。 長腳街與短腳街的命名 幸好俄羅斯導遊記錯時間,距離開演時間還有1個小時,大家都還在場外等待。慶幸自己並沒有耽誤到團友的時間。心有餘悸進入劇院,才坐定就聽到旁座的該名男團友,用台語對著我大罵:『你!眼瞎又耳聾(不懂俄語,不識俄文),你!不知死活敢亂跑!』同樣惡狠,同樣罵到眼歪嘴斜。他那尖酸刻薄的言語,讓犯錯的我更是無地自容,點頭如搗蒜,聲聲向他:『對不起!』。想不到,他迷路了卻不知檢討,在大庭廣眾下直指他人鼻子叫囂。唉!一種米養百樣人,算我倒楣遇到火爆團員。報應還來得真快,我立於一旁抿嘴偷笑,其他團友則協助安撫火爆團員與憤憤不平的領隊,丟人現眼的鬧劇總算平息了。 離開帕庫利觀景台,有兩條連接上城與下城的街道,一是『長腳街』(Pikk jalg),一是『短腳街』 (Lühike jalg)。請別被街名給誤導了,這兩條街名與人腿的長短是毫無關聯。只是一條街比較長,路面也較寬可通行馬車,被稱作長腳街,另一條則是縮短路程的捷徑,以階梯上下也較為狹窄,而被稱為短腳街。短腳街源於13世紀,當時群聚著銅匠和鎖匠,是貨物運往上城區的主要通道,古代交易頻繁,是熱鬧非凡,這條街上保存了不少古蹟。只是當天狹窄的階梯通道被魚貫的遊客塞爆,時間有限,想擠進短腳街巡古而不可得,只好遺憾的從寬闊的長腳街往下城區的市政廳廣場(Tallinna Raekoda)走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