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梵網第六重解析(2)
2008/05/24 19:13:24瀏覽399|回應0|推薦1

1.

天息災譯,分別善惡報應經:
不善身業。不善口業。不善意業。恒起身見。恒起邊見。邪見不息。作惡不懺。婬欲邪行。
毀謗聖賢。壞滅正法。如是10業獲地獄報。(10地為聖;10住10行10迴向為賢)

諸位仁者,這段可有出現「比丘比丘尼」5字 ?
請問,若「比丘比丘尼」作惡不懺、毀謗聖賢、壞滅正法,會不會獲地獄報呢 ?

華嚴經淨行品:
見論議人,當願眾生,於諸異論,悉能催伏。若說法時,當願眾生,得無盡辯,廣宣法要。

諸位仁者, 文殊師利菩薩可有說明,「催伏」的對象,「不可以」是比丘比丘尼 ?
若在家菩薩「廣宣法要」時,遇到比丘比丘尼就得「閉嘴」,這樣還能稱為「無盡」辯嗎 ?

2.

順便一提,優婆塞戒經,也是偽經,請參考:
http://blog.udn.com/bu9650/4099783
http://blog.udn.com/bu9650/4102909
http://blog.udn.com/bu9650/4105842
http://blog.udn.com/bu9650/4108209
http://blog.udn.com/bu9650/4109257
http://blog.udn.com/bu9650/4112287
http://blog.udn.com/bu9650/4118167

3.

大法鼓經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今此大眾離諸糟糠堅固真實如栴檀林。如是眾中彼雲何住。
佛告阿難。問大迦葉。阿難言。唯。善哉當問。即問迦葉。於此眾中彼雲何住。
迦葉答言。彼愚癡人是魔眷屬。與魔俱來。是故阿難。我先說言。
不能堪任於如來滅後。善巧方便護持正法。如善守田...爾時世尊。即告我言。
於我滅後汝當堪忍護持正法至於法盡。我時白佛。我當堪能四十年中護持正法。
時佛責言。何以懈怠。不能護法至於法盡也。
佛告迦葉。汝且求魔。若能得者堪任護法。迦葉即以天眼觀察而不能見...即白佛言。
我不堪任求覓惡魔。如是八十諸大聲聞。皆曰不堪。
復令賢護等五百菩薩。除一菩薩名「一切世間樂見」。推覓惡魔。亦復不得。
爾時世尊復告迦葉。汝不堪任法欲滅時餘八十年護持正法。南方菩薩當能護持。
汝當於賢護菩薩五百眾中最後求之。迦葉答言。善哉當求...
佛告迦葉。汝往勸請令覓惡魔。
爾時迦葉。即與八十諸大聲聞及賢護等五百菩薩。俱共勸請一切世間樂見離車童子。
汝童子。世尊所舉。堪覓惡魔。爾時童子於大眾中白迦葉言。
我今堪任推覓惡魔。然有八十諸大聲聞。賢護等五百菩薩摩訶薩。
及文殊師利。觀世音。得大勢。滅諸惡趣。彌勒菩薩等。何故不覓。令我覓耶。
宜令彼先。然後及我。
迦葉謂言。降伏惡魔為無福耶。
答言。迦葉。汝知有福。宜自為之。我今不能。
爾時...迦葉白佛。童子說言。先諸大德。然後及我。我是俗人。性復下劣。
是諸大德八十聲聞。及賢護等五百上首。彼悉在先。然後次我。
時諸聲聞及賢護等。一切推覓悉不能得...於一面立。
爾時世尊復告迦葉。汝今聞此大法鼓經。於我滅後四十年中。當善護持如今正法。
當擊大法鼓。吹大法蠡。設大法會。建大法幢。然後一切世間樂見離車童子。
於正法欲滅餘八十年。當以五繫。縛彼惡魔。如縛小兔。廣當宣唱大法鼓經。
當擊大法鼓。吹大法蠡。設大法會。建大法幢。
迦葉白佛言。當於何時。佛告迦葉。正法欲滅餘八十年。
迦葉白佛言。世尊。欲見惡魔。
佛告童子。速以惡魔示諸大眾。
爾時童子。瞻仰世尊。即指示言。觀此惡魔。「如諸菩薩作比丘像」。於眾中坐。
大眾悉見。見被五繫。魔言。童子。我於此經不復作礙。如是三說...

這位「一切世間樂見離車童子」,不但是「在家俗人」,而且只是個「童子」哦 !
連「外表如菩薩的比丘」,這位童子都敢把他「五花大綁」了,何況是「說其過」呢 ?
釋迦牟尼佛不令「文殊師利。觀世音。得大勢。滅諸惡趣。彌勒」等菩薩作這件事,
也不令八十諸大聲聞作這件事,偏偏指定一位「俗人童子」作這件事,
思考一下,如果連「俗人童子」都可以作,那還有誰不能作呢 ?
也許有白目人會問,這位童子是「菩薩」,所以可以作這件事,
那麼請問,「文殊師利。觀世音。得大勢。滅諸惡趣。彌勒...」不是菩薩嗎 ?
所以,這段經文的關鍵,不在「菩薩」,而是「俗人童子」。

4.

時至末法,顱甚厭等群魔亂舞,不正是因為佛教界領袖比丘比丘尼們,
一心護持偽經---梵網菩薩戒第6重戒,而提供了魔比丘們最完美的「保護傘」嗎 ?
而這些自命「正信佛教」的人又特別愛說:
「末法時期,天魔波旬的魔子魔孫都是現比丘比丘尼相,來人間破壞佛法...」
然後,接著說:「末法時期,眾生說比丘比丘尼的錯誤者,犯大過罪 ! 」
唉...,難道「正信」的同義詞是「矛盾」嗎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9650&aid=189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