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種族?感觸...
2006/01/18 20:42:49瀏覽2475|回應6|推薦21

近十年來B每年返臺,而且每回都最少停留一個月以上. 然而很無奈的,心目中瑞士與臺湾的"距離"卻日益擴大. 隨着在海外生活愈久,返臺就得更用心去適應那有形無形的思维邏輯、觀念、格局、生活及表達方式的差異。 臺湾人在海外是什麼形象?而臺湾人在島內的生活品質又是何樣?( 有空再講...  B上"旅人世界"城邦去挖了二篇舊文転到網誌來. 算是B千言萬語也難訴清的小小感觸替代)

你是什麼人?
華人僑居世界各地,其所面臨的生活處境各有不同....絕大多数的当地人,一看是東方臉孔,就把你歸亞洲人.就像我们小時候的無知一样,一看白人就說是美国人.

在西欧華人是亞洲人的大宗,组成份子很覆雜有: 大陸戰期出來的老移民,近十幾年來的偷渡客、跳機客, 中、臺、港的留學生,联婚居留的,投資經商的......甚至於是落籍東南亞第二代、三代的華人.... 一般的歐洲人,实在分不出亞洲人有什麼不同.就像剛出国的臺湾人,分不出澳洲、北歐、美国、瑞士、法国人....有什不一样?当地人跟世上所有的绝大多数人一样,怎麼把你"歸類"?其实就單看個人的行为、舉止言談與穿着外觀.

20年前剛從臺湾抵美国加州湾區. 進一所算昂貴的語文學校學英語(以1983年的台灣物價及黑市一美元可換42元台幣而言).小小的校园像個小联合国,有歐洲、南美洲、中東、日本、東南亞......及臺湾人. 那種初次滲入不同人種、文化背景的熔爐melting pot,不可否認是件極大的文化震盪,有太多的重新認知與洗礼.

依稀記得有一次午休,跟一位也是臺湾去的女孩(但她早我半年到美国),聊有関在美國的生活. 她說多数美国人有種族歧視,对亞洲人不是很友好.......聊啊聊....又說她討厭越南人,那些難民一付窮酸相,如跟他们為伍一定會更被瞧不起.  那时候年青天真的我心裡一直有個單純的问號?"歧視"是人性的普遍弱點. 在厭惡別人用高低眼对待自已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該學習用較平等对待的態度,去接納各式各样不同膚色、種族文化的人?

不可否認的歐洲人对日本人有較好的印象,因为他们的經濟力較厚强,外表乾淨、彬彬有礼又守規律、衣着光鮮又懂得文化包裝. 日本人是很受欢迎的觀光客,只要看歐洲各地最著名的觀光名勝、旅館、商店,多有日語的介紹即可證明. 再者在欧洲幾乎不曾看过有日本難民和遊民,或给当地製造任何的社会问題.

政治上中國政府在歐洲很強勢,其經濟市場大餅是各國爭取龔絡的对象.致於居留在外的大陸人,有否受到中国大使館的保護或照顧?個人眞不知情,只知道曾前去辦过旅行大陸的簽證,辦证过程及辦事員還是很官僚. 在瑞士很少聽到或幾乎看不到有中國難民.或許地理環境和入境管理的不同,來此地的大陸人不是官方外派的外交人員及其家屬,就是捧着大把銀子出來鍍金的富家子弟.至於有些清苦攻讀學位的留學生,一般也会努力打工,生活無大慮.

臺湾官方在歐洲連个正式的大使館都沒有.就算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的外派人員,在人少事多又無邦交的困難處境下,努力为臺湾爭取權益、保護在外的臺湾僑民,但影响力還是很有限. 臺湾人定居瑞士,在歐洲比例上應該算很小,絕大多数也是因婚姻関係而留下生活. 群社較單純,更沒有所謂的"中國城". 有幾家分散各大城市的亞洲商店,也多数是早已生根的越、棉、寮早期被瑞士政府接收的難民所開的.

依個人經驗,絕大多数有學養及見过世面的人,一般比較沒有歧視的心態. 倒是有些教育偏低、專靠苦力討生活、生活圈小、又深嘗过歧視而不甘心的人,反而比較会"歧視"不同種族後來的外來人. 說句玩笑:其实華人或說臺湾人也是很会歧視外人的,要不怎麼有"番"的字眼?什麽外勞、外國鬼子、紅毛的......? 

