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05 12:56:52瀏覽707|回應0|推薦4 | |
PSY啦!喇叭時代 --媒體不敢面對的真相!
筆者在上篇文字前兩段中已經明白指出:淺水扁95年自創所得比率(100年才入法施行),授意姚嘉文在考試院配合,在行政命令「退休公務人員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優惠存款要點」中,除了將所得比率條文,非法且越級套用在相關法規母法條文問題外,筆者強調的慰問金已經被包含在扁式所得比率計算中也一清二楚明列在該優惠存款要點增訂三之一條文之「每月退休所得」定義中(詳:上篇文字前兩段)!因此筆者在「管碧玲與綠色恐怖」中所說:『...現在軍公教人員月退休所得就是:依退休前一年每月平均薪資(包含本薪、專業加給或學術研究費、年終獎金、考核獎金),乘上所得替代率就得出每月應領退休待遇,而每月應領退休待遇也就是【舊制月退休金+新制月退休金+十八趴每月利息+十二分之一年終慰問金】』,可說是鐵證如山,無從抵賴!證據筆者都已經找到攤開講明了,全國各大媒體與記者朋友們還有什麼疑問嗎?還沒搞清楚狀況嗎?還是因為筆者幾句激諷用語(旨在激出記者追求真相本能),就讓媒體界寧可跟政客們同流合污繼續裝傻下去!!這是筆者口中媒體不敢面對的第一個真相:罵了半天原來是烏龍一場,媒體跟政客一樣都不肯認錯!就是要用改革之名,用名稱錯覺拿掉慰問金(實質佔有按所得比率計算之「每月應領退休待遇」金額),連被非法剝削過一次侵權版「每月應領退休待遇」都無法獲得保障(詳:下圖),「法定」所得金額憑空消失,硬要軍公教乖乖們吞下去嗎!?
各大媒體記者、利委與自稱鳴嘴們經常拿舊制公保養老年金給付優惠存款十八趴利率大作文章,卻不願意誠懇面對「公保養老年金給付」這個保險常見名詞,與保單履約責任問題!!筆者在「趕緊認錯吧!抹黑軍公教黑手們」註二中提過『優惠存款有兩大項目:一次退休金與公保養老給付金額,一次退休金可辦理優惠存款屬於退休待遇勞動契約之一,也是拉近與月退休金所得差距必要手段!而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可辦理優惠存款,屬於強制性特約團體保險(公保)履約條件之一(在保單成立當下,就不得片面更改履約內容)』,綠色傳媒在「一紙行政命令 一路比照適用」報導中圍繞在一次退休金與行政命令上打轉,用上「軍保及公保養老給付同樣一路比照跟進」,卻明顯忽略筆者上述「退休待遇勞動契約」與(公保)團體保險「履約條件」!!一般小老百姓就算不太清楚「軍公教人員與政府之間,並不是普通人民與公權力機構關係,而是資方(雇主)與勞方(員工)勞資關係」,各大媒體記者、利委與自稱鳴嘴們又豈能遁詞推諉!退休待遇屬於勞動契約之一(指一次退休金優惠存款),更是勞工權益基本概念;而保險學門基本常識「保單履約責任」,有過保險經驗者都能輕易理解,保險法條文中也有相關概念;偏偏各大媒體記者、利委與自稱鳴嘴們選擇視而不見!這是筆者口中媒體不敢面對的第二個真相!!
每當國內大小人等無分貴賤,「聽到十八就喊殺」,卻不肯面對:軍公教人員就是勞工,更不去仔細細想想:只有(85年以前)舊制公保養老給付有十八趴嗎?因為國內一面倒批評聲浪中都明顯忽略:「公教人員在公保中自付35%,有雇主勞工在勞保中自付額只有20%」,政府這個超級大托辣斯企業,利用自己雇主與公權力雙重身份,擺明圖利自己,比全國所有員工5人以上企業硬是少負擔5%(企業負擔勞保雇主責任70%,政府負擔公保雇主責任65%)!勞工朋友勞保低負擔高所得,造成舊制勞保養老年金一次性給付不但比新制公保一次性養老年金給付金額還高!在新制勞保年金制施行前,勞委會曾經製作政策說帖,送交各大媒體報導,因此揭開勞保豐厚報酬率真相:舊制勞保養老年金(一次性)給付也是平均年報酬率高達16%(因為雇主與政府負擔起90%保費),一次領回40年投資所得則高達631%(勞保年金制更高達1,618%,詳:註一),各大媒體記者、利委與自稱鳴嘴們仍然選擇視而不見!這是筆者口中媒體不敢面對的第三個真相!!
