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本臺灣蕃界調查探險家--森丑之助、伊能嘉矩、鳥居龍藏和鹿野忠雄
2018/07/05 09:58:00瀏覽4303|回應0|推薦0

日本殖民臺灣和清朝統治最大的不同在於使用現代科學的方法開發自然資源以調查研究先行,臺灣廣袤的山地蘊含的資源是殖民政府極想了解利用的居住於山地的原住民對外人並非全然順從開放,造成研究上的困難。日本想以臺灣這一個殖民地的建設成果作為和歐美列強比肩的證明,邁向強國的憧憬吸引年輕人投入,有一群日本人接續的探索臺灣山地這片外人未知的土地,為臺灣的人類學和博物學建立豐富的成果。

光緒21年(1895)臺灣割讓給日本,當時都是20餘歲年輕人的森丑之助和伊能嘉矩、鳥居龍藏在這兩年之間先後來到臺灣,懷抱著能將人類學調查貢獻於殖民地統治的抱負,展開對異民族社會人類學的田野調查。鹿野忠雄在日治的後期到臺灣,讀高校時就熱衷於探險採集,深入山林。

姓名

鳥居龍藏

森丑之助

伊能嘉矩

鹿野忠雄

出生地

四國德島市

京都

岩手縣遠野

東京

生卒年月

1870~1953

1877~1926

1867~1925

1906~1945

專長

人類學

人類學、地理學、植物學

人類學、民俗學

博物學及人文學

在臺期間

1896.7~12

1897.10~12

1898.9~12

1900.1~8

1895~1926

1895.11~1898.12

1899.12~1906

1925~1942

曾到之地

花東縱谷、東海岸、蘭嶼、淡水河、基隆河、恆春半島、台東南部海岸、澎湖、玉山、蘇澳

全臺灣

全臺灣、澎湖、蘭嶼

全臺灣、蘭嶼

職務

東京帝國大學人類學系標本管理員

殖產局有用植物調查科雇員

臨時舊慣調查會蕃族科囑託

陸軍省雇員

蕃政研究調查員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幹事

臺灣總督府雇員

稱號

 

臺灣蕃通

臺灣蕃社總頭目

臺灣蕃界調查第一人

 

忘記回來的博物學者

相關著作

人類學寫真集臺灣紅頭嶼之部1899

紅頭嶼土俗調查報告1902

人類學研究—臺灣的原住民第一集1910

人類學研究—臺灣的原住民第二集1912

臺灣蕃族圖譜二卷

臺灣蕃族志

臺灣蕃人事情1900

臺灣志1902

臺灣蕃政志1904

臺灣文化志1928

臺灣高山地域に於ける二三の地形學的觀察

新高南山と南玉山の登攀

新高東山の登攀

臺灣紅頭嶼地名考

紅頭嶼蕃の使用する船

新高山彙の動物學的研究(豫報) 1928

臺灣產哺乳類の分布及習性1929

臺灣產高山蝶1930

ピヤナン越の山旅1931

臺灣島に於ける小人居住の傳說1932

紅頭嶼の動物地理學的研究1933

山と雲と蕃人と:臺灣高山行1941

鳥居龍藏是四人中待在臺灣時間最短的,展現驚人的工作效率,他的第一次調查歷時半年,範圍在海岸山脈兩側,報告中說已經調查了「有黥蕃」、「阿眉蕃」、「知本蕃」、「平埔蕃」、「加禮宛蕃」;約當是東部的太魯閣族、阿美族、卑南族、西拉雅族、噶瑪蘭族。可能因為是最早進行同類的調查,初始的工作難在沒有前人的成果參考,卻可迅速累積大量資料。

結束第三次調查後,鳥居在「臺灣東南部の人類學的探險」文中說:「前後三次調查的結果,方才明瞭漢人所謂的『後山之生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這回調查的結果,略得明瞭,臺灣東南部有何種蕃族,和關於他們人類學上的各種事項,以及他們與其他種族間的異同等問題,進而明瞭了他們與紅頭嶼土人的比較關係。臺灣的蕃界,尤其是東部蕃界,其艱險一如其所得名之為Darkest Formosa,但我得倖免於許多大難,而費了大量的金錢,能夠到臺灣三次,因而得投一點光明於臺灣東部及紅頭嶼這種黑暗地域。」

孫大川在「面對人類學家的心情--『鳥居龍藏特展』罪言」一文中計算鳥居龍藏四次來臺的時間,總共約26個月,鳥居在第四次來臺調查後宣稱:「這次調查一完,我所計畫的臺灣番族的人類學調查,便告結束了。」因此孫大川認為:「大家仔細計算一下他四次來臺調查的時間,再考慮一下當時臺灣地區,尤其是東部山地地區的交通狀況,我們實在無法接受他竟能將自己的臺灣『番族』人類學調查工作就這樣『宣告結束』;因為從一個原住民的立場來看,這只是一種博物學式對動、植物的分類研究,而不是對待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文化的態度。