老外在臺湾... bruhlmeier 2004/02/05 18:56

西方社会情侶、夫妻,当街親吻、擁抱是件很平常的事,而手牽手走在路上更是理所当然親爱的表現.

法國人好朋友、親人相見礼是互親臉頰四次,瑞士法語区的人則習慣互親三次,德國人和瑞士德語區二次,英、美人也好像是互親両次?忘了拉丁民族的意大利、西班牙人、南美人他们相見时会互親幾次?而我老是學不來这種礼,不僅從不自动親人,而且總是等对方臉都湊过來了,才急急会意给人家親.

相信不?伴如果跟我返臺省親,走在街上我是不跟他手拉手的.....我情願別人以為我只是他的翻譯或普通朋友,因為我不喜欢吸引路人们的"特別"眼光和一大堆的???

雖說老外在臺湾出入的人数已多得很平凡,但是很多人還不知道如何用平常心对待. 記憶非常深刻....有一次我们做環島旅行,为了让伴了觧一點臺湾的歷史背景,因此特別去了日月潭附近的九族文化村(一般我们旅行是不会去所謂的"人造遊樂場")不过村內有样板的各族特殊建築造型、民屋及生活習慣、服裝介紹值得看看. 当天可能是例假日,年青人和學生特別多.現在的年青一代很活潑,一路上總有人对着伴hello hello不停,他也不介意地用微笑相对.有兩群花枝招展的女孩,分別請伴这个老外替她們拍合照,同时也繞着他攀談一小陣子(我都是站遠些當無事人)....後來走著走着,又有一群十七、八歲的男孩迎面嘻嘻哈哈跟伴打招呼:" Hello, How are you? " 伴也就回:"I am fine. Thank you!". 其中有个小伙子竟然在不断的Hello, hello 聲後冒出一句:"Fuck you!" 伴是有點錯愕?但他却直覺的回了句:"Fuck yourself!".  奇怪的是那一群年青人却毫無"文意"反應的走了过去?我这個为人妻的臺湾人,走在他後面幾步遠,一时间真不知道如何來"感歎"這一幕幕的場景?

>>平等心 bruhlmeier  2004/04/01 16:41

一樣米飼百樣人
環走在世界上 千奇萬樣的人, 眼睛不用瞪大都能夠碰上

歧視的發生不只是膚色的不同
連同種族的人之中也時常產生
富笑貧 城市人取笑鄉下人
(光在联網 就有因大致政黨傾向不同 北部人笑南部人)
相信不?這種事 不只發生在有些"爆發户"身上
難以相信的 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也不例外

20年來為了返臺探親 不斷地在香港轉機進出. 光看香港人對臺灣人態度轉變的 "三溫暖"滋味就夠齊全了

人都有劣根性
見不慣歧視 就從自己的平等心做起吧?
幸運的是 臺灣的社會階級並不明顯
絕大多數人 還是有慈悲心腸 有憐怋平等心
.

擁有中華民國護照的心路旅程 

20多年前由於政治因素,卑微的臺灣島人,每一次進出國门都受到嚴格的管制. 出境得向政府申請,不是有本護照就可以自由出國旅行(即使有錢也得藉公司行號商務考察之名). 即便寄居海外,持有中華民國僑胞護照,返國前要先去駐外代表處辦回臺加簽. 入境後再出境也得去外交部辦張再出境證. 非常時期的非常綁手綁脚"不自由安全"措施. B出了國门後才深深地敬佩起老一輩拓荒的臺灣生意人. 他们是用何種堅毅耐勞的精神,開啟臺灣出口外銷的商機? 在自己政府不懂得輔導,並且自設諸多限制之下... 還得面對每進任何一個國家,都得歷經麻烦與刁難的手續去申請那費時費工的簽證! (*有多少人能想像,當初B上臺北辩美國簽證,光為面談所携帶的文件資料就最少有二、三百頁?而背後所花的準備精力又有多少?而瑞士人去美國竟然連簽證都不必!)

那時候剛出國,不僅很理直氣壯地為擁有一本中華民國護照為傲,而且每有機會與外國人交談,都不會忘了也為臺灣好好宣傳一番... 之後隨著生活的變遷與旅行視野的擴張,才逐漸意識到,自己所引以為榮的中華民國護照,因普遍不被國際社會承認而背負有多少"歧視"? 1985年曾計畫參加學校教授组織的暑期意大利建築與設計之旅, 1987年想和朋友去墨西哥玩...而這兩次跨出美國的旅程,都因自己手持的是中華民國護照,辨簽證得最少等三個月而取消作廢!

