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另一個日本馬拉松異類──大迫傑的2017年波士頓馬拉松
2017/04/18 18:04:05瀏覽725|回應0|推薦2

如果說日本馬拉松界出了兩個異類,一個是不參加實業團的川內優輝,另一個就是遠赴美國NIKE參加俄勒岡計畫 (Nike Oregon Project)的大迫傑。這兩個人同樣都受到實業團一度的輕視,卻又因為證明自己的價值,從而將要改變日本的長跑生態。

學生時代就是長跑資優生的大迫傑,進入早稻田大學後順利地成為箱根驛傳的選手,不只讓早稻田大學的名聲再次揚起、也締造了驛傳的區間賞,加上他曾經創下的驚人紀錄,高校二年級生跑入13分台,2013年個人最佳一萬公尺成績27分38秒31等。

這麼一個長跑天才,很自然在畢業後就被延攬進實業團。2014年大迫傑加入日清食品集團,在第98回日本陸上競技選手權大會奪下第二位成績、亞運會一萬公尺銀牌,締造3000公尺全國紀錄。

沒想到,大迫傑在2015年年初跑了新年驛傳賽事後,不久後於3月底發出退社宣言:他決定離開日清食品集團代表隊伍,不再參與相關的驛傳賽事。將移居美國奧勒岡的NIKE中心接受 Alberto Salazar 的指導,目標是2020東京奧運馬拉松金牌。這代表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他要投注一輩子的人生與金錢,而不再享有日本實業團給予的補助薪資。另一層面,是對日本路跑界的精神傷害──背叛。

對大迫傑而言,他只想跑自己的賽事。當時這樣的宣言引起許多的騷動,有不少跑者或是迷戀箱根的人抨擊他自私、沒有團隊意識、驕傲自大。儘管後續也有不少聲音持正面支持,許多運動科學家也指稱:箱根驛傳的存在迫使年輕運動員只專注在半程馬拉松上,而全程馬拉松日本竟然沒有突破性的發展。

不同於川內優輝一開始就拒絕實業團的邀請,大迫傑的出走對日本路跑界是一種明確的『背叛』。他順利地引爆了傳統驛傳與馬拉松國際化的話題,卻也把自己陷入了不可挽回的谷底。

他前往美國NIKE參加俄勒岡計畫,由 Alberto Salazar 執教鞭的俄勒岡計畫完全不是開玩笑,簡單地說就是締造美國代表選手的計畫。從2001年開始陸陸續續有許多好手參加。而能參與這項計畫的人也不是弱者,頭名就是在奧運會上帥氣奪金的莫法拉、美國白人新星 Galen Rupp 、加拿大好手Cam Levins,大迫傑是唯一的日本人,也是唯一的亞洲人。

儘管大迫傑仍然年輕、又有很強的意志力與實力,但日本仍有許多人視他為毒蛇猛獸。如果川內優輝順利成為市民跑者的偶像,那麼大迫傑可能就是競技跑者的眼中釘。儘管如此,強大的實力仍無法被烏雲掩蓋,他在 KBC Night of Athletics 5000公尺賽跑出13分08秒40,締造日本紀錄。但隨後又在世界選手權五千公尺賽在預賽就被踢出去。時好時壞的表現,許多人都看在眼底,但大迫傑仍默默地待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國,一邊訓練一邊練習英文。

2016年第100回日本陸上競技選手權大會,大迫傑終於有再次證明自身實力的機會。他想證明甚麼呢?證明自己的出走不是輕視日本的訓練體系,是想看看不同的世界。

在6月下旬舉辦於名古屋的選手權大會上,他在五千公尺項目一舉奪金拔掉上野裕一郎與大六野秀畝等好手。更在一萬公尺賽上以冠軍之姿擊敗村山紘太、設樂悠太,讓這兩位曾經都是勁敵的好手看著他的背影進入終點。

大迫傑出色的表現令許多日本長跑界再次發出不同以往的聲音,為什麼日本當地培養的菁英好手無法擊倒他。到底是日本的路跑落伍了,還是沒有再次的進化?

儘管修練場地是在美國,但大迫傑仍然常回到日本來。原本對他許多抱有敵意的目光,也隨著他努力創造的成績而漸漸緩和。體育新聞對他的努力報以正面,甚至有不少公開活動邀請他登台。當越來越多人發現,大迫傑的出走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日本長跑的未來時。對他的評價也漸漸高了起來。

「退出實業團不跑驛傳,為了自己而跑。」大迫傑可能後頭想說的是:「想為日本人而跑。」

2017年2月初他參賽了香川丸龜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以1小時1分13秒奪下日本人第二的成績。不久在2月下旬發表要參戰波士頓馬拉松。完全顛覆過往日本跑界的認知,卻也造成許多轟動的話題與討論。

2017年波士頓馬拉松,是大迫傑個人的第一場馬拉松賽。從頭到尾戴著帽子,幾乎看不清楚他帥氣的模樣,從一開始不到十人的領先集團,他都安安穩穩地跑在隊伍中,沒有逞強或是向前領隊的神態。

一直到賽事的後半段,他才跟其他人拉開距離,卻也穩穩地坐定第三名的成績。遠目地送走Geoffrey Kirui與師兄Galen Rupp,最終大迫傑以2小時10分28秒奪下波士頓馬拉松第三名的驚人成績。

上一回站上波士頓馬拉松前三名凸台接受領花的人,是1987年的瀬古利彦。他向自己的同胞們證明了自己,也開創了自己新穎的長跑之路。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0088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