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10 21:57:33瀏覽1020|回應0|推薦0 | |
梵網經序/沙門僧肇作
夫梵網經者。蓋是萬法之玄宗。眾經之要旨。 大聖開物之真模。行者階道之正路。是以。 如來權教。雖復無量。所言要趣。莫不以此為指南之說。 是以秦主。識達圜中。神凝紛表。 雖威綸四海。而沾想虛玄。雖風偃八荒。而靜慮塵外。 故弘始三年淳風東扇。詔「天竺法師」鳩摩羅什。 在長安草堂寺及沙門三千餘僧手執梵文口翻解釋「五十餘部」。 唯梵網經。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薩心地品第十。專明菩薩行地。 是時。道融道影三百人等。即受菩薩戒。人各誦此品以為心首。 師徒義合。敬寫八十一部流通於世。欲使仰希菩提者。追蹤以悟理故。 冀於後代同聞焉。 長阿含經序/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默。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 約身口。則防之以禁律。明善惡。則導之以契經。演幽微。則辨之以法相。 然則三藏之作也。本於殊應。會之有宗。則異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誦。法相。阿毗曇藏也。四分五誦。契經。四阿含藏也。 增一阿含四分八誦。中阿含四分五誦。雜阿含四分十誦。 此長阿含四分四誦。合三十經以為一部。 阿含。秦言法歸。法歸者。蓋是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 其為典也。淵博弘富。韞而彌廣... 譬彼巨海。百川所歸。故以法歸為名。開析修途。所記長遠。 故以長為目。翫茲典者。長迷頓曉。 邪正難辨。顯如晝夜。報應冥昧。照若影響。 劫數雖遼。近猶朝夕。六合雖曠。現若目前。 斯可謂朗大明於幽室。惠五目於眾瞽。不闚戶牖。而智無不周矣。 大秦天王。滌除玄覽。高韻獨邁。恬智交養。道世俱濟。每懼微言翳於殊俗。 以右將軍使者司隸校尉晉公姚爽。質直清柔。玄心超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 上特留懷。每任以法事。以弘始十二年歲次。上章閹茂。 請「罽賓三藏沙門」佛陀耶捨。出律藏一分四十五卷。 十四年訖...昭陽赤奮若出此長阿含訖。 「涼州沙門佛念」為譯。秦國道士道含筆受。 時集京夏名勝沙門。於第校定。恭承法言。敬受無差。蠲華崇樸。務存聖旨。 余以嘉遇猥參聽次。雖無翼善之功。而預親承之末。 故略記以示來賢焉。 (1) 「沙門僧肇 作 」、「長安釋僧肇 述 」將 2 個署名比較後, 這篇「梵網經序」透露著詭異哦 ! 同一人寫的序,署名該會有相同的格式,那麼, 到底是「梵網經序」有問題呢 ? 還是「長阿含經序」有問題呢 ? (2) 眾所皆知,釋僧肇是鳩摩羅什的得意門生, 可是「梵網經序」,卻把鳩摩羅什的故鄉弄錯了哦 ! (3) 依梁朝出三藏記集,鳩摩羅什所翻的經律論大約 74 部,和「梵網經序」說的 50 部, 似乎相差蠻多的。 (4) 梵網經序說, 「秦主識達圜中。神凝紛表。雖威綸四海。而沾想虛玄。雖風偃八荒。而靜慮塵外。 故弘始三年。淳風東扇。詔天竺法師鳩摩羅什...」 長阿含經序說, 「大秦天王。滌除玄覽。高韻獨邁。恬智交養。道世俱濟。每懼微言翳於殊俗。 以右將軍使者司隸校尉晉公姚爽。質直清柔。玄心超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 上特留懷。每任以法事。以弘始十二年歲次。上章閹茂。 請罽賓三藏沙門佛陀耶捨...」 前者的意思是,因為秦主「威綸四海」,所以鳩摩羅什「奉詔」而來。 後者的意思是,因為秦主「道世俱濟」,所以「特請」佛陀耶捨來此。 你覺得那一個比較像是釋僧肇的文章風采呢 ? 依本姑娘個人見解,前者應該是被馬屁精附身 ! (5) 仔細一看,歐買尬 ?! 「沾想虛玄」和「滌除玄覽」這二個意境,似乎是「相反」的吧 ! 同一個釋僧肇,為什麼說出來的話竟是「兩極」呢 ? (6) 「手執梵文口翻解釋五十餘部。 唯梵網經 120 卷 61 品中菩薩心地品第十。 專明菩薩行地。」 這句也有問題 ! 梵網經序的作者說, 鳩摩羅什所翻譯的 50 餘部中,只有這本經的這一品,「專」說菩薩行地。 歐買尬 ?! 原來,「十住經」不是鳩摩羅什翻譯的呢 !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