森丑之助對臺灣蕃地的高度熱情,自學各族族語,學習植物學的知識和人類學的調查方法,可不需軍警保護進入山地,奮不顧身的採集標本,以森氏(morii)為名的二十多種臺灣高山植物即是他留下的豐碑,如:森氏杜鵑、森氏山柳菊、森氏佛甲草、森氏當歸、森氏柳、森氏紅淡比、森氏唐松草、森氏豬殃殃、森氏蕁麻、森氏菊、森氏薊、森氏苔、森氏櫟、森氏鐵線蓮、森氏鐵蕨、森氏毛莨、森氏古綿草等等;此外還有拉丁學名有morii而中文沒有冠上「森氏」的植物,例如:粗毛懸鉤子(Rubus morii Hayata)、玉山耳蕨(Polystichun morii Hayata)等。

森丑之助浪人氣質一文中自述:「我國領有臺灣的頭一年,未及成年的我跟隨陸軍渡臺,兵馬倥傯間不覺已近歲暮。次年一月起,因為公務到蕃地調查,不知不覺中感染了蕃界趣味。後來逐漸增加全島蕃地的調查行動,隨著調查的進展,發出的疑問越來越多,調查行動也就漫無節制的延續下去。當時,我為了自己的志趣,不惜傾注私財,從事危險的蕃地與蕃人調查,這是我一生中最感快意的一件事……想到我自己已耗費全部的青春歲月,多次出入於生死之境,馳騁於白雲去來的蕃社群中,最後奇蹟似的活到今天,回想起來,不禁充滿幸福的感覺。

當時的植物學家矢佐木舜一說:「從明治39年至42年的三年期間,(森氏)勤奮工作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殖產局所累積的高海拔地帶植物標本,幾乎全是森氏冒險採集回來的。」馬淵東一在「關於高砂族的社會人類學」(1953)文中提到:「森氏的《臺灣蕃族志》,是有關高山族社會生活的諸多寶貴記載,然而從整體而言,它並非偏重於習慣法的研究,實為包括了體質研究在內的廣義的人類學著作。據聞,森氏對於泰雅族、賽德克、布農等族特別熟識,若果他在生時能如願地完成《臺灣蕃族志》十卷及《臺灣蕃族圖譜》十卷的刊行,對於學術界必有莫大的裨益,可惜他早逝。」宮本延人對森丑之助的評語:「今日臺灣高山族的研究,實建立於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的成績,以及森丑之助、伊能嘉矩等人的功勞之上。」

目前臺灣原住民的分類體系源自於伊能嘉矩,他認為生蕃與熟蕃是政治性的分類,不是學術研究的結果。他將臺灣原住民分為「四群八族十一部」,八族為泰雅、阿美、布農、曹、賽夏、排灣、漂馬、平埔,平埔族再細分為十個族群。以這個分類作為濫觴,其後的的學者及官方文書只就不同的分類標準做修正而已。

鹿野忠雄是個停不下來的人,以他高中時期為例,是所聽聞過最精采的高中生活。大正14年(1925)錄取臺北高校,成為臺北高校第一屆的學生,昭和4年(1929)3月畢業。第一年就去烏來、陽明山及雪山西北側的霞喀羅做昆蟲採集。昭和元年1926放春假後不上課跑到布農族卡社群、卓社群及鄒族達邦社的範圍、玉山、八仙山、恆春排灣族的龜仔角社,由羅東沿蘭陽溪上至思源埡口,西出大甲溪源頭到雪山東側、雪山,還愛上一位泰雅族女子。昭和21927他去了福山、拉拉山、大武山附近的排灣族部落、鵝鑾鼻、海岸山脈,從花蓮走能高越嶺道路到霧社,梨山接大甲溪警備道出谷關,8月到紅頭嶼。昭和3年1928要畢業時,校方發現他三年來出席上課的時間不到三分之一(一年不到),也沒參加期末考試,打算開除他,幸虧校長三澤糾將處分改成留級,才使他豐富的高中生活不致悲劇收場,他成為第一屆臺北高校學生中唯一的留級生。留級的鹿野忠雄再接再厲,攀登卓社大山、能高山、奇萊山、中央尖山、南湖大山、合歡群峰、畢祿山。昭和41929,雖然上課日數仍未達到校方要求的標準,三澤校長認為鹿野已提出多篇論文,並自習希臘文和拉丁文,認為栽培這樣的學生才算教育,准他畢業。確定能畢業後,3月就去了北大武,再去屏東霧台魯凱族阿禮社調查。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xkeeper&aid=113054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