認識伴時,知道他來自地理教課書所稱的"世界公園"-瑞士. 一個只不過跟臺灣幾乎一樣大小的國家而已. 然而跟他一起旅行後,才深刻體認出: 這個跟臺灣土地面積差不多大,而人口只有臺灣1/3的小山國. 不需伴半句吹噓,從遊歷各國同樣是旅行者的眾多口中,就能明白它在國際上所塑立的型像有多令人稱羨?!他的瑞士護照,想去哪到處可行,就算零星共产國家要求簽證,也是隨到馬上簽. 而後來跟他結婚,最直接明顯的收穫,就是擁有了一本"旅行通行證"! 

自此我一直使用瑞士護照行走不同度. 即使返臺也因會順道去鄰近國家旅行,為了免簽證的方便,也都用瑞士護照替代中華民國護照成為主要的旅行證件. 然而可悲的是回到了臺灣,卻成了外國人身份. 得辦臨時簽證才可入境,並且得跟外勞及外籍訪華人士一般,排那長長的隊伍. 雖然心中有一種痛,卻是無奈之下自己的選擇!

住瑞士不能直飛回臺灣, 也一直都是心中的另一種"痛"! 這痛不只是旅途轉機延時的疲累與不便,更多的是:悲哀於臺灣被國際社會孤立.  沒有邦交國家,單方要擴展國際航線真的不容易? 泰國比臺灣窮又落後,然而泰航的航線卻遍佈全世界. 曼谷是世界性的大型航空轉運中心?也許會說泰國是觀光大國,所以.... 可是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麽泰國政府有能力開發振興觀光業?而曾經很美麗的福爾摩沙卻不能?

很幸慶近二年來"民主"的臺灣,進步到用有效期+年的條碼護照. B從此每次返臺也不再需要去辦那磨人的出入境證,於是開始會把ROC和CH的兩本護照同時帶在身上,以備分別進出臺灣與瑞士時使用. 然而近幾年每一回返臺,卻逐漸發覺入出境機場的人潮少了,而外國人士中除了皮膚微黑的外勞,已不常見西裝革履的商務人士. 有兩次飛抵桃園,見那暗淡落伍、荒涼陳舊的中正機場,還真令B以為誤入了第三世界國度? (通常在香港轉機直接回高雄)

常把大陸落後掛在嘴巴說的人,該去北京、上海機場觀摩一下. 臺灣的硬體設施逐斬比不上大陸重點城市.國際機場出入境人潮也不似住昔, 這其中意謂了什麼? 政府可曾深思過這到底是什麼因素? 讓臺灣從刻苦耐勞一路爬上經濟繁榮的坡度...而四十幾年後的今天, 臺灣-美麗寶島的山水環境因發展經濟而被犧牲掉. 換來有錢淹脚目的成就,或許還有美化的籍口與理由. 然而現今實況中人去廠空,破敗撩倒的鄉土與失業人口. 到底臺灣政府與人民又體認了什麽?可曾思考過用什麼方法來振興那逐漸疲痿、破敗的民生、經濟與自然環境?

想成為有"尊嚴"的臺灣國民也曾經是B的夢想-如果你曾長居海外,或許能深刻感悟到,當一個沒有被承認國家的國民,有什麼樣的孤兒式悲哀!? B相信沒有臺灣人願意苟同大陸的共产黨政權, 然而正處在高速轉型進步、時代變遷中的大陸, 同文同種的臺灣人是否該以微存的僅有優勢,用理智配合現實局勢,開創兩岸雙嬴的新局?在敵人的手中求生存、轉敵人利成夥伴共同尋求進步是智慧. 更何況這世界國與國之間根本沒有永遠的敵人或朋友!把自己的路愈堵愈窄,推臺灣進死胡同,想令臺灣步上戰亂的,應該才是臺灣真正的敵人!!!

這本中華民國護照 myata 2005/04/29 20:17

從那張相片, 可以看到退伍時年輕飛揚的神情.

從去就讀學校的名字, 移民局的章戳, 畢業以後更改身份, 拿到居留權以後, 更改為僑民, 進出國門的記錄, 出入境管理局的批示, 還有團管區終於因為年齡除役的開恩.

這是本完整的記錄:
任何一個簡單的進出國門, 都要旅行多次國內外單位, 還加上[臺胞證], 設計之好, 完全不在護照上留下痕跡. 這就是我這一生, 最完整的記錄.