筆者在「慰問金爭議法理幽魂」中提過:『過去國內常常訕笑對岸「法律僅供參考,一切全憑共產黨說法為準」,結果歹玩也是一個樣,無視「本法所稱月俸額,包括實領本俸及其他現金給與。」而非本俸(詳:退輔舊制第八條、別鬧了!政府承受就是孩子受罪第六、七段),國民黨政府還是硬把舊制退休金從法定全薪採計當成現行非法侵權以本薪採計方式(所謂補償也是詐欺式手法);民進黨執政,淺水扁有樣學樣,硬要自由心證,把月退休金上限曲解成自創「所得比率」用行政命令凌駕法律條文;這不都是「法律僅供參考,一切全憑執政黨說法為準」!』,在「又把軍公教當笨蛋」中更直接揭穿政府詐騙手法:『政府一方面聲稱財政困難推動軍公教退輔新制(因此節省35%退休金支付),也沒忘記在85年違約片面中斷公保優存年資計算,轉個身卻在84.5.31推動天上掉下來老農福利,這可是藍綠政客聯手傑作!因為綠營想發老農津貼,藍營主政者又要發出上述全體退休人員「一次性補償金」(84.10.17發布補償金發給辦法),財務負擔多大啊!錢那裡來呢?就是推動軍公教退輔新制(節省35%退休金支付),中斷公保優存年資計算又是一大止血節流措施,沒錯,就是把軍公教現職人員當待宰肥羊,朝野各取所需,經費不夠就拿軍公教開刀,高舉改革大旗從軍公教身上硬割出肉來,才能餵養老農28%津貼(詳:原文註四)!』,公教人員舊制年資被非法侵權以本薪採計方式,又以財政困難詐欺式手法僅補償15%,聯合報曾經報導過三個老人起革命,但仍未意識到政客聯手施行詐騙;執政者蠻橫濫用行政權,是無分獨裁或民主國家人民共通大敵!公教人員舊制退休金被非法侵權僅以本薪採計,以筆者同學核定舊制年資13年,每月舊制月退休金損失金額就高達15000元(憑空消失的專業加給乘上舊制比率),早已超過目前被砍殺大半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十八趴每月利息加上十二分之一慰問金兩者總和!華隆員工退休金被雇主拖欠,舉國責難,媒體更是同聲撻伐;公教人員舊制月退休金被政府這個惡雇主非法剝奪,卻是死了活該!各大媒體記者、利委與自稱鳴嘴們仍然選擇視而不見!這是筆者口中媒體不敢面對的第四個真相!!
國內各大媒體經常拿勞工薪資與軍公教人員待遇進行不對等比較,筆者前文中說過『職業性質不同,個人能力不同,待遇自然不相同!!....硬要拿機車跟汽車相比,要怎麼比啊!?綠色傳媒一直拿絕大多數沒有一技之長普通勞工,跟通過國家考試窄門軍公教人員強加比較,這種不對等比較方式,根本讓人不屑!!』,但這不止是綠色傳媒獨有現象,幾乎所有媒體都是如此,不景氣年代裡,軍公教人員待遇已成為紅眼症候群圍剿對象!商業週刊也在第1302期「沒虧待!公務員待遇優於民間35年」中拿郭台銘、馬英九當引導,進行了一場典型「不對等比較」:『....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和人事行政總處資料顯示,民國六十四年,國內工業受雇勞工平均經常性薪資為月薪三千一百九十九元。....如果他不出國念書,改選擇考高普考,一旦錄取普考,光起薪(含月支俸和工作補助費)可以拿到二千七百二十五元;若考取高考,更達三千六百八十元,比同期工業受雇勞工平均經常性薪資(包括本薪、按月給付固定津貼與獎金)多了一五%!(見表)....,詳:原報導』,如果讀者不加思索照單全收,就會被洗腦出目前社會常有錯誤印象!!因為前述報導中所謂「多了一五%!」是拿「考取高考,更達三千六百八十元」與「同期工業受雇勞工平均經常性薪資月薪三千一百九十九元」進行比較,請問作者:為什麼不是拿「普考(含月支俸和工作補助費)二千七百二十五元」來進行比較呢?工業受雇勞工平均水平會高過考取國家考試「普考」錄取者平均水平嗎?又憑什麼再越一級與「高考」錄取者進行不對等比較?這種不知道是無知、魯鈍甚至於撒旦式蓄意行徑,並非該作者個人獨有,而是各大媒體記者、利委與自稱鳴嘴們常見通病!這是筆者口中媒體不敢面對的第五個真相!!
媒體天職本該是挖掘真相,偏偏國內各大媒體,卻不肯去面對真相,只想在塑造民意假象下,追求收視利益!當利益高於理想與天職,也難怪水果肥佬「沒有人性才能做傳媒」卸責歪理會被奉為經典!!喇叭效應下,只得追隨他人腳步,國內媒體亂七八糟景象,形同民粹治國,可說是反映媒體從業人員已遭扭曲價值觀而來;看得見別人可惡之處,看不見自己可恨至極,是各大媒體記者、利委與自稱鳴嘴們共有通病!這是筆者口中媒體不敢面對的第六個真相!!
---------------------------------------
註一:『如果用上班族工作期間總共繳交的勞保保費,來計算退休後可領到的給付,選擇勞保年金制的上班族,獲得的投資報酬率可能超過選擇勞保舊制的兩倍,65歲退休、年資40年(舊、新制年資各20年)的上班族,若活到82歲,選擇年金制的報酬率可達1,618%,是舊制631%的2.5倍。年金制上路後,勞委會規劃勞保費率調整的最新版本是,確定在年金制開辦後兩年內費率固定為6.5%,其後每兩年調高0.5個百分點,預計以19年的時間調整到費率上限11%。勞委會預估,費率調高0.5個百分點後,若以月投保薪資3萬300元的勞工計算,勞工每月保費將增加30元,雇主增加106元,政府增加15元。 以上班族月投保薪資3萬300元為例,選擇勞保舊制退休後最多可領到151萬5,000元(3萬300元x50個月),至於繳納的總保費,以目前規劃勞保費率從現行的5.5%,19年後調高到上限11%計算,總保費為20萬7,252元。選擇勞保舊制的上班族,獲得的投資報酬率就是631%(〔151萬5,000元-20萬7,252元〕/20萬7,252元)。如果同樣的情況,上班族選擇的是年金制,從65歲退休活到82歲,可領到的年金金額為356萬371元,繳納的總保費一樣是20萬7,252元,投資報酬率可高達1,618%,足足是領取舊制一次金的兩倍以上。...』詳:勞保年金 比舊制多1.5倍。
說明:按所得比率計算之每月退休待遇包含十二分之一慰問金在內!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