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08 23:59:59瀏覽1126|回應18|推薦76 | |
1813年12月8日,維也納舉行了資助在哈瑙戰役中受傷士兵的慈善音樂會。貝多芬在此音樂會上親自指揮第七號交響曲的首演。 2013年12月8日,距維也納首演兩百年的台北國家音樂廳,由Taiwan Connection (以下簡稱TC)樂團以紀念創團十周年的方式,隆重登場演出。 除了時間地點移位外,TC的全場演奏依舊是沒有指揮的。 為何沒有指揮?臨時因故缺席嗎?並非如此,從2004年由嚴長壽發起,胡乃元任音樂總監,創團以來,冀求古典音樂能在台灣生根茁壯,並以求新求突破的方向與民眾在音樂交流上展開詮釋與對話,這是TC的夢想。 而胡乃元不僅因著本身名氣的號召,讓國內外許多知名音樂演奏家默契似地一起為每年十二月TC音樂節上台演奏,還勇敢嘗試不設指揮的室內樂形式的交響樂,首次在2010年成功演出貝多芬第三號<英雄>交響曲。今年第二度嘗試貝多芬第七號。這是如何辦到的?
在新竹場我有幸親身感受TC樂團的表演! 這場名為<神之狂舞>的音樂會,一開始即以韋伯善惡對仗感極強的歌劇<魔彈射手>序曲(Overture to Der Freischütz)投下第一顆炸彈:這顆炸彈的威力,讓演奏者如前仆後繼的海浪狂熱地交織出樂章的節奏,樂音高低強弱的旋律,也讓觀眾如坐雲霄飛車般屏息聆聽期待又興奮下一節音程會是如何被帶領! 在這場音樂會的兩天前,TC在清大合勤廳演奏舒伯特D小調第十四號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和德弗札克A大調弦樂六重奏,作品48。 200個座位的演奏廳全部爆滿,後頭加了十餘張的折疊椅還是無法容納想進來的觀眾。觀眾中約有2/3是學生,也有帶孩子來聽的家長。晚上七點十分到了門口,我已經被排隊的人潮擠到人行道上站著,手握著麥當勞的速食晚餐袋,心情可一點也不速食。 兩場音樂會除了帶給我音樂的享受,也讓我對胡乃元有著深深的敬意。 一位名人,不是只追求自我能力的提升而已,我認為,既然在專業上有了定位,就更要多做一些事。因為能見度高,發聲的強度增大,凡公義、公益的事情,就更該費心力為社會服務。當年嚴長壽邀請胡乃元任音樂總監,另也期許能深入鄉村小校等讓更多音樂資源缺乏地區的民眾有機會聽賞高水準的古典音樂。我很認同如此大情操的作法。 適逢上周各縣市的音樂比賽如火如荼進行,優勝第一名的隊伍或個人將於明年三月進入全國音樂比賽會場再較長短。個人賽中許多「揠苗助長」的情形行之有年,一年半載苦練一首曲子只為了進入決賽,俯拾皆有的例子竟然開始蔓延到團體組!校方要求指導老師爭取最高榮譽導致參賽學生們提前練習、加強練習。知道越多,心就越涼…… 所以我欽佩胡乃元創立的TC精神—集結一群音樂菁英在熟悉的音樂中,仍繼續豐富音樂的語彙,充分利用其經驗與獨特性,在追求和諧中又得認同彼此的差異性所堅持出來的品質,才有每一場同舟共濟,全力以赴的高默契演出。 在現場聆賞跌宕如浪的音樂翻騰出的情感,那種感動絕非一片專業團體演奏的CD可比擬。如果在音樂會習慣純用耳朵欣賞的觀眾,這就有點可惜了,因為音樂在被演奏時,也要以視線協助聽賞其他的元素,譬如配樂,或者多層次聲部的展現;甚至心細一點,還可以觀察到演奏者之間如何眉目傳情!真的。一燃眉,一挑眼,嘴角的牽動,神情的傳遞,都是詮釋樂曲的最佳寫照。特別像室內樂這種小型的團奏,有時目光全部集中在首席;有時,非主旋律的低吟也流瀉著另類情緒的對話。
看完上面的廣告,希望有助於了解我在現場的感受一二!
|
|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