其實, 從申請護照, 已經是方便多了.
還記得: 為了能夠從軍中, 請個兩天的假, 去情報局, 張漢威辦公室, 讓他們免費請吃一頓的好康.
記憶中, 妹妹來到美國, 告訴我的第一件事情, 竟然是: 哥, 你知道嗎? 當你出境的時候, 爹娘不是流下想念的眼淚, 他們是如釋重負! 他們隨時耽心, 你會被攔阻下來, 不准出國.

現在的護照, 是番幫所發, 蟹行文字, 一模一樣.

還記得, 最後一次, 在出境室, 拿出這本中華民國護照, 辦事人員, 把同事都叫來, 參觀這古董級的護照. 這本中華民國護照, 是我與祖國, 血脈相連的證據. 還記得, 出國那天早上, 隨著娘, 去總統府升旗. 在儀隊後面, 吻劍撇刀, 向蘊育我的家鄉土地母親告別.

這本中華民國護照, 是我與家鄉, 血肉相連的紀錄.

>>
深耕、愛臺灣?
bruhlmeier 2005/04/29 00:16
早期的國民黨,一心一意只想反攻大陸
二次大戰後從日本手上接下臺灣,不管日本人曾經留下的是好、是壞.... 只想一切除盡或否定,也不曾用心深入的去了解, 被統制50年後的臺灣人心態.

每一次的"改朝換代",不管島民的原籍血統來自何方...
生活在寶島上的人,就得重新被"洗腦",強硬的被重新再教育...
履次的承傳更迭,文化認知的毁滅、破壞又重估...
大環境中如此的矛盾、顛覆又不一致的價值觀.
在强權之下,有誰敢或懂得保護與記錄,這島嶼曾經留下的過往與遺蹟?

"本土的臺灣"曾幾何時被仔細的研究過、愛惜過?
我们不曾學過、也從來不懂得重視自己的山川鄉土, 也許在長期安定之下...當我们漸漸意識到生活的本質, 比忠貞愛國的口號重要時,人们才會把心思安放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 逐漸懂得如何以理性愛臺灣,思考如何開始紮根、深耕?!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uhlmeier&aid=154472

 回應文章

Cal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上次要放時電腦當机,今天來補想法~
2006/01/23 11:10

我想每個人都代表自已的國家吧!「種族歧視」其實存在每一個族群裡,是一種劣根性~ 也是人一生都必須修習的功課 ~不論你拿什麼身份和護照~要看你心裡認同什麼、真正要什麼才重要!


[ 灰綠色明信片。] *玩佈置

scubagolf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泰國的 Vision...
2006/01/20 16:54

閱及文中泰國部份有感,泰國本非亞洲主要飛航 Hub Country,但是多年前一個政策改變一切:本來國與國是交換航權,當年沒那麼多 National Carrier 要飛泰國,但是泰國主動給予這些 Airline/Carriers 航權,於是逐漸發展成今天的東南亞航運中心,也直接刺激帶動觀光、貨運。

一個有 Vision 的政策,帶來巨大前景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歧視
2006/01/19 15:42
說到澳洲的種族歧視,實在令人髮指。
不要說澳洲,法國的慈善團體,
把每個星期三要分給流浪漢的熱湯,
故意加了豬肉下去,
讓信仰回教的流浪漢活活凍死。
你們都不知道,
他們是寧可餓死了,也不肯領那些湯。
看了多心寒!


南十字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的感觸也很多
2006/01/19 09:29

這個主題  很敏感

很難說  不好談 

想了很多  還是很難下筆

最近澳洲有些種族歧視的暴動  還上了世界新聞的頭條

等我想清楚  再決定要怎麼寫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也曾滿腔感觸
2006/01/19 05:22
發現說了也是白說
寧可不要再有太多感觸
免得人家不難過
自己先難過得要死
就當一場幻覺吧


七月,一片金紅豔豔。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信仰
2006/01/18 23:50
我四年沒回台灣了,
覺得沒必要常回去的原因,
是因為我一直把台灣帶在身上。
而在這裡,法國或是小島,都是我的家。
我對小島和法國的感情,已經讓我離不開。
〝狡兔有三窟〞,而我是有三個家的小兔。
而且我覺得人不是用國籍來區分的,也不是用語言;
〝外國人〞和我们的差異也沒想像中那麼大。
真正的區分,是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