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龍應台新書
2009/05/14 17:32:54瀏覽1386|回應3|推薦18

今天,友人傳來文章一則,頗值一閱。特貼文UDN聯網以饗網友。全文如下:

------------------------------------------------------------------------

目送 ~值得一看 感動心靈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二十年前, 我的三個孩子長大了,  一個一個相繼離家, 本來就聚少離多的我們 ,  整個家空洞的連呼吸都聽到...  我 無 意中看到一個外國婦女寫的文章 , 把其中片段摘錄護貝後 ,放在玻璃板下, 中國婦女畢竟沒有歐美婦女來得豁達 , 當我寂寞或孤獨時就再看一遍。

【你的孩子並不屬於你 , 他們是生命延續的代表 ,  他們經你而來但非為你而生,你可以給們愛卻不能給予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心,  你可以給孩子一個家,  但是這不是他心靈的住所 ,  因為他們的心早已飛到他明天的家 , 你可以盡力去愛他們,卻不能要求他們愛你.......
 
龍應台最近出了一本新書"目送"   算是一本生死書 ~ 感人大作 ~
 
文字優美洗練,內容深刻感人,為人父母及子女者,看後更有體會,真誠推荐, 值得一看 感動心靈 !

目送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枒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群裡,我 無 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

 
  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 邊 無 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搭我的車。 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 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只郵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 五公尺 。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

評論: 

德國社會心理學家與人道主義哲學家(Erich Fromm, 1900-1980)
.
The mother-child relationship is paradoxical and, in a sense, tragic. It requires the most intense love on the mother's side, yet this very love must help the child grow away from the mother, and to become fully independent.
.
母子的關係是矛盾的,從某種意義來說,也是悲劇的。它要母親這一方有最強烈的愛,但也就是這個愛幫助孩子長大脫離母親,終致完全獨立。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dda&aid=2949064

 回應文章

天路(今日當如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恩威並施
2009/10/17 09:53
這就是為什麼我寧願全心愛一隻狗 也不願掏心挖肺養個瞬息萬變的孩子

林口 豆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最後一次看到我爸
2009/07/24 17:38

我爸在埋了十四年後撿骨,墳墓原地重做。

墳墓做好以後骨灰要重新葬回去。

在要放回去時,由我和哥抬著骨灰罈慢慢放進墓裏,

然後法師最後一次打開骨灰罈,要放入釘子和銅板(添丁添財),

那是我是最後一次看到我爸,看他坐在那裏面。

philosopher(budda) 於 2009-07-28 15:56 回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薄冰
2009/05/25 00:14

子敏的薄冰有類似的意象

不知為何才初中的我便已感動莫名至今難忘


philosopher(budda) 於 2009-07-28 16:01 回覆:

子敏的薄冰?

下次去誠品,會去翻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